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虑有限理性消费者的前提下研究了低质和高质零售商关于退款保证的策略竞争。进一步将模型扩展到存在产品质量差异的情形,研究产品质量对双方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只有当有限理性消费者数量高于一定临界值时,提供退款保证才是有利可图的。在产品质量对称的市场上,零售商关于退款保证的均衡局面为同时提供退款保证,且此时退款保证对低质企业更有利;而在产品质量非对称的市场上,零售商关于退款保证的均衡局面可能为低质企业不提供,高质企业提供或双方同时提供。此时退款保证更倾向于对高质企业有利。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服务模式决策过程中引入供应商竞争,通过构建由两个产品供应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和众多消费者组成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研究提出了供应商竞争场景下的最优物流服务模式选择策略,进而分析了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模式对最优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假若电子商务平台采用转售模式或平台模式,当市场竞争强度和物流服务成本绩效都很高时,供应商和电子商务平台都偏好采用差异化的物流服务运营策略;如果电子商务平台采用混合模式,两个供应商的物流服务模式偏好存在较大差异,但电子商务平台始终偏好同时为两个供应商的产品提供物流服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时采用预售方式。本文研究企业在面对竞争时的预售策略,其中消费者对企业所销售的异质可替代产品的质量估值具有不确定性。在预售期消费者不了解产品的真实质量,而在现货期消费者可以根据预售期购买者提供的线上产品评论对产品质量进行贝叶斯更新。策略型消费者通过比较在预售期和现货期购买产品的期望效用,选择提前购买或推迟购买。研究结果表明,若产品评论信息精确度较低,当市场竞争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竞争企业双方在预售策略上不一致;否则,企业双方均采取预售。若产品评论信息精确度较高,则市场竞争强度对系统的影响较弱,因此竞争企业双方均有更强意愿采取预售。由此可见,在市场竞争环境下,预售并不总是给企业带来利好。  相似文献   

4.
文悦  王勇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5):248-262
本文研究了面对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的双渠道制造商时,电商平台的最优服务契约设计问题。契约设计过程中,电商平台面同时面临着双渠道制造商成本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及契约类型的选择问题。因此,本文在“电商平-双渠道制造商”在线平台销售模式中,考虑双渠道制造商拥有私有成本信息,基于电商平台的两个典型的收入模式(广告模式和佣金模式)设计了两种服务契约(广告型和佣金型),得出了信息对称与不对称下的最优契约参数。首先,在两种契约下,考察了双渠道制造商成本信息不对称对电商平台最优契约设计的影响。然后,在两种信息结构下,考察了契约类型对电商平台和制造商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双渠道制造商成本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使最优契约参数发生变化,且总是造成高成本双渠道制造商、电商平台和供应链整体绩效损失,而仅低成本双渠道制造商能够获得额外的信息租金。成本信息对称时,契约类型对双渠道制造商和电商平台的收益没有影响。但成本信息不对称时,高成本双渠道制造商收益在两种契约下绩效相同;对于低成本制造商和供应链整体而言,广告型契约下绩效始终较优;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佣金型契约下绩效始终较优;且优势程度均随市场中低成本制造商比例递增、随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接受程度先减后增。  相似文献   

5.
在线消费者评论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两阶段销售模型(预售期、正常销售期),通过刻画预售期消费者评论对正常销售期需求的影响,探究消费者评论如何影响商家定价策略以及商家如何利用消费者评论调节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垄断或竞争市场情形下,若忠实消费者选择等待至正常销售期购买产品,商家均会采取折价预售策略,即通过降低预售期价格提升消费者评论,刺激正常销售期的产品需求。在竞争市场情形下,若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偏好成本非常低且预售期购买量较小,商家的折价预售策略能通过提升消费者评论以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随着普通消费者产品偏好成本增大,商家会将重心转向忠实消费者,进而缓解商家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质量保证策略是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考虑供应商和电商企业双边质量保证努力以及商品质量对需求函数的影响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平台型、自营型和综合型三种不同类型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下商品的质量保证策略选择的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三种运营模式下电商与供应商的最优质量努力水平和商品的最优质量,发现在忽略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异质性要求情形下,综合型模式优于自营型和平台型两种模式,平台型模式下电商企业的最优质量努力水平低于自营型模式,供应商的最优质量努力水平高于自营型模式,当供应商质量努力影响需求函数的作用系数比电商企业作用系数达到相应的阈值倍数,平台型模式优于自营型模式,且平台型模式下商品的最优质量高于自营型模式。最后比较分析了三种运营模式内部存在竞争情形,得出供应商的质量努力的影响系数大于电商企业且供应商的单归属比例满足一定条件时,平台型模式优于综合型模式,综合型模式优于自营型模式,内部竞争有利于平台型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市场上衍生出了一些在线销售网站。考虑了一个包含电商卖家、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的在线销售系统模型,其中需求依赖于产品价格、平台和物流服务水平。研究了当物流、平台同时决策时,在线销售系统中电商卖家和平台、物流之间的不同市场能力结构问题。考虑了3种不同市场能力的分散决策模型:(1)物流-平台Stackelberg模型;(2)电商Stackelberg模型;(3)Nash模型。相关的均衡解和最优利润被得到。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市场能力结构下,当物流公司和平台同时决策时,即使他们的服务投入不相同,但最优收费相同。市场能力结构对在线销售成员和消费者有重要的影响。对电商而言,当市场能力较高时,会制定较低的零售价格,并获得最多的利润,同时能够提升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当市场能力较低时,电商会制定较高的零售价格,并获得最少的利润。对平台和物流公司而言,当市场能力较高时,会制定比较高的收费,同时付出较少的努力,但并不能获得最高利润,同时会打击消费者的积极性;但是,当市场能力较低时,他们一定获得最少的利润。在Nash模型中,平台和物流公司会付出最大的努力,同时获得最大的利润,而整个在线销售系统的总利润也是最多。在物流-平台Stackelberg模型中,平台和物流公司付出的努力最少,而整个在线销售系统的总利润也最少。  相似文献   

8.
在竞争环境下,各大电商平台相继以自建或并购方式完成了自营物流系统的建设。文章立足于电商平台的物流一体化建设实践,以自建和并购作为电商平台构建物流体系的备选策略,首先采用逆序归纳法分别求得了两平台在均采取物流自建方案、均采取物流并购方案及一方采取物流自建方案而另一方采取物流并购方案时的均衡利润;然后,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不同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四种不同的演化稳定均衡结果。结果表明:(1)如果物流自建投入明显低于物流并购投入,且买家需求对竞争对手的物流服务不敏感时,两平台均将物流自建作为占优方案,从而双方的演化博弈将形成唯一的混同均衡——(物流自建,物流自建)。(2)如果物流并购投入明显低于物流自建投入,且买家需求对竞争对手的物流服务不敏感时,两平台均将物流并购作为占优方案,从而双方的演化博弈将形成唯一的混同均衡——(物流并购,物流并购)。(3)如果两种物流一体化方案的前期固定投入差异较小,且后期运营支出对物流服务水平不敏感,买家需求对对方平台的物流服务敏感时,两平台均无占优策略,而是采取与对手方案相同的物流一体化策略,使得双方的演化博弈形成两个混同均衡——(物流自建,物流自建)与(物流并购,物流并购)。(4)如果两种物流一体化方案的前期固定投入差异较小,且后期运营支出对物流服务水平不敏感,买家需求对对方平台的物流服务不敏感时,两平台均无占优策略,而是选择与对手方案相异的物流一体化策略,从而双方的演化博弈将形成两个分离均衡——(物流自建,物流并购)与(物流并购,物流自建)。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个供应商和一个电商平台组成的在线销售系统,在电商平台自有品牌引入决策内生的条件下,研究了平台需求信息共享策略。研究表明:引入自有品牌时,分享需求信息在分销模式下会产生双重边际效应和品牌竞争效应,代销模式下则为收益增加效应和品牌竞争效应。不同销售模式下的需求信息共享策略具有显著差异,当自有品牌引入固定成本过高或者过低时,分销模式下电商平台偏好保留需求信息,代销模式下偏向共享需求信息;当自有品牌引入固定成本中等且产品替代率较大时,电商平台可以通过需求信息共享偏好反转来推动自有品牌的引入。  相似文献   

10.
孟秀丽  刘波  安坤 《管理学报》2023,(5):747-758
结合众包和传统两种物流模式的特点建立众包物流平台利润优化模型,着重研究发包方满意度和自由配送员数量对众包物流平台运营策略的影响,并讨论物流市场中各方的福利变化及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自由配送员最优数量策略。研究表明:众包物流平台可根据传统物流服务价格和自由配送员数量,设定最优服务价格和配送员单位报酬;发包方福利与自由配送员数量正相关,并随满意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总体自由配送员福利与发包方满意度正相关,并随自由配送员数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发包方满意度较低且传统物流服务价格较高时,众包物流价格优势显著,最优自由配送员数量越多越好,反之,最优自由配送员数量会减少。  相似文献   

11.
在多寡头竞争下,本文利用微分对策理论研究了电力市场中考虑水平合作的碳减排竞争问题。发展了Bass等提出的双寡头竞争模型,构建了多寡头竞争微分对策碳减排模型,并运用汉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求解了该模型的最优上网电价、初始竞争性碳减排和水平合作碳减排投入以及均衡价值函数。在非对称发电商情形下,考虑了水平合作碳减排对市场份额的影响,给出了稳定时发电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解析式,扩展了Prasad和Sethi关于市场份额的结论;在对称发电商情形下,分析了合作碳减排成本占总碳减排成本比例与市场份额的相关性,并讨论了市场最优发电商数量满足的参数约束。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发电商的初始市场份额相等,投入碳减排成本最大的发电商在稳定时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而投入减排成本最小的发电商稳定的市场份额则最小;即使对称发电商的初始市场份额存在差异,某个对称发电商完全垄断整个市场的极端情形也不会出现,而是由各自趋于承担相同电力供给任务;双、三寡头电力市场总能保证对称发电商都能获得正利润,一旦发电商数量增至大于三个将无法保证。  相似文献   

12.
物流服务合作对生鲜电商供应链订货定价决策与产品保鲜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物流服务商独立运营、与供应商合作、与电商平台合作三种物流合作模式分析,分别构建考虑市场随机需求与保鲜努力的生鲜电商供应链运营决策模型,对比探讨不同模式下的产品定价、产品保鲜努力与市场需求,并结合数值算例分析生鲜电商市场需求预测与供应链成员合作模式偏好。研究结果表明:物流合作能有效分担物流保鲜成本与市场预测风险,降低产品零售价格,提高物流保鲜努力水平;独立运营模式下生鲜电商应采取较保守的产品订货策略,而合作运营模式下可适当提高产品订货量;两种合作经营模式可提高合作企业利润与供应链整体利润,利润合理分配是成员企业合作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白世贞  姜曼 《中国管理科学》2019,27(10):159-169
现售和预售是线上销售的主要模式。考虑不同模式下消费者对产品估值的差异,分析现售、预售和混合销售(同时开展现售和预售)三种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构建Stackelberg博弈和Nash均衡模型,得到三种模式的产品均衡定价及需求,并探讨开展不同销售模式对应的消费者估值差异阈值以及不同主导结构对供应链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任意主导结构下,销售模式只会影响现售产品价格,对预售产品定价没有影响;任意销售模式下,制造商主导结构的产品定价和批发价更高,但产品销售量较低;消费者延迟收货敏感度增强使预售模式的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利润降低,但混合销售模式可以有效防止由此引起的损失,且制造商主导可以同时实现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在线产品定价是平台经济的重要研究领域,两阶段混合预售是线上销售的一种主流模式。顾客在线上购买过程中,支付方式和预售模式对消费者行为和产品定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两阶段混合预售模式,本文考虑支付痛苦钝化效应对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影响,建立相应的产品定价模型,得到了在线产品的最优预售价格、最优销量和最优利润,分析了支付痛苦钝化对消费者行为和在线产品最优定价的影响机制。理论和数值分析表明,两阶段混合预售策略更有利于卖方收益最大化;受支付痛苦钝化效应影响,折扣预售并非一定是产品最优选择策略,痛苦钝化因子是影响产品预售策略的重要因素。本文成果将进一步丰富平台经济下的顾客行为和产品定价研究,为平台企业和商家制定预售和产品定价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潘小军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11):239-249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增值服务可以给制造商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赋能,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作用。本文构建包含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博弈模型,求解基于使用量收费和订阅收费模式下的最优决策。分析不同定价模式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和利润受到增值服务因子、成本降低因子的影响,以及对两种定价模式下的最优决策进行比较。研究显示:存在不同的平台增值服务效果阈值,当服务效果位于不同阈值范围时,平台和制造商将选择订阅收费模式或按使用量收费模式。当平台增值服务效果适中时,平台和制造商都选择订阅收费模式。当平台增值服务效果较低(高)时,平台(制造商)选择基于使用量收费模式,而制造商(平台)选择订阅收费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吴一帆  屈雅萍  陈靖 《管理评论》2022,(10):209-221
竞争企业可以通过概率销售策略来实现市场细分和价格歧视,从而减弱竞争以及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交叉持股在很多同行业企业中也普遍存在,企业可以通过交叉持股来加强合作、软化竞争和消除不信任。因此,本文考虑了两个有交叉持股的寡头企业之间的概率销售策略,旨在研究企业采用概率销售策略的动机。本文运用Hotelling模型来表征市场中的竞争企业的特点,构建了一个纳什静态博弈模型,对产品横向差异化市场中的企业间交叉持股模式下的概率销售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称交叉持股情形下,当边际成本较高时,竞争企业将采用概率销售策略;在不对称交叉持股情形下,当边际成本较小时,引入概率销售策略总能使持股多的企业获益,并且当持股少的企业的被持股量大于一个阈值时,它也可以通过概率销售策略获益。  相似文献   

17.
唐方成  贾凯 《管理评论》2023,(12):228-238
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平台进入互补市场的行为已日益受到理论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为深入探究平台进入互补市场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本文基于平台生态系统理论,应用扎根理论对京东物流和菜鸟物流进行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平台用封闭的进入模式进入互补市场会降低平台开放度,使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产生较强的竞争效应,互补企业针对平台的服务创新减少;但这种排他性进入会增强平台生态系统中平台企业的主导地位,对平台治理是有利的。(2)平台用开放的进入模式进入互补市场会提高平台开放度,增进了互补企业的服务创新积极性,在网络协同效应的作用下,提升平台企业的发展速度,加速平台生态系统的扩展。研究结果丰富了平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了平台进入互补市场的过程中,平台开放度的变化对平台企业及互补企业的作用,为平台的市场渗透与发展以及平台生态系统的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第三方物流企业受到政府补贴的大力扶持,物流服务显著提升,对消费者网购产生积极影响,逐渐享有供应链话语权。通过分析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物流成本结构,分别考虑物流投资与物流成本函数,从第三方物流供应链权力视角构建三种电商供应链物流外包权力结构场景(物流服务商主导模式、物流服务商次主导模式和物流服务商跟随模式),综合研究第三方物流企业权力对电商物流外包供应链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物流服务商权力越小时,物流服务水平、市场规模、制造商利润和网络零售商利润越大。而不同权力结构下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物流服务商利润关系受到物流投资系数和物流配送费用的共同影响。当满足条件时,物流服务商跟随模式使得供应链实现帕累托最优。不同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不同权力地位时,供应链利润均随物流配送费用的增加、物流投资系数的增加,物流成本系数的减小而增加。据此对不同的物流补贴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并为政策制定者和供应链主体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聚焦于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纵向整合问题,考虑由一个物流服务集成商和两个物流服务提供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基于物流服务质量成本分别构建纵向分散和纵向整合模式下的质量博弈模型,探讨纵向整合策略对物流服务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影响,分析纵向整合策略存在的市场条件。研究表明,竞争强度是影响企业决策和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纵向整合会对接受整合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产生“协同效应”,而对未被整合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产生“外部效应”;当且仅当竞争强度较大时,物流服务集成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会同时选择纵向整合,既有利于提升整体物流服务质量水平,又能降低物流服务质量实现成本。  相似文献   

20.
选取得物APP新型电商模式C2B2C为研究案例,采用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法分析其运营状况、竞争优势及存在不足。提出得物今后在管理和服务上,应严格把控商品鉴定质量,公开对部分商品的检测过程和信息;优化交易流程及客服系统,加快物流建设以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增加监督举报奖励机制,加大对假货的惩罚力度;及时认真处理客户投诉,做好售后服务保障;通过多种方式和活动打造自己的潮流品牌,实现与现有其他电商平台的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