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针对变质产品,考虑产品非瞬时补货的情况下,在允许延期支付且如果零售商提前还款,供应商给予零售商现金折扣优惠的条件下,建立了相应的零售商库存决策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周期及最优付款时间。最后,通过具体算例,结合灵敏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模型中参数变化对最优订货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弹性需求和物品易变质条件下数量折扣定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覃毅延  郭崇慧 《管理学报》2007,4(2):163-168
研究在弹性需求和易变质物品条件下,当供应商和零售商独自决策时,供应商如何确定最优数量折扣问题。基于Stackelberg博奕建立了数学模型,证明了零售商的出售价格随供应商出售价格的降低而降低,从而需求量增大。当供应商给予价格折扣时,零售商的利润是增加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最优数量折扣的计算方法。对供应商和零售商单独决策时,供应商利用数量折扣对供应链进行协调产生的系统利润与供应商和零售商联合决策时的系统利润做了数值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供应商采用数量折扣的方法使供应链协调是有效的;价格折扣随价格敏感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变质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新零售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网上零售商通过增设线下实体店渠道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全渠道无缝融合。但线下实体店的开设也给零售商带来库存成本、店面租金等方面巨大资金压力。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零售商试图向供应商寻求贸易信贷融资,因此供应商的贸易信贷融资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零售商的渠道选择。本文通过构建和比较网上零售商单一网上渠道、资金充足情况下增设线下实体店渠道和资金约束但供应商提供贸易信贷情形下增设线下实体店渠道三种情形下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利润模型,探究了贸易信贷对资金约束零售商渠道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网上零售商存在资金约束时,如果开设线下实体店渠道后其与线上渠道间渠道替代性较低,则在供应商提供贸易信贷时,零售商的最优策略是接受贸易信贷融资并开设线下实体店,这个决策同样适用于零售商间存在竞争的情形。同时,为了保证供应商有提供贸易信贷的动机,当且仅当满足一定的条件,零售商可从供应商处获得贸易信贷融资,从而开设线下实体店渠道。  相似文献   

4.
延期支付条件下的最优付款时间确定:考虑现金折扣情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昊  梁樑 《管理学报》2007,4(2):191-194,200
现有延期支付条件下零售商最优付款时间的研究文献均假设,零售商付款时间可以在延期支付期限时点或补货周期之内任一时点,但这一关键假设却并不符合商业惯例,也没有考虑实践中卖方广泛使用现金折扣以刺激买方提前还款的情形。为此,通过对已有模型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后,给出了零售商在供应商给定延期付款、现金折扣政策下最优付款时间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已有考虑延期付款的EOQ订货模型多为单层延期支付,而忽略了供应商与其上级供应商,或零售商与其下级零售商的关系。而实际易损品,由于资金约束导致零售商和下游顾客都延迟支付,不同层级延迟支付期限对运营成本与订货周期的策略影响如何?为此,文章在Huang’s模型基础上,考虑零售商、顾客都存在部分延期支付情况下,易损商品三阶段经济批量订货策略,证明了最优订货策略的存在性及唯一性,并分析了参数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当零售商的延迟支付期限大于顾客的延迟支付期限时,零售商最优订货周期和最优订货数量随着变质率的增大而减小,此时零售商应该选择增加订货频率,减少订货数量的策略。(2)当零售商的延迟支付期限小于顾客延迟支付期限时,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周期和最有订货数量随着变质率的增大而增大,此时零售商应该选择减少订货频率,增加每次订货的订货数量策略。  相似文献   

6.
VMI下采用RFID技术对供应链收益的影响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李浩  胡继灵 《管理学报》2013,10(4):590-596
在VMI下,供应商在RFID方面的投入能提高供应链及链上其他企业的收益,而只有有效地协调收益才能激发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的积极性。为此,以VMI下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假设提前期与需求预测误差存在线性关系的前提下,采用Newsvendor模型和逻辑证明的方法,建立了提前期压缩与供应链收益的关系模型,分析了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缩短提前期对供应链及其成员收益的影响,导出可使供应链收益提高的RFID成本约束条件,并证明供应商采用批发价格协调策略或零售商采用线性转移支付系数策略均可实现供应链成员收益的Pareto改进,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在零售商存在资金不足和顾客需求随机情况下,以报童模型为基础,针对变质品构建了供应链金融问题和ACC支付模式(提前支付Advance、现金支付Cash和信用支付Credit)相结合的零售商订货模型,即零售商与供应商、融资机构合作条件下的模型。研究表明,零售商会随着最优订货批量和最低期望成本的增加和降低趋势,进而调整订货量,从而规避供大于求的风险,最终降低总的期望成本。同时供应商可以适当调整支付比例,让零售商来分担坏账和商品变质风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存在库存错放的资金约束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链成员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决策及融资选择问题。基于报童模型构建了供应链成员是否采用RFID技术、以及零售商选择贸易信贷融资或银行融资四种情景下的收益模型,求解出链上各成员的最优收益并探讨了RFID采用决策及融资选择策略。研究发现:资金约束零售商通过银行借贷融资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金额,但是其选择贸易信贷融资的意愿随着自有资金的减少而增强;当零售商自有资金适中时,随着错放率的上升或RFID成本的降低,零售商从银行融资向贸易信贷融资转变;银行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零售商的库存错放问题。  相似文献   

9.
单个零售商和单个供应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由于资金紧缺无法改善供应稳定性,零售商向上游供应商提供交易信用,提前支付部分货款缓解供应商的资金压力,使其及时购买原材料、控制生产过程,改善供应稳定性,研究了供应商随机产出下,零售商对供应商的最优提前支付策略以及最优订货策略。研究表明:零售商通过提前支付部分货款改善供应稳定性,减少由于供应不稳定向供应商增加的订货量,提高自身及整条供应链的利润。  相似文献   

10.
在供应商面临资金约束的供应链中,通过零售商提前订购部分产品并支付货款的内部预订融资模式,与零售商为供应商提供担保向银行借款的外部信贷融资模式,可以缓解供应商的资金约束对零售商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研究了两种模式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生产决策和融资决策,并分析了供应商的自有资金、零售商的资金成本、银行利率三种因素对于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融资模式要实现无资金约束下的最优生产量,都需要供应商拥有一定的初始资金,所需初始资金量的多少与各自的融资成本有关。所得的结论为供应链企业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最优生产决策提供指导。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由于质量控制不当和库存过多导致的浪费是企业管理易腐食品面临的主要挑战。针对当前食品浪费严重的问题,建立考虑变质率的动态定价模型,研究捐赠行为下单一定价、两次定价与多级折扣定价三种定价策略对食品企业最优决策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发现捐赠行为能够提升企业利润且在多级折扣定价策略下效果更为显著,但当折扣次数较少时,单一定价策略对考虑捐赠的企业而言更优;食品最初质量、变质率、打折时间点、捐赠时间点、税收返回比率均是影响企业定价决策的重要因素;若质量差异越大,企业在多级折扣定价策略下的利润会减少,而考虑捐赠行为会使得企业利润呈上升趋势;在变质率越高时,考虑捐赠的单一定价策略会降低企业的利润,但对多级折扣定价策略下的利润影响不大;当折扣时间越接近于捐赠时间点时,基于捐赠行为的多级折扣定价策略会更优;当捐赠时间点越接近于保质期时,考虑捐赠的价格策略会优于不考虑捐赠时的价格策略。此外,研究还表明增加税收返回比率对考虑捐赠下的定价策略不一定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获取决策优先权的零售商战略联盟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于由一个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单一产品、单周期供应链,在确定型市场、零售商成本对称以及供应商具有关于零售商成本结构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考虑了同时带来运作成本与决策权分配变化(基于获取决策优先权)的零售商定货数量决策联盟。利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了获取决策优先权的零售商战略联盟对参与联盟的零售商、未参与联盟的零售商、供应商以及供应链整体收益的影响。证明这种零售商战略联盟不可能使供应链中所有成员都同时增加收益。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联盟能实现某种部分"多赢";使供应链整体、供应商和参与联盟的零售商收益增加,或使供应商和参与联盟的零售商收益增加。  相似文献   

13.
针对退化性商品,允许延期支付的条件下,分别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角度出发,利用斯坦博格博弈模型给出了其如何制定最优的销售和定购策略,以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通过算例给出了这一问题的求解算法,并且分析了利率对于信用交易期限、供应商利润、零售商利润、销售价格、订购周期及订货批量的影响。为供应商信用交易策略和零售商库存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由供应商、3PL企业和资金约束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研究了三种渠道权力结构(以供应商为主导的S权利结构、以3PL企业为主导的L权利结构、供应商和3PL企业同时主导的N权力结构)和两种融资模式(3PL企业融资服务和贸易信贷融资)下零售商的采购和融资策略。首先,分别构建了针对三种渠道权力结构和两种融资模式的以供应链成员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得到了供应商、3PL企业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情形下的供应链成员利润,分析了零售商的采购和融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S权力结构下,零售商应选择直接向供应商订货并接受贸易信贷融资模式;在L权力结构下,零售商应选择接受3PL企业的代理采购和融资服务;在N权力结构下,零售商应选择融资利率更高的采购和融资模式。此外发现,供应商和3PL企业均应选择优先宣布定价策略,当二者在市场中权力相当时,其应该调高各自的融资利率。  相似文献   

15.
桂华明 《管理评论》2014,(1):168-176
假定在一个由一个供应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供应商向零售商提供单一产品且其补货提前期可以通过增加费用进行压缩,零售商的外部需求不确定和部分缺货可以补充,本文建立了供应链分散决策和集中情形下的库存模型,得出了包含最优提前期、订货批量、安全库存因子和生产批量等决策变量的最优解,并提出了买卖双方分担压缩提前期投入费用的策略。算例分析表明,单项费用分担策略虽然能够使提前期压缩到与供应链集中决策时的情形一致,并实现供应链帕累托优化,但无法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顾客忠诚计划是零售商的重要销售策略之一. 本文针对两期折扣问题中零售商的订货和积分回馈计划投入的联合决策问题,基于完全理性假设,并结合问题的实际情况,考虑了全价期单期以及全价期和折扣期两期的积分回馈计划,构建了基于这两种积分回馈计划下的策略型消费者决策模型. 分析了不同积分回馈计划对策略型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进而讨论了零售商在不同决策下的收益情况,探索了零售商订货和积分回馈计划联合决策的制定. 研究发现:(1)积分回馈计划会对策略型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零售商的决策和收益;(2)订货和忠诚计划制定的联合决策有利于零售商提高收益;(3)对于单位成本低的商品,面向全价期的积分回馈计划的最优收益提升较大;(4)对于商品价值与实际价格差异较小的商品,积分回馈计划对最优收益的提升作用较大. 具体而言,如果商品单位成本小于等于折扣价,则面向全价期的积分回馈计划的最优收益提升较大,反之,则面向全价期和折扣期的积分回馈计划的最优收益提升较大.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库存协调策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和分析了直运型供应链通过共同补给期协调库存的策略问题。在该供应链中,单一供应商提供单一产品给面临随机需求的单一零售商。在所提出的库存协调策略条件下,供应商指定共同补给期,当零售商按供应商指定的共同补给期作为其订货周期时,供应商提供零售商一定的价格折扣。这种协调策略可以视为Stackelberg博弈。在阐述了解决该博弈问题的方法后,进行了数值实验,分析了采用这种协调策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考虑延期支付的情况下构建了二级供应链关于易逝品的最优订货决策模型,其中供应链由单个供应商和多个面临资金约束的零售商组成。在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供应商为零售商提供延迟支付来缓解零售商的资金压力,同时零售商对产品的定价将随易逝品的价值变质而变化。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同时对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延迟支付能够提高供应链总利润并降低风险,从而有利于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高。在延期支付条件下,供应链各成员获得的收益增量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供应商能够获得更多收益。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我们还发现产量及易逝品保质期的变动会对供应链整体利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库存水平影响需求的变质性产品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考虑市场需求是库存水平线性分段函数、变质性产品和零售商采用(S,s)订货策略的情形下,本文研究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运作协调问题。给出了可以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的数量折扣策略,理论证明了模型最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同时提供了相应的求解方法。数值算例结果表明该折扣模型对于改善供需双方绩效和供应链运作协调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需求具有价格敏感性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设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本文研究了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问题。在综合考虑最终销售价格为内生变量和剩余产品残值与生产成本相关的情况下,建立了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模型,并借助报童模型对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给出零售商最优决策行为和契约参数φ取值范围的计算公式。最后进行了数值实例分析,验证了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