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礼仪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昕 《理论界》2008,(5):29-30
礼仪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创造和谐温馨的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必备条件,是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积极因素。文章从和谐社会建设这一视角出发,在分析国民礼仪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礼仪教育特别是高校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人际和谐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与标志。针对当前中国实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加强道德建设、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一个支柱”、“三个原则”、“一个善用”,即首先要追寻和确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一致的人际和谐精神支柱,其次要在和谐人际关系构建中贯彻公正、关怀、尊重三个基本的伦理原则,第三是要善用中国传统的人际和谐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视野的公民礼仪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礼仪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公民礼仪素质,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公民礼仪素质是礼仪认知、情感、品质、行为等因素构成的系统结构,应该将公民礼仪教育纳入道德建设的基本系统,将"明礼"作为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握和谐社会公民礼仪素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重点,将公民礼仪素质教育抓实抓好。  相似文献   

4.
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容纳意识、尊重意识、悦纳他人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礼仪教育、规范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谐,因此,高校要通过教育引导、行为规范、文化渗透等渠道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心态、得体风度、高雅气质的高素质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教育。“形于外而诚于中”是礼仪和道德的关系。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显示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礼仪可以使人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良好的礼仪是高尚美德秀出的绚丽彩虹。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礼仪,高尚的道德修养不能朝发夕至,它需要系统的规范教育方法。这就需要不断学习,日积月累,日常潜心培养和训练,从点滴做起,从小处着眼,于细微处见精神。许多职业院校在德育教育中也充分重视礼仪规范教育的作用,也尝试用好礼仪这个德育的法宝,也有很多专家、学者致力于礼仪教育的事业之中。为探索最佳的礼仪规范教育途径和方法苦苦追寻。文章从礼仪规范教育应用于德育多年实践的经验中总结提炼,本着从小处着手,潜移默化,让礼仪无处不在原则,形成了意识引导、创设情境、结合教学、档案跟踪、形象督察、教师示范、活动激励、实践检验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各种因素中的关键和基石。和谐社会需要诚信、公平与正义、双赢互利、宽容的人际关系,需要加强民主、法治、道德建设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礼仪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文化层面,在现今的社会当中大学生礼仪缺失不可小视,体育礼仪作为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本文针对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中体育礼仪对思想道德、仪表培养、人际关系、课余体育竞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构建进行阐述,提出在普通高校体育课中体育礼仪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探讨。从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和推进、实现和谐社会的路径入手,阐述了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在制约国家权力、维护经济秩序、调整人际关系、保障人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的基本功能,强调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贯彻法治原则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敦煌藏经洞中发掘出的吐蕃文书《礼仪问答写卷》主要劝导、规范人们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所必备的礼仪道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及其所反映出的孔子仁学思想则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至今仍在人际关系的处理调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公元7-8世纪,吐蕃政权与唐朝皇室政治联姻,随之而来的是藏汉人民的友好交往,《礼仪问答写卷》正是在这种密切交往中应时而生,将之与《论语》比较解读,可以非常清晰地探寻出汉藏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出土文献所见国家权力对战国秦汉人际关系的各种规制看,国家权力借助行政、司法手段,塑造、规范着家庭内部的夫妻、父子关系以及主奴、邻里等社会关系。这一时期人际关系方面的规范与制度是国家权力支配、建构的结果。国家权力对战国秦汉各类人际关系的规制以遵循既有伦理规范、维持社会稳定为先导,渗入其中的服从意识和等级理念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1.
郝玉明 《中州学刊》2015,(2):102-106
休闲在人际关系中展开,通过人际互动体现出人的"类"本质,实现"群体"的共在。理想性的休闲应是人际性的回归,使人际关系全面展开,是人际交往的生动空间,是人际和谐的构建模式。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休闲交往出现了特权化、功利化、唯我化、虚无化的异化状态。要形成休闲交往的良性秩序,就应建立平等和谐的休闲交往关系,完善休闲交往主体的角色责任体系,推行文明的休闲交往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12.
文晓庆 《兰州学刊》2008,1(1):168-169
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传统礼仪在历史上曾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现代礼仪在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中依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文明史上,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礼仪文化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表明,礼仪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文化,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的功能,因此,我们要注重礼仪文化的创新发展,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人际和谐: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拓 《理论界》2007,(6):31-32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大学生应该认识到人际和谐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和谐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礼仪文化的生命流动——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在一定社会中人们共同认可、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礼仪文化是这种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礼仪文化是流动的,不是静止的。流动也就是礼仪文化的生命运动。为了保证礼仪文化的生命延续,也就是礼仪活动必须依托一定的传播媒介才能完成。当代传播媒介的强大功能及其影响力,为礼仪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乔法容 《中州学刊》2005,(4):128-1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是重要的精神支撑和规范保证.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道德的核心范畴,对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多维意义.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道德准则,诚信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道德纽带,诚信是政府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建立适宜诚信道德养成的人文生态环境和实现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提供丰裕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从社会人文性上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构筑。人是社会的主体,个体的选择不仅决定着自身命运,更影响着群体人际关系与人居环境的生成。因此,人际关系的和谐应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而要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就必须理解人、认识人,才能做到以人为本,若离开了“人”一切将无从谈起。以人生命的本质和过程为逻辑起点,人具有三重生命即肉体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人际关系和谐的关键又在于人的生命本质和生命过程亦即三重生命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人与人之间是否失去了共同遵循的准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致力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文明道德风尚,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道德作为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同时,它确立了社会的道德范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体系建立的标尺;彰显了为人的道德操守,是协调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准则;强化了人们的规范认同,是多元时代的道德共识,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处世立身的基石。师范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无论是他们未来的职业需求,还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加强礼仪教育。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学校礼仪教育缺失及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师范生在礼仪方面存在某些缺失现象。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对师范生“知礼”、“行礼”、“明礼”的三结合培育模式,多角度探索高校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