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鹏程  刘善仕  刘念 《管理评论》2021,33(11):157-169
数字化时代,制造企业通过组织模块化设计提升服务创新绩效成为服务化转型的重要途径,然而关于组织模块化能否以及如何提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出发,探讨组织模块化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通过对285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1)组织模块化设计有助于提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2)大数据分析能力在组织模块化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组织敏捷性完全中介组织模块化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4)存在组织模块化-大数据分析能力-组织敏捷性-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效应;(5)环境竞争性正向调节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表明随着环境竞争程度的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显著增强;(6)环境竞争性对组织敏捷性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然而无论环境竞争程度如何,提高组织敏捷性都能够正向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本研究深化了组织模块化及其作用和优势的研究,并为数字时代制造企业组织架构创新、服务化转型等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继国 《管理学报》2008,5(2):237-242
制造业企业的投入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但相关的理论研究尚有欠缺。针对此问题界定了投入服务化战略的维度,对投入服务化战略的影响因素及其绩效进行识别,形成概念模型,据此提出一系列研究假设,并利用来自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和基于PLS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研究假设,得出一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中东部地区81家企业数据为样本,验证人力资本投资,信息技术的引入以及与客户良好的关系这几个因素是否同样会影响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发现样本中有1/3的企业在2011年进行过服务创新的活动,实证结果显示上述3个因素都与企业的服务创新绩效正相关,但我们发现这些因素对于企业的服务、产品和流程的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别。此外,不同的研发投入规模、资产结构以及技术水平企业在服务创新的绩效上也存在一定的落差。  相似文献   

4.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以我国2014—2019年上市企业的ESG评级情况和披露的专利申请总量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面板数据,基于ESG表现在我国的研究逐渐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标准,选取中国商道绿融ESG表现的评级情况进行主变量分析。主要结论:企业ESG表现评级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产出成果,有效增加了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企业外部ESG评级,对其内部的研发支出战略决策产生积极影响;研究ESG评级表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发投入在二者之间存在中介作用;ESG评级表现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创新和研发投入都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国有企业由于对国家经济发展负有更大的责任,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1435家A股上市公司2011—2018年度的面板数据,以企业金融化水平作为门限变量,研究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金融化行为给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带来严重的时滞效应,研发投入对当年企业绩效不存在促进作用;(2)研发投入对未来一年企业绩效有双门限效应,二者呈倒N型关系,在第二区间内研发投入促进未来一年企业绩效;研发投入对未来二年企业绩效有单门限效应,在第一区间内研发投入促进未来二年企业绩效;(3)在适度的企业金融化水平区间内,研发投入才会促进未来企业绩效。本文指出上市公司金融化水平最优区间占比分布具有区域、行业和企业性质异质性,并进一步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利于企业合理管理研发投入和防止企业脱实向虚。  相似文献   

6.
解季非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2):135-145
服务化已经成为制造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企业价值链的延伸,既包括投入服务化,又包括产出服务化。在实施服务化战略时,制造企业可以选择将投入、产出服务功能内部化或外部化,即自营或外包。从产品层面构建理论模型,比较研究制造企业的四种服务化路径:(1)外包投入服务和产出服务;(2)外包投入服务,自营产出服务;(3)自营投入服务,外包产出服务;(4)自营投入服务和产出服务。首先,通过分析需求质量弹性和质量成本系数、制造企业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生产性服务企业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以及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市场基础等模型变量,得到制造企业在每种服务化路径下的最大化利润。其次,通过比较每种路径下的最大化利润,得到路径选择的临界条件。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和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何种路径成为更优的选择取决于制造企业的自身条件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总体而言,在质量成本系数足够大于需求质量弹性的前提下,生产性服务企业所提供投入服务或产出服务的市场基础越大,将该种服务外部化的预期利润越高。研究结果将为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路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研发和生产都是企业创新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已有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在考虑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时多将这两个环节割裂开,这影响对创新绩效关键环节的甄别。为克服这一不足,以中国乘用车产业为例,分析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对乘用车自主品牌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通过回顾已有研究,建立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性研究框架。利用1998年至2007年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泊松模型和随机前沿方法,检验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对专利数量和新产品价值这两种企业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程度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两类产出有完全不同的影响。相对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技术外包两种研发模式对企业的专利开发均有不显著的挤出效应,而技术外包会显著提高企业新产品生产的技术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的新产品价值;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的专利数量存在倒U形关系,与新产品价值负相关。这一结果说明乘用车自主品牌企业需要协调和匹配研发与生产活动,才能使研发投入转化为有效的创新绩效。 研究结果是对创新绩效已有研究的补充,并对乘用车自主品牌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一方面,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对企业两种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说明同时考虑研发和生产环节以及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创新绩效进行度量的必要性,而聚焦于特定产业的研究避免了传统跨产业研究中忽视不同产业异质性可能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指导产业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帮助自主品牌企业提升他们的创新绩效,政府的自主品牌扶持政策在鼓励新能源技术的同时更应当重视传统的制造技术,企业本身也应当将更多的资源从高速的新产品开发投入到关键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管理能力提升中。  相似文献   

8.
在万众创新盛行、政府补贴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对政府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通过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的政府补贴附注明细中区分出研发补贴,再分别以研发投入、专利申请、营业毛利率衡量研发补贴绩效,本文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研发补贴均与企业创新和绩效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能够对政府研发补贴绩效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产权、制度、市场和企业自身的因素均会影响内部控制与研发补贴绩效的关系。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有关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有助于澄清政府补贴与创新政策的争议,丰富了学术界关于内部控制、政府补贴与创新关系的研究,对进一步深化中国式创新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江苏和广东三地的122家制造企业为样本,采用层级回归方法对创新战略、员工培训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员工培训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员工培训对企业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调和作用,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徐经长  乔菲  张东旭 《管理科学》2019,32(2):120-134
  创新是维护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由于存在内生性问题,高管薪酬与企业创新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无定论。         以2009年出台并实施的针对国有企业的限薪令作为外生政策冲击,选取2007年至2015年全部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配对样本和双重差分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检验与非国有企业相比,限薪令后国有企业高管货币薪酬是否降低;在此基础之上,检验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测量公司治理水平,考察公司治理水平对于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最后对比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风险承担水平上的差异,探讨高管货币薪酬的降低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限薪令后国有企业高管的相对货币薪酬降低,限薪令发挥了预期的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国有企业的相对创新投入水平降低,证实了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公司治理越差的国有企业,其创新投入降低的越多;高管货币薪酬的降低最终导致国有企业整体风险承担水平下降。使用全样本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         利用强制性降低高管货币薪酬这一外生事件,为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实践意义上,高管货币薪酬的降低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的意愿,进而导致企业整体风险承担水平下降,长此以往将损害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同时有悖于现阶段中国倡导的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对中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核心之一是人员管理。研发人员是高技术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本和主导资源,具有典型的稀缺性、创造性、主导性、体验性以及高信息需求等异质性特征,能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满足研发人员的异质性需求,激活其创新潜力和活力,是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和管理技术人员的关键。        聚焦于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异质性需求特征,运用创新网络嵌入理论,提出创新网络嵌入、创新效能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模型;借鉴成熟量表,设计相关测量变量的调查问卷;利用Spss 19.0和Amos 21.0软件,对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269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创新网络嵌入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验证创新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网络结构嵌入对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关系嵌入仅对创新过程具有正向影响;创新网络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创新效能感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效能感对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效能感在研发人员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创新过程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结构嵌入对创新结果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从技术人员创新绩效管理的微观视角入手,探究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内涵、实质和影响因素,对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创新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创新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关系嵌入悖论进行实证检验和解读,提出提升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创新网络嵌入式开发策略,包括聚焦产学研战略协同和集群创新、强化关系网络建设和位置管理、营造宽松氛围以提升创新效能感等。  相似文献   

12.
于飞  蔡翔  董亮 《管理科学》2017,30(3):97-109
 在创新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对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的合理选择及组合运用是提升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如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被厘清;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特征(如知识基础)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        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现实背景,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收集310家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企业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对其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更突出;相对于合作研发,内部研发对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明显。知识深度在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内部研发与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但负向调节内部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知识宽度在内部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合作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合作研发与渐进创新绩效的关系。        在理论层面,考虑了不同研发模式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丰富了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知识基础作为调节变量,也为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之间权变因素的研究做出增量贡献;跳出了相关研究中关于合作研发与内部研发究竟是替代性还是互补性关系的争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管理实践层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期望提升的创新类型来选择合适的研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利用面板回归分析模型并结合中国1.4万家高技术企业在2005-2008年的调查数据,本文从资产总额、员工人数以及销售值这三个角度考察了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以资产总额和员工人数衡量的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而销售值与创新绩效则表现为单调的递增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制造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其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受自身资源约束,往往需要服务提供商的配合。本文在构建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收益函数基础上,建立两方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制造企业与服务提供商合作实施服务化策略的规律,并运用MATLAB仿真,深入研究相关因素对制造企业与服务提供商合作实施服务化策略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制造企业对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依赖度、服务化制造企业与未服务化制造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度、双方合作前后的收益和成本、合作不成功造成的损失、收益的分配等因素是合作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差异化竞争度比服务依赖度对合作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强烈、与收益相比博弈主体对成本的变化更敏感、服务提供商更易动摇合作的意愿、存在最优的收益分配系数使制造企业与服务提供商采取合作策略的意愿最强。  相似文献   

15.
运用服务展开差异化竞争、增强产品竞争力已成为国内制造企业的战略选择.根据前期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认为国内制造企业的服务增强具有明显的"质量弥补"特征:以服务质量弥补实体产品质量的不足;而国内的生产要素成本结构,决定了企业能以低成本的劳动力要素替代高成本的资本要素,通过大量的人工投入提供服务以实现质量弥补.基于资源配置视角,构建了要素替代实证模型,采用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2005年制造业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假设检验,考察了产品类别和企业规模两个控制变量的作用.研究发现:虽然国内某些制造企业开始了基于要素替代的质量弥补,但这并不具有统计意义;要素替代变量对组织资源与组织绩效间的关系不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是通过对企业资源投入变量的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作用.质量弥补型的服务竞争是我国制造企业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低端竞争行为,但将在一定时期内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制造企业存在潜在的服务价值流并与显性价值活动是相互交融的,为了实现服务价值制造企业需要进行服务流程再造。首先,在传统管理模式向服务的价值结构转变过程中,制造企业要注意"推"和"拉"流程的结合;其次,制造企业需要设计和构建面向顾客的服务价值链;第三,制造企业必须将各环节"链"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服务化"。最后,以我国一家国有大型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东方汽轮机厂为例,阐述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过程,探讨了其如何构建和再造服务价值流程。  相似文献   

17.
现有创新组织研究基本围绕制造企业展开,那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组织有什么特点?创新组织不同结构与创新绩效有什么关系?本文借鉴组织理论和创新理论,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创新组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组织结构的三雏度特征,即自我管理性、相互依赖性和边界渗透性;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创新组织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定制化与标准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创新组织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用户需求特征以及制造企业价值创造逻辑的变化。针对现实问题以及资源基础观的理论发展趋势,本文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驱动因素与绩效结果、基于用户需求链的服务类型以及基于资源编排的服务创新机制等3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最后提出互联时代制造企业服务创新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02家在深市创业板上市的高科技成长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企业的R&D投入与其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R&D投入与主营业务利润率显著正相关,且资金研发投入与绩效的滞后期为2期。R&D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收益以及已授权专利数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在研究创新导向和企业绩效间关系时结论出现了分歧,有学者认为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积极影响,有学者认为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突破性营销创新作为创新导向和企业绩效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将突破性营销创新划分为以技术为基础的突破性产品创新、以市场为基础的突破性产品创新和突破性价值网创新,构建了创新导向-突破性营销创新-企业绩效的连锁关系模型,并以湖北省236家企业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导向对以技术为基础的突破性产品创新、以市场为基础的突破性产品创新和突破性价值网创新有正向的积极影响,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可以通过突破性营销创新间接对企业绩效施加正向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