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年复一年的“民工潮”几乎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蔚为壮观的一道风景。“民工潮”掀起的人口迁徙运动,不仅成为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推动力”,而且堪称一场波澜壮阔的民众主动争取迁徙自由的人权解放运动。可以说,正是民间广大民众自下而上的积极诉求,现行户籍制度改革才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尽管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数十年铁板一块的户籍管制政策有了相当的松动,但从整体上讲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依然相对迟缓。户籍制度改革首先是一种观…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二元制,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相对应.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二元户籍制度为国家的安定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健康发展.它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相称,与公民要求社会体现公平的目标不相称.因此,积极探索现行户籍制度的路子,打破城乡壁垒,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从区别对待走向国民待遇--关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放松城乡壁垒的传统户籍管制制度.从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看,人口流动和城市就业应逐步从区别待遇走向国民待遇,低素质劳动力应当获得同等的迁徙和就业权利.只有实行迁徙和就业自由,才能保障农民拥有平等的获利机会,才能促进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发展,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增长和繁荣.更为重要的是,自由迁徙有助于形成竞争性的地方政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户籍制度的历史回溯与改革前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国后我国的户籍制度经历了建国初期短暂的自由迁移、1 95 8年开始的严格限制户口自由迁移特别是限制农民向城市迁移、以及改革开放后户籍制度的逐步改革主要是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三个时期。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尚局限于小城镇范围 ,这有其认识上的严重误区。户籍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实行全体公民的居住和迁徙自由 ,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6.
我国从1958年建立起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强制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迫切需要改革。但是在我国采取渐进改革方式的前提下,户籍制度改革由于一系列阻力的存在而推行不力。在政府主导的改革过程中,统治者的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1958年建立起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强制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迫切需要改革.但是在我国采取渐进改革方式的前提下,户籍制度改革由于一系列阻力的存在而推行不力.在政府主导的改革过程中,统治者的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辽宁户籍制度改革虽有进步,但也存在不足.新形势下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各部门认真梳理现有规章,及时清理,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福利功能;各地应因地制宜,积极创新;适度提速城市化率,满足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需要;加快各项配套制度的改革,形成与户籍制度改革的合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早日实现户籍一元化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又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许多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对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或路径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对这些观点作了整理,据其主要倾向将之归纳为“取消论”、“脱钩论”和“统一论”三种,并分别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总体认为,尽管这些观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其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在归纳评析现有的不同观点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当前户籍制度改革路径的大致思路,即建立一种全新的、独立的和完整的户籍制度,并与改革完善其他相关制度相结合,同步推进,协调进行,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所衍生的结构性变化对社会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废除二元户籍制度的声音已引起了最广泛的关注。文章试图打破原有的分析框架,以一种更具理性的分析路径——“伯克利观察法”,来探析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伯克利观察法”以回应现实为使命,为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颇具生态性的理性框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中的三个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在认识与实践中存在误区:一是对户籍制度本质内涵认识模糊,改革重心错位;二是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定位为城镇化,不仅不能使户籍制度改革走向深入,反而扭曲了城镇化的本义;三是改革在力度、步骤选择上没有综合权衡相关制度、政策,以致过分追求速度,急于求成,使改革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心应是对户籍分等特点的剔除,而不仅仅是取消户籍分类;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也不应该是城镇化,人口迁徙自由才是其价值取向的本质概括;诸多主客观因素决定改革总体上只能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目前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的讨论都有其不足之处。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以构建普遍平等的现代国家的公民身份既切实地为发展现代政治奠定必要基础又在实践上具有推进的可能性,以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具有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特有的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人口的自由迁徙,制约着人口的城市化进程。目前的户籍制度改革多由各省、各城市政府发起,必须从改革全局出发,构建与人口自由迁徙相适应的户籍制度目标模式。应该是在完善准入制度的前提下,一方面继续降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门槛,另一方面,逐步剥离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福利制度,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完全取消户籍制度,实现人口城乡间自由迁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导致户籍制度异化为社会利益分配机制。随着社会经济政策的转变,户籍制度的利益分配功能在改革开放前后具有不同的特点。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以社会经济政策的整体调整为先导,以转换政府职能为切入点。而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考虑社会利益集团的利益刚性和利益博弈,走一条渐进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旧时计划经济为背景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中国户籍制度构筑了城市中国与乡土中国的分立壁垒。一方面,衍生在制度之上的各种特权与利益分配使得户籍制度改革错综复杂,也给现行城市化进程设置了重重障碍,延缓了城市化的推进;但另一方面,城市化的滞后发展,城市公共资源的有限性,也构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颖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9):46-49
计划经济背景下建立的中国户籍制度正在经历严峻的挑战和质疑,其弊端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限制了人口自由迁移,制约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等问题上。为了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必要在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权益、放宽人口迁移政策方面做出尝试,从而逐步有序地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女性退休制度非常复杂,女工人、女干部、女高级专家及处级以上干部的退休年龄分别为50岁、55岁、60岁,另外从事重体力、有害健康的工作以及丧失工作能力的女性,退休年龄为45岁。这种复杂的退休年龄标准,使用人单位在决定女性劳动者是否退休的问题上可以选择性地适用法律和政策,而且对相关规定任意解释,致使一些女性被迫提前退休,遭受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分析了目前女性退休制度对女性的侵害及制度缺陷,由此提出了有关法律改革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从“选择制”到“普惠制”——城市户籍改革政策取向与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类型、户口"含金量"与户籍改革进展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大部分城市仍然存在依"身份"甄别的福利和权益歧视.城市户籍改革必然要进行利益关系的调整,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是城市户籍改革的重要环节.户籍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从"完全的控制体制"回归"登记体制",过渡期内应由"选择型制度"走向"普惠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形成及历史地位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的户籍制度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它是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其本身潜伏着许多弊端。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中 ,这些弊端日趋显露 ,并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尽管如此 ,它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仍起到了一些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户籍制度的命运:完善抑或废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户籍制度是指中央或者地方政权对辖区内的人口进行申报、登记、立户,以便统计人口、征调赋役、控制人员流动、进行社会管理的家庭档案系统.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等级性、世袭性、封闭性的特点.近年来,全国各地启动的户籍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户籍制度的配套制度没有进行全面、有效的改革等等.户籍制度改革应尽快废除户籍制度,代之以身份证管理,建立国民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