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正>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加强“双创”人才的培养,提升高等院校创新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关键因素,唯有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内容全方位纳入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培育。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从质到量都对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双创”概念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双创”浪潮里不可忽视的力量,各高校都在以提高学生“双创”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张洁  张梦如 《人才瞭望》2023,(15):51-53
<正>在“双创”背景下,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现状等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能够更好地优化教学体制,培养具有双创精神的人才。本文主要对“双创”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展开探索,通过分析“双创”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探究改革方略:重视改革理念的多元化,创新优化双创教育形式与行为,健全与完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机制与流程,培养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与创业能力,增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双创人才。  相似文献   

4.
杨秀丽 《人才瞭望》2017,(14):61-62
自2014年9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出以来,合肥市出台了诸如《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平台、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合肥市创新创业活力,无论是“双创”平台还是“双创”主体,抑或是产业结构在质或量上均有明显改善和提高.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合肥市近3年来主要“双创”工作和成效,以期为其下一步“双创”工作提供可操作性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时代要求融合更加紧密,形成鲜明特色,见到显著成效,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发展使然,也是高校大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自觉担当。新形势下,需要树立一种理念,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思维;实施两个融合,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机制;加强三项投入,提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保障;运用四类模式,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层级;发展五种形态,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趋势,是建设“大思政”教育的有效举措。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面临着部分“双创”课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升、部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方法实施合理性欠佳、个别学校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标准仍不明晰、个别学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育人氛围有待优化等问题,通过梳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现存问题,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方法路径,对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专业教师授课质量与思政素养、优化课程建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的体育从业者,促进体育专业与社会经济的深度对接,而且可以提高体育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体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本文在双创理念下,运用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论述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发展契机和价值意蕴,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融合策略。包括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理念、构建交叉融合的教育体系、将创意文化融入校园体育文化,以期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大高校对国家政策响应积极,主动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为培养“双创型”人才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双创教育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双创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仍需多方共同努力。本文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就目前双创教学改革问题具体分析,将双创教育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对教育理念及思路、教学过程进行相应地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21世纪,全球迎来了创新创业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新理念席卷中国大地,推动着国民创业走向全面化、改革化、创新化进程。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打造“双创”的新引擎。而大学生正是“双创”的生力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时代赋予中国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迭代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已经基本明确。如何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构建“高校主导、企业协同、合作共赢”的良性校企合作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三力三融合”高校创新创业模型,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校企合作方式上,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新型教育模式,其主要以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双创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由此,分析高职院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存在的诸多困境以及可行路径显得尤为必要,进而高职院校教育才能在深化改革、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指引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王楚媛 《人才瞭望》2017,(16):62-6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其对于促进高等院校的科学化发展、经济繁 荣、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就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将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展现出来,提出了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机构、建设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制定评估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13.
双创时代背景下,全国各个高校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类社团也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基于此,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研究创新创业社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21年12月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里面明确提到“职业院校要注重职业荣誉感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改进劳动教育方式,提高劳动技能,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双创”教育和劳动教育已经成为职业院校育人的新引擎。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赋予了全新的使命,也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温雅 《人才瞭望》2023,(15):35-37
<正>创新精神是社会快速发展的灵魂,创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完善民生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推进构建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目标之一,其完成前提就是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多数源于高校培养、企业培训、政府和各类个体经营商户扶植。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近几年,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校所重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依据协同创新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对于培养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能力和精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中“协同创新”模式的内涵与理论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协同创新”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内在逻辑,深入研究协同创新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机制,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面临的“数量上供不应求”“质量上有效供给不足”现实困境,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亟需解决大学生“知农爱农为农扶农”的情怀需要增强、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及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的匹配性有待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大幅提升等问题,提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当注重“思创融合”教育、深化“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等改革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高校“思创融合”势在必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铸造健康的创新创业人格,是目前高校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了广西高校“思创融合”实施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思创融合”提升路径,以期促进广西高校“思创融合”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专业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载体,如何强化课程专创融合的内涵建设,培育专创融合特色课程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通过对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智能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的分析与探索,创新性提出“1221”专创融合课程建设路径,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全方位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从而实现专业技能与双创素养培养有机融合的教学目标。实践表明该路径可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本文希冀为高职院校开展专创融合特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融合学科特色开展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建设工作是推动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和创新举措。在高校党建“双创”视域下,推动基层党建与学科建设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必须找准两者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强化融合共识,完善融合举措,研究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切实以党建引领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为例,阐释融合学科特色开展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明晰融合发展路径、汇聚融合发展合力、延伸融合育人机制、健全融合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实践路径,探索“党建+”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