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圣帝君是道教尊奉的民间俗神,在台湾社会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明清以来台湾移民关圣帝君信仰的形成,既承袭大陆关圣帝君信仰传统又有台湾地域特色,台湾的关帝崇拜反映出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并与地方民俗信仰紧密结合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以中华传统的关圣帝君信仰为纽带,有助于增强海峡两岸人的认同感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关帝信仰之源流与宋明理学(新儒学)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宋明理学“接伊洛之渊源”,使儒学贯通天人而哲理化,其因应对佛道而崛起,又因兼融佛道而兴盛.因此,南宋以降,佛道释三教历经碰撞交融之演变,可以在关帝信仰中找到印证.家喻户晓的通俗小说《三国演义》对关帝信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罗贯中没有继承司马迁为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立世家的传统,而是继承朱熹尊蜀汉为正宗的传统,对后世评判政权兴替的伦理标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罗贯中宣扬理学家臧否人物的伦理标准,使“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用以教化信众之关帝《经书》揉合佛道,阐发《四书》义理,对于世俗社会生活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泉州朱熹匾与岳飞砚的考察,阐释闽南泉州关岳崇拜“正气”千年薪传的理学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在民间,关帝信仰由来已久,《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关羽形象进一步增强了民间对关帝信仰的心理接受。本文从两个方面来叙述:《三国演义》中关羽的重义品格增强了百姓的英雄崇拜心理;《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性格弱点符合民众正反同体的心理。因此,当三国演义广泛流传后,更扩展了社会上的关羽崇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写有不少谈遗民的文章,在民族命运面临深重危机的情境中,周作人与遗民文化的此番对话别具深意。周作人的遗民话语呈现了遗民思想与生存的真实性、复杂性,他肯定的是思想通达而兼具民族气节的遗民,对历尽劫难仍保有闲适情趣的遗民深具同情。在移民、忠义、降节者几种乱世人生选择中,周作人对遗民式生存有所肯定,然而其“以气节为时俗”和“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思想观念又使他对遗民式生存进行了价值颠覆。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台湾移民社会形成过程中,各种戏剧纷纷传入台湾.雷海青作为戏神信仰的习俗随之出现.日据时期,台湾的社会变迁使戏神信仰被泛化为民间的一般神祗.光复后五十多年里,闽台戏神信仰活动交流不断频繁,其信仰现象颇受学界关注.文章对近世台湾社会变迁基础上的戏神雷海青信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北斗作为天象中的重要星辰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并逐渐演变为北斗信仰,成为古代重要社会信仰形式之一。天文学意义上的北斗崇拜衍生出的北斗主生杀观念和厌胜观念是北斗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死观念与阴阳思想渊源相通,早期道教对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使北斗演变为北斗星君,实现了北斗主生杀信仰内容的道教化。北斗厌胜信仰也被道教所吸收,出现了北斗信仰仪式的道教化,北斗信仰在汉晋时期完成了内容与形式的道教化进程,实现了社会信仰形态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海神信仰是人们对海洋神灵崇拜的产物,秦汉时期在继承先秦海神信仰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海神信仰的内容和形式,使秦汉社会的海神信仰呈现出了人格化、世俗化、社会化的新特点.随着海神信仰的发展,秦汉社会的海洋意识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以海洋控制为主体的海洋政治观得以践行,而海洋文化观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海洋意识的范畴.至此,海神信仰与海洋意识已融入到秦汉社会中,成为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在国民党的宣传下,"孙中山"成为国民党与国家的政治象征.为了战后收复台湾、获得民心,国民党强化孙中山与收复台湾之间的逻辑联系,强调用孙中山的心理建设消除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而日据时期台湾民众对孙中山的景仰,为光复后国民党在台推广孙中山崇拜奠定了基础.光复后,国民党沿用大陆的宣传方式,全面推广孙中山崇拜,使其成为尽人皆知的国家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一体化进程.但是,国民党在台对国父遗教的宣传与大陆同出一辙,流于形式,因此,并未能完全获得统治合法性,因民生问题而引发"二二八"事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孙中山崇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文信息》2007,(12):8-14
中国的人类是从迷信中走来的,信仰的产生与盛行,既是先民精神上的需要,也是他们情感上的需要,平民百姓对神灵的狂热崇拜现象一以贯之,几千年来经久不衰,表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他们信仰崇拜神灵,通过释兆与占卜祭祀,巫术,禁忌等行为方式实现他们的寄托。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人口繁多,少数民族发展不均衡,因此中国还是一个多神信仰国家。具有信仰观念且有崇拜的心理。它分为原始信仰和后世信仰。原始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后世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城隍土地神、门神、灶神、财神、喜神、龙王、马王、药王、关帝、鲁班、海神、窑神及后来传入的天主教等。信仰民俗属心理民俗,是以信仰为核心的反映在心理上的习俗。在崇拜中,出于敬仰,希求庇佑的占大多数,人们信仰它们,除了恐惧它们发怒会带来灾厄之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崇拜,获得庇佑和帮助,得到美好的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关帝信仰经书,重现古代、近代和现代民间关帝信仰的历史发展脉络,阐述关帝信仰与社会需求之密切关系。民间关帝信仰随机调节以迎合社会需求,涵化社会矛盾、消弥社会矛盾,为社会稳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任何制度化宗教所做不到的。这便是状如散沙般的民间信仰能长期在中国社会存在、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玉以其特有的珍异润朗、光洁清澈赢得了人们的钟爱和礼赞 ,因而在广大群体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尚玉意识。尚玉意识自古有之 ,在距今 2 50 0余年的《诗经·国风》中就有大量反映尚玉意识的篇章 ,其表现方式大致有三种 :即玉作饰物 ,玉作信 (礼 )物 ,玉作美洁物的喻体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variations in spatial rates of overeducation. A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has been implemented on a sample of region-yearly data drawn from the EU Survey on Income and Living Conditions (EU-SILC) and several institutional and macroeconomic features captured from other data-sets. Potential determinants of overeducation rates include factors such as labour market risk, financial aid to university students, excess labour demand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We find significant effects both for labour market structural imbalances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e research supports the findings of micro based studies which have found that overeduc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an assignme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bour market.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价值诉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几十年的革命和改革一步步确立其民主政治的过程。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体现和形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及理性升华的民主政治理论,又进一步推进着中国的民主进程不断地前进。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人手,以民主政治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这一背景下的发展脉络和主题。  相似文献   

14.
杨建华  邵会秋 《西域研究》2012,(3):52-65,138,139
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的中亚地区的三个早期铜器发展序列的分析,了解到亚洲地区早期铜器的一般发展规律以及本地发展与外来传入的区别;并收集了欧亚草原早期金属器的相关地区的资料,明确了这些铜器的年代;最后以此为基础审视中国最早并且集中的齐家文化金属器,对这些金属器可能的发展阶段以及来源做出有根据的推测。论文根据金属器的形态研究认为,中国早期金属器在形态方面很多都是外来的,但是没有解决中国金属器的制作能力是否也是外来的,这有待考古与冶金史更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在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存在资源开发的质与量、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的发展与代价、资源开发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等几对现实矛盾.发展合理性是审视和解析这些矛盾的合理视角,确立和实现质的标准、科技进步、合理需求、合理代价中的发展、代内代际的和谐关系是化解这些矛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平等原则是民法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男女平等是平等原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等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之分,现行《婚姻法》没有就男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予以区别性的对待,没有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法律保护。因此,应进一步规范体现性别差异的法律,实现男女两性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基因歧视现象从"可能"成为"现实",如何从法律层面有效规制就业领域中的基因歧视问题是当下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反基因歧视是对基因检测技术滥用的矫正,它在有效规制基因技术所引发的负面社会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最大限度实现就业领域反基因歧视的目标,必须从推动反基因歧视信念的普及、确立"间接歧视"的侵权认定标准以及健全基因歧视例外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明朝末年,中央王朝对云南的统治日益腐朽.地方民族统治者与中央派驻官员之间,民族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继武定土司吾必奎叛乱后,安南土司沙源之子沙定洲与普名声之妻万氏发动了震惊云南的"沙普之乱",给云南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大西军借沐府焦夫人弟的名义进入云南,平定了沙定洲的叛乱,稳定了云南的社会秩序,推动了云南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一环,是将德育内容内化为主体个人的自觉行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对学生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用“慎独”教育,可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正面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要双管齐下,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互相配合,优势互补,以此才能加强和扩大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