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公民新闻看传媒接近权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接近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新闻为公众实现传媒接近权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径.公民新闻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公众从被动的受众地位转变为主动的传播者,成为公民记者,在对传媒的深度参与中实现传媒接近权;公民新闻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形成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公众在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中实现传媒接近权.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闻失真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新闻失真的主要原因是新闻利益化的驱动、记者民工化的错位、公民记者信息泛滥化的冲击以及监督新式化等,提出了加强媒体自身的职业道德自律、加强高素质的新闻从业人员培养、加强对网络的舆论监管等措施。研究结果对还原新闻真实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期中国的记者被称为"访员"、"访事人,"19世纪后半期,上海的报刊均称记者为"访员"。1905年郑贯公已经使用了"记者"这一称呼。从"政论报刊时期"到"新闻消息报刊时期"的过渡,是"访员"成为"记者"的新闻业界背景。从"访员"到"记者"称呼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记者职业认识水平的变化和这个职业社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钟雪飞 《市民》2007,(4):36-37
吴连镐的办公室门外悬挂着“每位公民都是记者”的标语。这句座右铭促使这个韩国人创建了规模和影响力都位居世界前列的“公民新闻”网站(OhmyNews.com),并促使他组建了一支拥有数万人的业余记者队伍。  相似文献   

5.
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传播模式及公民新闻的发展,微博传播机制对公民新闻发展的优势在于微博传播的广泛性扩大了公民新闻的影响范围,微博主体的多样性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全面性,微博内容的丰富性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多样性,微博传播的便捷性降低了公民新闻的发布成本。但是,弊端也同样存在,如微博的传播中充斥虚假信息、内容娱乐性强、滋生网络暴力、公民新闻的公信力受损、缺乏"把关人"等。微博公民新闻与传统新闻合作互动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论"公民新闻"时代的新闻图片失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公民新闻”的兴起,第二媒介时代的新闻摄影逐渐失去了传统新闻生产的固有流程,信源结构与信息评议机制的变化,造成了新闻图片失实,主要表现为新闻图片的客观性、伦理性和监督机制缺失,唯有建立“公民新闻”时代的良性运作和监督机制才能为新闻图片失实提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传播模式及公民新闻的发展,微博传播机制对公民新闻发展的优势在于微博传播的广泛性扩大了公民新闻的影响范围,微博主体的多样性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全面性,微博内容的丰富性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多样性,微博传播的便捷性降低了公民新闻的发布成本。但是,弊端也同样存在,如微博的传播中充斥虚假信息、内容娱乐性强、滋生网络暴力、公民新闻的公信力受损、缺乏"把关人"等。微博公民新闻与传统新闻合作互动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张季鸾与蒋介石的关系为例,分析记者职业的声誉风险。指出记者对公众舆论有重要影 响,因此受到政治家的青睐;记者职业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他们会在倍受瞩目的情况下卷入矛盾的旋 涡;新闻职业是涉足利害的职业,被利用会损害新闻单位的声誉。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的繁荣,其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它不仅为传统新闻传播学理论带来了创新,而且促进了传统媒体新闻业务的发展.同时,自媒体新闻也给公众带来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展.但从目前看,在我国公民新闻的快速发展中也伴随很多问题,特别是公民媒介素养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传播失实、虚假消息,甚至是网络暴力的出现.因此,急需找出对策推动公民新闻健康发展,促使其在和谐社会和公民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媒介融合进程中,记者使用微博发布新闻信息,一度成为一种媒介现象。微博上出现的记者可分为使用媒体官方微博的记者和开通个人微博的记者两类。后者在记者的职业身份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并引发了关于新闻伦理的困惑与争议。记者使用微博发布新闻信息存在三个新闻伦理争议。媒体要制定较为细化的工作手册,帮助记者在面对媒介伦理困境中的具体问题时采取适当的行为,并加强记者对所属媒体机构的归属感,避免记者在其他传播平台上传播新闻信息时遭遇职业伦理困惑。  相似文献   

11.
在自媒体时代不请自来之际,传统的编辑角色正遭遇空前的挑战而呈现出新的变化样态:一、自媒体时代的编辑不把改造人性当成生活的前提,而呈现出角色公民化趋势。二、以自媒体文学为例可知编辑角色公民化,符合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人性原则。提出"自媒体时代的编辑角色公民化趋势"这一议题,旨在探讨21世纪的编辑出版业特别是中国大陆的编辑职业,其文化生产及审美创造价值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新闻记者的自我教育存在明显的从学术化、职业化向政治化的转向,以"记者座谈"为代表的上海新闻记者群体的转向颇具典型性。作为一个活动于局部抗战阶段的新闻团体,"记者座谈"成立初期以健全职业为宗旨,推动现役新闻记者的学术活动和自我教育,后期则逐步转变为以探讨战时新闻记者的舆论动员功能、战时新闻教育应有的模式为中心议题,显现出鲜明的政治导向。转变中的"记者座谈"在中国共产党引导下,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舆论风标,呼吁成立新闻界战时联盟。以"记者座谈"以及与它相关的文本为研究中心,可以窥知中国新闻记者的自我教育在战时由学术化向政治化转变的轨迹及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弘扬民族精神重在加强公民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精神的创新,取决于每个公民的素质及民族整体的精神风貌,而一经铸成的民族精神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民的思想行为及整个民族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弘大而系统的社会教育工程,并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公民教育的根本追求,在于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公民素质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必须系统研究公民基本素质要求的指标体系及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公民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教育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社会素质、经济素质、职业素质、生活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卫生素质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加强公民教育,必须加强公民教育的载体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公民新闻网”的规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互联网业的迅猛发展,"公民新闻网"成为了我们日益关注的新闻术语.越来越多的普通受众通过"公民新闻网"的形式传播他们周边的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互联网领域"把关人"的缺失,"公民新闻网"在言论自由的同时出现了不少问题.在这种过分自由的网络"拟态环境"下对"公民新闻网"规制,既是可行的,又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记者手记是一种新的报纸新闻报道品种,它与已有的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形成版面组合,从而构成对新闻事实的复合式报道。记者手记体现了媒介"参与"角色特点,也体现了复合式新闻报道模式的优势,使新闻报道更具记者的个性风格,并与消息、通讯形成传播的互补效应,提升了新闻传播品质。  相似文献   

16.
[摘要]新的传媒业态使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深度开发,手机报的兴起,微博的方兴未艾,使新闻传播的门槛越来越低,记者普民化。在有手机就能发布新闻的“全民记者”语境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既要坚守该专业的根基,这是大学教育有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点,同时开阔专业视野,又是大学新闻人才培养的特点和方向所在。要让更多的新闻学子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张扬专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构筑坚实的文化基础,并拓宽专业视野,打破常规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只有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才能在全民记者语境下培养出合格的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当代新闻史上标杆式人物的范长江在步入记者职业领域前并未怀揣做记者之理想,其步入记者生涯,是出于救亡图存、挽救国运的现实追求。范长江虽是以挽救国运为"体"、职业选择为"用"之目的步入记者职业领域,但经过之前的主动求教和之后基于至诚之心而展开的充满勃勃生机的职业实践,他不仅迅速具备了对记者职业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认知和专业意识,而且显现出了一个记者所特有的尽忠职业的专业主义精神;与此相应,其对记者职业的无意识也很快为强烈的认同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知名新闻杂志《三联生活周刊》的个案研究,考察中国语境下的一种特定的新闻实践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关系,并尝试用"学者型记者"的概念进行概括:一方面,它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共性,例如自主意识、服务公众、注重事实等;同时又体现着新闻专业主义某些经常被研究者忽视的特定面向,诸如在媒体功能上强调以"理解"推进对复杂中国社会的认知来"服务公众"的基本内涵;在角色认同上,与一般的客观报道以及强调记者介入的调查性报道保持疏离,也不认同以"舆论监督"名义出现的"批评报道";在常规行为准则上,强调以特定社会科学知识构成的分析框架,注重对社会结构变动的理解,从而与关注事件、人物、行动为中心的一般新闻报道理念形成区分。本文认为,"学者型记者"代表着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实践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出现是从业者职业独立意识的体现,也构成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在新时期的一种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9.
由于博客自身的独特魅力以及它所寄生的母体--互联网的大众传播性.在不长的时间里博客得以蓬勃发展起来.记者博客的出现与发展是博客创造的传播奇迹之一.记者博客融合了博客与传统媒体的优点,具有三大传播优势:拓展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通过互动,将信息的"叠加"效应和媒体的"放大"效应有效地结合;与媒体联动,提高和放大新闻的传播效应.记者博客欲承担传统媒体延伸的责任并得以良性发展,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记者应将开设博客看作是本职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确保博客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三是力求与读者有效互动,努力凸显其个性.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爆发,缘于抗战主题,中国的新闻界进入战时新闻学阶段。在左翼文化阵营影响下,上海新闻界新生代开启“记者之道”的探索。上海“记者座谈”从沙龙到周刊,涉及新闻界新生代对报纸社会责任、记者社会责任、抗战舆论动员责任的探索。通过座谈,新闻人的家国情怀、职业认知日益趋同。“记者座谈”的职业认同,关联自我与社会的调适,也关联学理与实践上“报人报国”的体认。上海新闻界居全国新闻界核心,有关上海新闻人在战时状态的心路历程探索是新闻史乃至近代史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