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思政”是对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是构建“三维”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深入研究“生活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和实践路径,探索其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和意义。“生活思政”以生活为主线,在鲜活的生活事迹中实现思想引导;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和平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实践教育为方向和基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在当前社会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求。“生活思政”通过不断创新实践方式和深化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宗旨,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帮扶为基础。基于立德树人,构建“1234”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即1个平台:以大数据为平台,推进精准资助;2个保障:强化制度和人员保障;3种理念:应助尽助、造血型和情感关怀;4类资助育人体系,即:励志、感恩、诚信和法治教育,以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和心理困惑,强化能力为核心,实现立体式资助。将“解困、育人、立志、成才、反哺”融入到资助工作,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转变成“扶困”与“扶智”“扶志”。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了统筹部署和整体谋划,对高校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部署了新任务,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方位,深化研究生资助育人改革也成为各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资助工作已转型为发展型奖助模式,物质帮扶已基本满足学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也初步发挥功效,能力提升途径不断拓展,精神激励初见成效。但“育人”本质内涵还有待进一步认识,“育人”具体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育人”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构建。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医教协同教育改革里程碑式在推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尤为突出,充分发挥高校的各方力量,重构协同育人新版图、重塑协同育人新格局、重现协同育人新效果,为医学院校培养又红又专的医学人才,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体系,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考量。聚焦新时期医学院校破解的焦点,以医学院校实际状况视角,用PAS方法客观调研当前育人的现实境遇与挑战,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精准构建协同育人逻辑结构,系统分析杏林青马工程育人机理,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落脚点,构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长见识知识、加强品德修养、增强综合素质五个方面协同育人创新机制,真正提升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此背景下面向医学生开展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深化医教协同的内在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体现,以及医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观意愿。鉴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医学院校应以引领学生价值观念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打通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载体、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措施,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形成协同育人氛围,发挥实践育人功能,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升思政育人效果,让教育更具力度、更富深度、更有温度。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要构建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我深感党的二十大给中华诗词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尤其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对中华诗词发展的积极影响。第一,党的二十大主题的诗性表达赋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以强烈诗意,必将增强人们的诗词文化自觉。《尚书·尧典》说:“诗言志。”孔子说:“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诗歌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句中,有“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这样精彩的诗意表达,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诗性气质、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大使命,能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直接关系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在“三全育人”理念引领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要举措。本文以“三全育人”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在关联为逻辑起点,探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实境遇,针对目标理想化与生活具体化相矛盾、内容理论化与生活实际化相脱节、方法传统性与个体个性化相背离、载体单一性与生活多样化相移位的问题,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视角出发,探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径,分别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内容、建立“大协同”的有机联动体系、创新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模式、构建多场域融合发展的生活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是提升新时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必然之举。关键在于明确高校思政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领航地位,发挥思政课的领航作用。高校思政课领航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了“何以必要”的问题。思政课能够领航课程思政,是由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所决定的,回答了“何以可能”的问题。构建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方法引领、师资队伍引领于一体的现实进路,回答了思政课领航课程思政建设“如何推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期中国走向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阶段性目标总结和指导意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是为党和国家培育新时代人才、促进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举。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应遵循教育以人为本、内容专业系统、体系自我革新进步等原则,要精细化筛选思政内容、打造政治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多元化渠道齐头并进,以更科学、高效的方法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使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内涵要义在广大青少年中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党建坚持和发挥党的制度优势,通过“四位一体”的构建并实施:即民主集中制是确保高校坚持和发挥党的制度优势的政治基础;运行与监督制度是高校党建服务人才培养的保障;反腐倡廉是发挥效能的利刃;和谐校园建设是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玉生  田雨 《人才瞭望》2023,(19):19-2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是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教育、科技、人才体系中的关键环节。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中承担着重大使命。青年科研人才的发展是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的关键,也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科技创新进步的基础。为充分激发高校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潜能和活力,为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文聚焦高校青年科研人才职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当前形势出发,分析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将“育人使命”贯穿资助工作全过程的路径,创新资助育人方式,提出以“精准识别+专项资金”为底线保障的经济帮扶为外核,以“扶志+扶智”为高线引领的成长帮扶为内核,构建“经济帮扶+成长帮扶”的内外双核资助工作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困难实际,提升资助育人实效。本研究立足于当下实际,既为省属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应对模式,也为未来在面临其他重大突发状况时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员参与的广泛性、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教育理念的人本性的特点。从现实情况来看,“大思政”格局下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不明显、育人模式陈旧单一、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等现实困境,难以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扎实推进“大思政”格局的构建,高校在统整多方资源上,构建“三全”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在利用教学模式上,活用、巧用专题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模式,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大思政”协同育人共同体,稳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全面加强高校思政工作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更是高职院校育人体系转型的重要命题。将“三全育人”理念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更契合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优化的现实要求。本文主要对“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创新意义及对策进行阐述,希望对劳动教育的与时俱进起到积极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全省人社系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切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恪尽职守,勤勉工作。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做党的干部、学党的理论、干党的事业,必须始终充满激情。因为,血肉之躯体现的只是生命,而激情是维系生命的“灵魂”,有激情才会有追求,有激情才会有动力,有激情才会有支柱。  相似文献   

17.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思政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结合“三个务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教学中,让学生读懂党的初心使命、响应党的伟大号召;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人生汇入复兴;保持谦虚谨慎、发扬艰苦奋斗,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我们标定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文化航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抓手,须与时俱进融会贯通文化自信自强理念,不断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育人力量,挖掘育人价值,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新生态。本文全面阐释文化自信自强的内涵价值,深入分析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系统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不仅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化人功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自强,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把资助育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生为本、需求导向,拓宽资助育人路径是当前资助工作的重要使命。本文以西北大学为例,以精准资助为导向,构建精准识别、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精准追踪的多维度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通过“经济资助、品格锻铸、学业援助、能力提升、价值塑铸、精神激励”助力资助育人内涵式发展,提升资助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