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为凸显,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五育并举”理念更是深入人心,成为指引多方育人的重要方针。尤其在“立德树人”要求下,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仅要关注“德智体美”,更要将“劳”作为教育重点,不断推进劳动教育走向新阶段。当前,部分高校存在劳动教育落实不力的情况,基于此,本文围绕“五育并举”这一教育方针,对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多个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蕾 《人才瞭望》2023,(9):47-49
<正>高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以及具体落实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五育并举”的培养原则,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在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以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社会已经逐渐成熟,当今全球正在大力推动新一波产业技术变革,深刻调整了经济结构,加速产业升级。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体育课程的综合育人探索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了“五育融合”理念,分析其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五育融合”理念及其优势。最后,提出“五育融合”引领高校体育课程综合育人的创新路径,具体为:设置学生讲解环节、创造虚拟实境学习体验、引入相关知识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及设计创意运动项目,以此实现体育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教书,是指传授知识与技能。育人,是指对人的思想意识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书与育人是缺一不可的关系,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缺失的重要目标与职责。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普遍现状是重“教”轻“育”。如何在教学的“教”的过程中很好的渗透与结合育人的“育”,是本文研究的目标与意义。本文在浅议了教书与育人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对分层教学中实施教书育人进行了阐述,在阐述中分析了分层教学的宗旨和意义、指出了高校分层教学的误区、提出了教书与育人结合的分层教学的理论、此外举例说明了教书与育人结合的分层教学应用拓展。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内外局势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我们的职业教育也要紧跟形势进行全面和深刻地改革,尤其是在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高职院校的“五育并举”应向“德智体美劳”的融通式发展转变。这种融通式发展,既要厘清“五育”之间的融合逻辑,也要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的长效机制,最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专业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时代新人。文章首先梳理“五育并举”的新时代内涵,然后指出“五育”融通发展的内在遵循,最后构建面向“三全育人”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第二课堂建设不应脱离专业教育来实施,第二课堂所承载的独特内涵规定了其鲜明的“育人”任务。高校第二课堂要服务好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专业教育的独特育人优势,从专业教育中汲取育人智慧,科学建构高校育人的实践路径,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医学教育模式正发生着由“知识技能导向”向“胜任力导向”的转变,具有鲜明医学专业特色的胜任力导向的第二课堂建设正萌发出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五育”融合具有典型综合性特征,在高校劳动教育工作落实中,“五育”融合理念体现得尤为突出。立足“五育”融合视角探讨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实践,意在充分了解“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实践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优化解决措施,提高“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力度,优化高校劳动教育质量。通过实践分析,“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实践需通过明确劳动育人目标、营造良好劳动教育氛围、丰富高校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加大劳动教育实践指导力度,积极提升高校劳动教育质量,有效实现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创建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符合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要求以及高校科学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放置于高校育人工作的总体布局中,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制度建设协同共进。开展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且具有精神内核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大思政”与“大党建”协同教育格局,以推进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行业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特别是关于行业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由于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地方高校一直采用的是“专才教育培养模式”,过于注重每一门学科之间的分类,系统传授学科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制约了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能够为行业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实践遵循,本文以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导向,以提升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深刻理解和把握“五育融合”和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方面的内在契合性,多维研究当前影响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的因素及原因,探究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培育模式和实践路径,对促进辅导员成长、助力大学生“五育融合”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着重提出高校应“坚持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意见。高校作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基地,其教职工的综合素养、专业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呈正相关。当前高校除肩负教学管理与学生培养重任外,还承担学科创新发展与科研工作,同时亦负责教职工的管理与发展。“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落地,需要与之发展相匹配的高精尖学科人才,亦需具有胜任力、与岗位适配度高的行政人员。  相似文献   

12.
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育人因素。在“大思政”背景下,心理育人既要用心理学的方法育人,又要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价值引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价值实现的困境,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具体就是发挥课堂主渠道,实现心理育人效果的全覆盖;创建多元化的心理育人实践平台,线上线下育人相结合;多部门协同合作,全员参与心理育人;构建特色心理育人模式,实现育心和育人相融合。  相似文献   

13.
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但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学生诉求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全新要求,也对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出迫切要求,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了实践路径。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制定班级团体辅导方案和构建完整的班级团体辅导体系,为进一步有效帮助高校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必要支持,有效地缓解了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中育人合力不够、育人协调性不强、育人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下,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心理育人,其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应使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心理育人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高大学生思政教学的认同感与接受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其还可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使思政工作“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成为可能。心理育人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理念方法上的借鉴,增强育人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实现育心与育德的充分结合。基于此,本文将具体探究心理育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以期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非法本法律硕士教育是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和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非法本法律硕士教育逐渐显露出人才培养同质化、教育资源配置较为欠缺、专业方向设置偏于传统等问题。为回应高质量法治人才需求,围绕非法本法律硕士培养目标,需要厘清“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的内涵,树立服务需求、融合育人、协同育人、分类评价的培养理念,探索构建特色鲜明、资源协同、融合发展的非法本法律硕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实践表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人才资源需求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也同时符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特色。事实上,基于高校教育平台培养出的人才也比较符合社会企业的用人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的提升,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也开始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新时期新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敢于破局,必须实践创新,才能守正开拓。基于此,坚持社会企业人才需求导向,明确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的新目标,在高校人才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7.
赵丽汝 《人才瞭望》2017,(12):53-56
培养出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卓越法律人才对法治社会的推进,解决各个领域法律纠纷问题意义重大.笔者以四所不同类别高校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典型做法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设计和运行机制,总结出不同类别的院校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共性特点和借鉴启示意义:革新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创新培养机制;强化法学实践环节;重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生活思政”是对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是构建“三维”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深入研究“生活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和实践路径,探索其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和意义。“生活思政”以生活为主线,在鲜活的生活事迹中实现思想引导;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和平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实践教育为方向和基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在当前社会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求。“生活思政”通过不断创新实践方式和深化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所有课程中的教学理念。经过调查数据分析,从“五育”并举的视角下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内涵进行解析,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并提出践行诉求。研究认为:当前课程思政的各要素推进不均衡、不协调,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融合度不高,教师的使命意识与学生的现实需求不匹配,课程思政建设应从学校层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形成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检视制度和督导方式,建立课程、专业、学科思政体系,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想要构建一种具有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将重点放在区域特点及行业需求上,着力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注重校企合作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使新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