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多学科视角综合探析中国家训文化源流,有助于系统和深入领悟、发掘其丰富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借鉴人类学大小传统论,综合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观之,中国家训文化在起源上有两个不同层次的传统:先于汉字、外于文字记录的非文字传统和由汉字记录的文字传统.非文字家训最初可表现为事关宗族大事的口头规训(如诵)或以物(如钟)代言、以行(如歌舞)代言的仪式.同时,当古代原始家庭发展到宗族-宗法制社会时,方有家训产生之需要和可能.从尧舜时期有关部落间的政治联姻和帝位传承等事关宗族大事的规训以及“五教”来看,中国家训文化可能萌芽于尧舜时期.中国文献家训在其源头上同样具有多样性,迄今已知最早的具有“家族相似性”的商周皇家家训群,包括政事(令)训、传宝遗训和子弟训(诫)三类,分别以《盘庚上》、《保训》和《诫伯禽书》为代表.此后,因循“训”和“诫”的思路,中国家训文化向更广大的亲缘组织和生活领域拓展,其名称、种类和内容、形式日益多样化,其社会化、平民化和职业化特征日益凸显,并传播到海外型塑了日本等国的家训文化.总之,中国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而多元.其“家”已不限于狭义的亲缘组织,事实上已包括了“扩大的亲缘组织”;其“训”已不限于狭义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已成为涵括广阔生活和职业领域的大教育和大文化,成为古人的一种社会化教育范式、社会文化类型和社会治理形式,具有现代社会单一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社会管理无可比拟的包容性和多维性.为此,亟需系统整理传统家训资源,重新审视、定位其当代意义,探索实现其创造性转型和创新性发展的形式和路径.原本种类和资源以及教育规约的理念和形式都远不如中国丰富、系统和多样的日本家训,其近现代转型和创新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比较家训学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湘西文化源流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作为中部地区的五溪蛮地和土家、苗、侗、汉等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之地, 文化呈多元一体之格局。湘西文化作为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楚巫文化的活化石, 是以土著文化为潜流,以楚文化为主流, 以巴文化为干流, 以汉文化为显流的多元一体之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散文的源与流是现代散文研究界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分歧颇大的问题。它首先要认定“什么是散文”。在论证了这一大前提之后,本文作者大胆提出中国现代散文的真正源头是古代文学中的“骚”与“赋”,而五四以来外国文学的介入又为这一文学样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因为历史如此源远流长,现代散文才可能在问世之初即表现出迥异于其它文学样式的特殊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旅游文学源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旅游文学源流论熊宪光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浩长河中,以游记和山水诗为主要形式的旅游文学好似一条支流,虽无奔腾浩荡之势,却也源远流长,清幽可爱。它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在它的发展历程中,有些什么引人注目的变迁?各时期旅游文学有何特点与价值?探讨我国...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学、文字学、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探索,辨析古代的文献资料,从而考察我国古典诗论的“开山纲领”:“诗言志”的历史演变轨迹,用比较的方法阐明在原始巫术仪式和儒家礼乐教化中,所言之“志”的不同文化内涵,以此作为探索中国古代诗学源流的突破口,进而论证古代诗论中的情志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和民族特色。本文在扬弃旧说的前提下,力求出新,从中国诗论的根源上探讨其独特的性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论湘军文化与娄底社会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娄底是湘军文化的发祥地。娄底山农是湘军组建的基石,湘军远征的劲旅。娄底又是湘军将领荟萃的故里,名将数以千百计。娄底绅民为湘军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湘军文化对近代娄底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舟山海洋文化的源流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文化是由海洋、海岛生产方式所生成的,而舟山海洋文化更是舟山特定人群内被传承的集体无意识,同时涵化了迁入的周边地区人群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精神符号系统,并由原生与迁入的农业文化、原生的海洋文化、外入的西方海洋文化以及奇异的观音文化融合涵化而成。舟山海洋文化的分层结构由精神、语言、制度、技术等表现形式组成,其基本特征是价值取向的矛盾性、流变整合的缓慢性、表现形式的粗鄙性。舟山海洋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应是时代的、特殊的、历史的、开放的,因而要倡导并弘扬开放性、开拓性、协作性的共同价值理念;同时,要加强海洋文化的制度建设,努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8.
《释氏源流》是明代流传甚广的佛学著作,又是百余年来被人忘却的古籍。它记录了佛教东传的曲折过程,廓清了佛教的本质和教义,并从佛教本位出发,极力将儒教、道教纳入佛教的体系,强调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释氏源流》对于把握中国佛教史,了解历代僧人为传播佛学付出的艰苦努力,进而研究佛教的文化价值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风水文化与生死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生百年,必有一死,生死问题,是人生中的最大问题.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死,或是自己,或是他人,都会对生死进行一定的思考,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形成自己的生死观念,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死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史上的三次文化转型期:汉唐时期、近代鸦片战争时期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二十世纪末期的文化形态的考察,剖析了文化发展过程中由单一文化系统造成的自我设限──封闭模式到吸收他种系统之后文化走向解构──沟通──重构的规律,指出文化转型的积极意义与比较文学注重沟通、对话、交流的本质精神是契合的,实质上二者之间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绘画艺术品貌繁多、色彩纷呈,在继承中如何梳理中国画的文化源流,提高绘画水平,增强民族自信心,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日益加强,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探索,其教化功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湖南的地望与人望”、“湖湘学脉”两个方面探索了湖湘文化的源流。鸦片战争至今的一个半世纪中,湖南人才蔚起,至毛泽东而极盛。原因何在?学术界作了种种探讨。本文指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看到海通以后,湖南在中国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太平军起事以后湘军的崛起,对满汉势力的消长和湘楚人才的涌现是一个重要契机”。“毛泽东创大业,开新统。……就客观方面言,他的革命事业发祥于20世纪初叶之湖南,得天时地利之嘉惠,亦决非偶然”。“程朱心性之学,王船山的民族大义与独立根性……这些都是杨昌济思想的主要来源与组成部分。杨氏执教一师,又通过言传身教,把它耐心传递给毛泽东、蔡和森等一辈新人,为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论体系,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学范畴源流与体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美学范畴阐释的二律背反导入,概略描叙了中国美学范畴形成的渊源及其发展阶段,提出以八卦《周易》为起点,以儒、道、骚、玄、禅等美学思潮为动因的见解,分析了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三大特色:不离美感的符号系统,多元兼通的网络体系和“天人和谐”的生命结构。  相似文献   

14.
湘西区域性文化研究,可谓成果丰硕,诸湘西土家族文化研究,湘西苗族文化研究沈从文研究,湘西现当代作家群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今世人瞩目.但何谓湘西文化?湘西文化的特点和类型如何?湘西文化的结构和核心如何?湘西文化所持有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如何?湘西民族基本精神如何?湘西文化如何现代化?湘西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之路何在?至今尚未见及这方面的系统论述.正是由于缺乏形而上文化哲学的高度和形而下对湘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料的系统流理,因而这方面的研究缺少从文化社会学的总体上观照的力度和…  相似文献   

15.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首先从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社会观。其次从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大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关键内容,官民和谐观和价值和谐观。  相似文献   

16.
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19世纪上半叶以来,国内外人类学家对风水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文章对这些成果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徽州古建筑的风水文化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特色 ,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学界的瞩目。本文从徽学史料及徽州古村落实例出发 ,对徽州古村落里的风水文化进行了解析 ,对村庄的选址、水口的营建、民居的特点以及禁忌的镇符等做了论述 ,并提出徽州古村落的建造受到了风水学的很大影响 ,在很多方面留下了风水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杖刑历史极为久远。远古笞杖鞭不分,均源于鞭扑薄刑。就其在刑罚中的地位而言,三代鞭扑之刑不入五刑;西汉文景废肉刑、定笞刑,依然笞杖不分,却是主刑;东汉已有杖刑,但为法外刑,往往鞭杖连称;魏晋时期杖刑虽不入五刑,但已为法定刑;从北魏时起,杖刑是五刑之一,且是最轻刑等;从隋朝至清末,杖刑则作为稍重于最轻刑等的笞刑而列入五刑。此外,有时,它又是附加刑或代用刑。清末修律,废除了杖刑,但它在社会上仍然有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侗款源流     
侗款在侗族地区的存在已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日益丰富完善,不但包括款组织、联款制度,而且还包涵了讲款、开款、聚款活动,包括具有法律性质的约法款和侗族民间文学样式之一的款词。从侗款制的产生、发展、完善、衰落及至款词的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杖刑历史极为久远.远古笞杖鞭不分,均源于鞭扑薄刑.就其在刑罚中的地位而言,三代鞭扑之刑不入五刑;西汉文景废肉刑、定笞刑,依然笞杖不分,却是主刑;东汉已有杖刑,但为法外刑,往往鞭杖连称;魏晋时期杖刑虽不入五刑,但已为法定刑;从北魏时起,杖刑是五刑之一,且是最轻刑等;从隋朝至清末,杖刑则作为稍重于最轻刑等的笞刑而列入五刑.此外,有时,它又是附加刑或代用刑.清末修律,废除了杖刑,但它在社会上仍然有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