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和现实国情决定了当代中国民族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进程中,党和政府继承、发展和创新民族理论和政策,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时代。文章试就所见文献,探析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新论断、新要求,深化认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核心的当代中国民族工作新目标和新局面,以期全面准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改进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团结一体,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思想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新时机。在新时代民族工作中,务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民族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民族工作方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就新时代民族工作新辉煌。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新时代解决中国特色民族问题必须坚持历史性方法论,尊重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历史性和规律性,正确看待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历史同一性、历史延续性,坚持实事求是,反对用异想天开操之过急的简单极端方式去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坚持实践性方法论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所处历史时期的民族问题,坚持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促进各族人民的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坚持总体性方法论要求正确把握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辩证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中统筹推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夯实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系统解决中国特色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是对传统民族政策的批判继承和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基本原理在中国的灵活运用,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政策体系。然而现行的民族政策滞后于社会发展,部分内容可操作性不强;从政策实施情况分析,总体上实施效果显著,部分政策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重视民族实地调查;根据民族问题实际发展需要,适时地调整民族政策;提高民族政策的权威性,增加民族政策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干部工作、不断提升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民族干部工作的战略地位、特别要求、干部教育、队伍建设作出的系统深入全面的论述,是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民族干部队伍的理论指南。可从时代维度、使命维度、实践维度、能力维度深刻领会新时代党对做好民族干部工作的新要求,即党的民族干部教育观是不断深化与发展的过程,民族干部工作是一项事关党的民族工作大局的关键任务,是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民族干部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新时代民族工作亟须思考如何推动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新时代民族工作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命题,可以从特征关联、原则遵循、路径选择三个角度予以阐释。从特征关联来看,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融入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从原则遵循来看,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作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应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基础保证;从路径选择来看,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更是一个关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政治问题,民族工作要把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早期民族政策,与共产国际有着密切的关联。基于苏联的建国经验,列宁为共产国际制定了指导各国共产党建立联邦制国家的任务,共产国际的指导使得建党初期的中共民族政策有着深刻的苏俄印记。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建党以及革命初期,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在共产国际对中共民族政策的指导过程中,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相关政策的规划和制定、执行过程中也有多次中国化的努力与尝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持续的累积和累进过程,经由上述所有这些思考和探索,毛泽东深切认识到“革命是不能输出也不能输入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理论方面的思考与探索,为延安时代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提供了基础和铺垫。本文基于共产国际和党的历史文献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9.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话语体系中,"中华民族"是"大家庭",各个民族就是组成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民族大家庭"与新中国是二位一体的。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虽然并未明确提出铸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和任务,但在实践中对此有着充分的认识和自觉,通过一系列政策设计、制度安排和舆论引导,不断强化各民族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强化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在事实上强化了各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的认识。这是贯穿新中国民族工作与民族政策的一条主线,也凸显了新中国民族工作与民族政策的初心,其历史经验值得研究和汲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国际化、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日益推进,城市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遭遇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必须创新中国的城市民族工作:以中国梦引领城市民族工作,增强各族群众公民认同;以法治化保障城市民族工作,保证城市民族工作的规范性与稳定性;以城镇化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实现城乡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以信息化服务城市民族工作,提升城市民族治理能力;以社会化落实城市民族工作,实现少数民族城市融入。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模式,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统一战线与民族凝聚力的相互关系,论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揭示了当代中国的统一战线是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统一战线的主题,明确了在统一战线中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民族分布和交往格局的重大变化,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开展好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始终坚持"全民创建、为民创建",进一步加强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实开展民族特色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创建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之后,新一届党中央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特别指出中国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道义取向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的选择,也是基于中国自身根本利益的战略研判。回顾对外交往历史,不同时期的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实践,都体现出对于国际道义的高度重视。公道正义、义利兼顾、以义为先作为集中反映中国外交道义的核心价值,突破了西方国际关系道义理论的传统观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外交进行创造性结合,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标志。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在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上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必须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价值观、平等民族观、政治参与、大众传媒、法制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政治社会化手段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以话语理论为视角,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内涵,或曰话语,应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工作为价值核心.其孕育于革命政权建构时期,以《兴国调查》为代表文本,奠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必须重视人民来信》信函,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以《信访条例》为代表的群众工作法治化进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凭借新时代的语境划分和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治理导向,其话语正式建构.唯有通过法治平衡制度整体性与技术嵌入碎片化,以公平公正平衡动员的价值传统与稳定的改革思维,以多元合作平衡政策的静态化与风险的未知性,方能在新时代寻找到话语完善的方向坐标.  相似文献   

16.
17.
新的历史时期,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当前社会转型期谈起,论述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管理重心正向学院下移,高校基层统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面临许多新挑战。必须从思想建设、制度建设、条件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统战工作,更好地促进学校、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变化,给高校的统战工作提出了挑战,就如何加强和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这是每个高校统战工作者应探讨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对象是人的思想 ,特别是人的政治思想。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 ,理所当然应当发扬民主。这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本文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民主的含义以及如何发扬民主的问题。同时 ,阐释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民主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民主作风 ,坚持科学的民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