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在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政治关联为民营企业带来的绩效提高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倡企业利用合法手段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政治关联的合理健康发展,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3.
中国作为投资母国,向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投资的活动近些年来日益增加。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征,然后通过中铝并购力拓的案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防范意识、剥离敏感资产和技术、融资多元化和提高公关能力等四点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及高管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政治身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税收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治关联对企业综合税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关联并没有给企业获得税负降低的利益;与之相反,政治关联企业的税收负担显著高于非关联企业,并且政治关联程度越强,企业税负越高,从而支持了政治关联对税负影响的"政治成本假设"。 相似文献
5.
6.
7.
推荐系统能在电子商务中利用信息过滤技术为消费者推荐感兴趣的商品和服务。本文通过收集大量消费者网购调查问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数据分析的要求。首先分析了消费者的产品偏好、忠诚度等网购行为与其年龄、性别、地域等个人属性的相互关系,之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研究推荐系统对消费者网购支出的影响,同时使用工具变量法((Instrumental Variable,IV)对PSM研究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使用推荐系统的消费者网购支出比未使用的消费者高出14.7%,网购支出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城市消费者和女性更愿意使用推荐系统;同时统计分析表明推荐效果受电子商务平台中社交关系、互补产品、店铺声誉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对评估推荐系统的经济效益、增强消费者忠诚度和提高商家营销的精准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探讨了期望差距与企业家创新性活动和破坏性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关联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1,在期望落差及历史期望顺差的状态下,企业家都将随着差距的增加而冒险地从事创新性活动、破坏性活动,但随着行业期望顺差的增加,冒险性行为则降低了;第2,企业家在落差状态下的破坏性活动的边际效应高于顺境状态;行业期望落差状态下创新性活动的边际效应小于行业期望顺差状态,但这种创新活动的边际效应在历史期望状态下则更大;第3,政治关联在期望差距与企业家风险决策偏好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尤其在期望落差状态下它更加遏制了企业家冒险从事创新性活动的动力,而诱使他们将资源配置到破坏性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0.
公司的政治关联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对公司各个层面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将对2011年民营上市公司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政治关联程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 相似文献
11.
12.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推广始终与政策扶持紧密结合,但效果远低于预期。在对补贴政策的基本情况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别从消费者和车企的角度出发,分析补贴政策对金华车市的影响,提出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绿色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绿色消费在拉动消费升级的同时体现出巨大的环境价值,节能信息曝光度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也引起学者关注。本文将数据驱动与模型驱动方法相结合,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节能信息曝光度指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分位数回归对我国电商平台5,889种节能家电消费数据与评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现阶段电商平台整体节能信息曝光度不高,节能信息曝光度对节能家电销量的边际效应呈现单调上升趋势,信息冗余拐点尚未出现;同时,节能信息曝光度对不同销量规模节能家电产品的影响呈倒"U"型变化,其对中等销售规模的节能家电产品具有更大影响;最后,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平台效应"对于节能信息曝光度的调节作用,为基于大规模多源异构数据的绿色消费行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企业声誉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拓展企业声誉的态度结构基础上,借鉴态度-行为模型,从消费者角度研究企业声誉态度的形成影响因素,即企业声誉对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的作用.对261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的分析表明:情感导向的企业声誉态度对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的影响最大,企业声誉的行为倾向因素对口碑传播行为存在显著影响,而认知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对企业特征包括发展、吸引力、质量和责任的感知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声誉的各方面.另外,责任、发展和吸引力感知三者通过情感态度影响消费者口碑行为,质量、发展和吸引力感知三者通过行为倾向态度影响消费者口碑行为.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以2009年10月30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创业板上市的355家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风险投资介入中国创业企业的偏好及其方式问题,研究结论如下:(1)在投资偏好上,当风险投资距离创业企业很近,或创业企业有财务性竞争优势时,即拥有负债不付息与负债赚息的盈利模式时,风险投资介入创业企业的可能性更大;(2)在联盟介入方式上,当风险投资距离创业企业较近,或当风险投资距离创业企业较近又同时拥有创业板IPO的经验时,或当风险投资与承销商是母子公司或财务顾问等利益关系时,风险投资单独投资的可能性更大;(3)在同一风险投资重复介入方式上,当风险投资介入后创业企业上市所需时间越长,或当风险投资距离创业企业较远,或当风险投资越成熟,同一风险投资再次介入的可能性越大;(4)在不同风险投资分批介入方式上,后期介入的风险投资更年轻,但介入价格更高、投资额更大、持股比例更低,说明年轻的风险投资通常不轻易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更多地搭载成熟风险投资的"顺风车"来分享投资收益,但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比前期介入风险投资的要高。 相似文献
19.
政治权力转移与公司投资:中国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员更替代表政治权力的转移,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本文尝试按法定政治权力和事实政治权力分开讨论其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基于2000~2008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及与此匹配的省委书记更替数据,本文实证发现我国官员更替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因产权存在边界,主要表现为地方国企投资量和过度投资的降低,并且投资的调整提升了公司价值;这种影响仅存在于更替年份,异地调入的官员更替影响更大。这些表明中国的地方官员更替更适合从事实政治权力逻辑解释,并且本文按照普选制国家标准也未找到法定政治权力转移影响公司投资的证据。进一步,本文还发现官员的事实政治权力对投资的影响受到市场和经理人激励的制约;其影响程度也因更替频率而异。本文的结论丰富了世界范围内政治影响公司投资的研究,也对我国优化政企关系和国企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