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衡量我国智能制造企业的交易效率、提高制造业绩效,运用DEA-CCR、BCC模型和非径向SBM模型,对2017—2021年我国28家智能制造上市企业的交易效率进行度量和评价,分析这些企业的交易投入冗余量与投入冗余比例情况。结果表明:智能制造企业交易效率整体处于中度DEA(数据包络分析)无效水平;从投入冗余情况来看,智能制造企业整体的人员规模冗余比例是最高的;根据SBM模型分析结果,28家企业中仅有7家在2017—2021年一直保持DEA有效,说明这7家企业在资源配置、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21家企业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智能制造企业的交易效率,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技术,近年来备受教育界关注。为适应智能制造背景下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在分析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把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升级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进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期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货币政策变化通过企业的融资成本变动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并利用非国有和国有企业一段时间序列数据建立SVAR模型,验证货币政策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分析货币政策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效率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开始推行精益管理。随着探索和实践的日趋深入,制造企业已认识到,精益管理将不仅引起生产和管理方式的一场革命,而且还会对实现"世界级制造"的"企业梦"、"中国梦"产生极大的影响。制造企业推行精益管理的必要性1.从新技术不断发展的高度认识推行精益管理的必要性近年来,世界制造领域技术不断发展,以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生物制造、3D打印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是未来 相似文献
5.
全球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制造成为技术领域的新范式,其所具有的“产消合一”核心特征,为破解中国产能过剩困境提供了崭新思路。本文将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推广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双重差分法(Staggered DID)探究智能制造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智能制造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机制分析表明,“产消合一”是智能制造发挥作用的核心路径,其主要通过赋能生产侧与消费侧两条路径提升产能利用率,具体表现为:在生产侧赋能企业柔性化生产,在消费侧转变消费者地位并创造新消费需求。异质性分析发现,智能制造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在成长期行业和市场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生产式智能制造模式,协同式智能制造模式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更强;并且,智能制造可以从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为政府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实现动能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如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制造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装备制造企业要根据装备制造过程、生产工艺特点以及企业专业化、协作化运作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为企业强化生产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从介绍生产计划管理入手,对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提升生产计划管理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制造型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进行企业生产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将拥有信息收集快速、准确率高、信息量大等优点的条形码技术引入制造型企业的生产信息化建设中,不仅满足了制造型企业灵活多变的信息需求,更进一步地扩展了信息系统的功能外延。同时结合企业的实践经验,着重阐释条形码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业务流程设计、软件结构和硬件布局等应用问题。最后,对制造型企业在生产信息化过程中应用条形码技术时遇到的来自企业和行业的问题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9.
数字产业又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数字产业中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直接决定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和质量.区别于数字产业中数字原生企业,数字制造企业面临着从信息通讯技术向新一代数字技术转型带来的冲击.然而,现有的数字化转型研究大多关注传统行业,对数字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关注较少.本研究对我国数字产业的龙头制造企业亨通集团三十年的转型实践进行跨阶段纵向案例研究,提炼出数字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发现:1)企业家前瞻型市场导向是数字制造企业转型的驱动力,包括市场潜在需求洞察、政策机遇感知和市场潜在威胁预判三个维度. 2)在企业家前瞻型市场导向的引领下,数字制造企业运用经营客户的思维,按照企业成长阶段形成了两条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整合的转型路径:企业成长初期的“企业家前瞻型市场导向—资源拼凑—应用性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的动态循环过程和成长成熟期的“企业家前瞻型市场导向—资源整合—探索性技术创新—产业链垂直/水平整合”的动态循环过程.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数字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规律及其运营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油气田生产单位的承包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存在单位数量多、人员流动性大、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使施工安全风险越来越大,充分认识承包商管理及现场作业监督方面存在的薄弱和短板,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强化过程管控、强化追责问责,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环保事故发生。因此,全面加强现场监督管理,是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智能识别技术成为物联网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它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相结合,实现人、物的跟踪从而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本文主要论述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来对承包商进行全过程管理,主要介绍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运用到的关键技术:三维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基于SpringBoot+SpringCloud+MyBatis+Vue的微服务开发技术、基于DMZ的移动端应用,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制定权的争夺正成为企业竞争战略乃至国家战略的制高点。针对三一重工2007~2021年在全球范围内的智能制造转型实践,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探索了三一重工作为后发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中从跟随者到制定者的动态竞争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后发企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竞争经历了跟跑、并跑和领跑3个阶段,在标准竞争的不同阶段,由不同的技术赶超需求驱动资源编排,实现知识重组,进而支撑后发企业技术标准角色的跃升。具体而言:(1)跟跑阶段,在技术准入合法性缺失的驱动下,通过内化和嫁接两种资源结构化行动实现知识稳定式重组,支撑后发企业成为技术标准制定的跟随者。(2)并跑阶段,在技术扩散网络效应增强的驱动下,通过协同和互联两种资源能力化行动实现知识丰富式重组,支撑后发企业跃升为技术标准制定的参与者。(3)领跑阶段,在技术开源先发优势获得的驱动下,通过解吸和重构两种资源杠杆化行动实现知识解构式重组,支撑后发企业跃升为技术标准制定的主导者。本文由此构建了后发企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竞争的动态过程模型,从知识存量和知识关系两个维度解析了竞争过程中资源编排策略对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制造环境的复杂化和制造业竞争的激烈化,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势在必行。本文针对企业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更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7~2011年中国低碳上市企业的数据为基础,运用规模效率可变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研究了五年间我国低碳企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总体水平,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企业间技术效率水平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低碳企业平均技术效率为0.81,且企业间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纯技术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技术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相反,规模效率始终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多数低碳企业研究期间的技术效率波动较大。基于以上结论,建议低碳企业应重视技术的创新和高端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合理选择企业规模,以促进技术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煤炭生产企业制造成本的特点出发,着重阐述了做好成本工作的前提和加强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数据体量较大、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对象粒度大、数字资源边界模糊带来的数字资源聚合识别问题,本文基于语义理论对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数字资源聚合识别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构建了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数字资源聚合模型;其次,提出了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领域相关度计算方法;再次,基于概念度分布、D-S证据理论,引入信任函数、似然函数,提出了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语义网络节点发现方法,形成了系统的数字资源聚合识别方法。以某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语义网络连接紧密、语义清晰、体系明确,所提出的方法聚合效果好、纯度较高,能够为智能工厂数字资源聚合、知识资源发现、知识服务、智能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8.
19.
服务化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价值增值的重要方式,而研发创新投入有助于企业产品技术升级与价值链攀升。本文选取2013—2019年中国技术密集型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三者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化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研发创新投入正向调节“服务化-绩效”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服务悖论拐点约在服务化程度为0.47时出现,但研发创新投入可以延缓服务悖论到来;相较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服务悖论拐点滞后,但研发创新投入对缓解国有企业服务悖论的效果更佳;通过不含季节性的Holt-Winters加法指数模型预测,短期内中国不会出现服务悖论。研究成果揭示了服务化与研发创新投入是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拓宽并丰富了提升制造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基于DEA技术的华东地区建筑业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EA方法对2007年华东地区的建筑业生产效率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江西、安徽及山东均处于规模递增阶段,特别是安徽和山东,存在较大的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进一步分析安徽的生产效率增长情况发现,其经历了由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的转变,而这种生产效率增长仅来自技术进步,未获得任何规模经济;最后,得出安徽及山东建筑业发展方向主要为如何实现现有资源的整合及优化,通过鼓励企业资产兼并与重组,提高单个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建筑业的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