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爱林 《城市》2004,(3):26-28
城镇化与工业化能否协调发展事关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效率的高低.城镇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生成若干新的发展形式:城市工业化与都市型工业、生态工业与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城市与生态城镇化.这些形式既是协调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这些发展形式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仿照自然界的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工业生态系统的一种工业形式,是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生态工业共生体:生态工业共生体是一群从事相关产业生产的企业集聚成群形成的企业群体,其中的企业相互合作,而且与当地的社区合作,以实现对信息、材料、水、能源、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等资源的有效共享,产生经济和环境效益,为商业企业和当地社区带来可平衡的资源。生态工业共生体的运作模式可以说是目前降低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好运作形式。  相似文献   

3.
郑向阳 《城市》2005,(4):18-20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近年来人们针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在实践中探索并提出的,其主旨是实现经济发展由"资源-产品-污染"的流程方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方式转变,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扬弃.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指物质闭路循环流动型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初,国务院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是在河南省政府近年探索提出的"两不三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基础上提出的,其根本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注意力经济所谓注意力经济,是指基于信息过剩、注意力资源短缺的经济。从本质上说,注意力经济是后工业化时期特别是高度信息化社会的经济现象。西方发达国家注意力经济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网络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加快了注意力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进入后工业化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一、推进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当前我国正处在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我们为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付出了相当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从资源消耗的增幅看,近年来,我国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主要原材料消耗弹性系数(原材料增速与GDP增速之比)正呈扩大之势;从资源利用效率看,我国资源产出效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  相似文献   

7.
“生态工业”的缘由回眸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只用了短短两百多年,就大大地改变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创造了现代工业文明。但是,随着人口的骤增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着一场新的人口资源危机。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原来相对稳定、平衡的自然生态循环链条被一次次强烈而粗暴地打破。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始肆无忌惮地开采挖掘自然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整个20世纪,人类共消耗  相似文献   

8.
王磊 《城市》2013,(5):76-79
一、生态文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一)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斐然,但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较高,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表现出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效率产出四大  相似文献   

9.
刘媛媛  张睿智 《城市》2014,(6):71-73
正一、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一)形成背景生态城市是由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复合形成的人类理想的聚居模式。近代产业革命导致了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盲目、无序发展,城市居住环境因贫民窟的出现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日益恶化。为了人类能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下生活,人们开始  相似文献   

10.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兴起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土地退化、森林锐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贫富不均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严峻的现实形势下,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价自身的社会经济行为和所走过的历程,认识到通过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后代的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发布的以大规模的行动保护环境,包含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1.
生态资源份额化与生态资源交易所的建立无疑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也为促进地区的平衡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伴随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已经走上了一条与自然相抵触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回顾本世纪以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历程,人类已清醒地认识到;工业化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如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等副产品,严重影响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未来经济和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绿色经济之路。农业是对自然依赖性和影响力最大的经济部  相似文献   

13.
前言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气候近5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影响,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新型工业化既不同于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上海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逐步提高对新型工业化的具体内涵、实现途径和发展模式等认识,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客观规律、体现国家要求和具有上海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韩艺 《现代交际》2012,(10):220
随着污染严重、资源耗费和工业发展,导致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绿色化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实质上就是阻止污染,即从"根本"上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人类的物资生产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工业化过程中,造纸、电力、冶金等重污染行业将继续发展,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加大;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的垃圾与污水不能得到安全处置,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养殖业的发展将使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任务更为艰巨,威胁农产品安全;在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电器废物、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等各类新污染呈迅速上升趋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治理任务非常艰巨;转基因产品、新化学物质等新技术、新产品将对环境和健康带来更多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十六大报告中在阐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时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中心,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经济的发达、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城市化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一大显著特征。然而,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出现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张友闻 《城市》2001,(4):45-47
一、环境问题应该引起关注产业革命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首先在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也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事实证明,现在发展中国家正在发  相似文献   

20.
王会芝 《城市》2014,(3):38-41
正一、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生态文明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进步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从人类社会文明体系发展的横向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历程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产生的一种先进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主要表征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强调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形成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新型文明。生态文明具有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特点,包括生态制度文明、生态意识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