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认为,价值在今天承担着弥补已丧失的"存在"这一历史重任。他的"表象"概念的根本原则就是促逼世界为"图像",由此,价值成为一切存在者的尺度,强制性的"创造"被理解为最高价值,但实质上价值也成了被表象的价值。这一切都只能使"存在"逃遁得越来越远,而人越来越进入"不知所措"的"无家可归状态"。借着价值这一现代根本现象,海德格尔看到的是其背后的形而上学之根。所以,他"反对价值"根本上是为反对"表象"之思维模式,而不在于另树"纯粹价值";唯此才可能进入"存在之思"而对存在之尊严有更好的领会和守护。  相似文献   

2.
张文喜 《学术交流》2004,2(2):16-22
回应从柏拉图直至黑格尔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对艺术的剥夺,是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的本源追问的主旨。海德格尔试图在古希腊的艺术作品中发现未被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败坏了的"真理",以此校正传统真理观的客观化的言说方式及其科学主义的美学态度。由此深化了对艺术的理解。但海氏的艺术存在哲学在克服艺术与科学、自然与精神之二元冲突时,陷之于思想混沌"无力言说"的困境。在此一意义上,凸现了马克思让存在在实践结构或经济学场域中显现的思想,对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存在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问题,而对"无"的体悟与理解是海氏在此问题上的最独特之处,从而也构成了海氏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索和运思背景。本文试以此线索追踪海氏思想发展,并就其精神与思维方式与德国哲学传统和佛教之空作了尝试性比较,从中也试图廓清存在论差异的涵义和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哲学     
尚杰 《浙江学刊》2013,(3):5-18
"什么是哲学"的提问方式本身,就已经在用传统方式回答了哲学是什么。但是,当代哲学渐渐扭转了这个提问方式,即哲学不是任何意义上已经被准备好了前提的现成的东西。"什么"或者"是"的提问方式,变成了关于对这种提问方式是如何出场问题的研究,用绵延中的"生成",取代"是";用时间问题引导空间问题;用思想画面引导概念的创造;用差异取代存在。如此展开了当代哲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
郑伟 《学术交流》2008,(2):23-26
众所周知,巴门尼德哲学是西方古典哲学和本体论哲学的逻辑开端,它为古典哲学的主流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后来经过苏格拉底-柏拉图在到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逐渐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传统.后经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达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三者的统一.德里达沿着海德格尔开辟的"遮蔽-解蔽的本有运作"的路径.受列维纳斯的"他者:踪迹现象"的影响,提出了"延异"的概念.当海德格尔用"此在"来颠覆一切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的时候,可以说它的希望并没有落空,这场革命是由马克思来开始的,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新的本体论,并显现出的它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阿多诺的"朝向对象的悠长而温和的目光"和海德格尔的"泰然任之"是对待事物的两种相似的聚精会神和耐心的态度,都是面对对象的一种无作为的心态,都表现出与主体性哲学统治原则的不同旨趣,即不是去主动地认识、控制对象,而是让对象展现自身.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传统哲学中,由于理性形而上学的绝对霸主地位,人的感性存在一直处在被压抑或被边缘化的状态.追根溯源,柏拉图哲学是这种理性形而上学的真正滥觞.在柏拉图哲学的对话中,他不仅在时话的内容上通过提出著名的、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共相"论来论证理性高于感性,而且在其对话的哲学表现形式的风格上,也要尽力去让理智得到颂扬、感性得到贬低.追思感性的这种遭遇,对我们反思传统哲学的得失,重建当代哲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是从此在的生存论意义上来理解语言.现身、领会、语言是构成此在的三要素,它们在生存论意义上相互勾连,诗的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是人类生存状态之展开,是对真理的暗示,这种暗示是通过审美性来实现的,突显了文学以审美的语言来本真地言说存在.  相似文献   

9.
潘华琴 《学术交流》2005,(9):141-144
鉴于在当代文坛引起激烈争论的话题--"文学终结论",从生态文艺学的角度解读海德格尔的哲学命题"语言是存在之家",不难透视出蕴含其中的生存论语言观从根本上扭转了人与语言、人与自然的关系,语言或诗的语言成为人类返回自然、重获本真存在的途径,从而确定了文学艺术在当今的物质时代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文学终结论"的观点亦不堪一击.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言说"命题是剥夺人的话语霸权、削弱人的"中心"地位的基石,他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平等的但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万物在"世界之中存在".亲近自然,聆听大地寂静之音,并发之于声,便是诗的语言,是艺术.对自然之神圣的感悟与聆听,表现在人类生存上,便是对精神的不懈追求,这也是文学艺术存在的价值与位置.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一直是学界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存在的真取代存在的意义使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成为可能,同时也构成了这一转向的关键.以存在的真取代存在的意义,使得海德格尔在转向之后不再从此在出发来言说存在,而是直接面向存在本身.海德格尔对非真的研究表明,非真相对于此在的真是更为源始的现象,同时也就是更为源始的真.海德格尔转向之后所推进的现象学也就不再是显现、展开的现象学,而是遮蔽与隐匿的现象学,是不显现者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8,(1):39-44
海德格尔区分了"存在"与"存在者",认为"真理"的原初含义是"无蔽",而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则遗忘了存在的意义,把一个最高的存在者——"善的理念"看成了存在本身。文章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中洞穴喻和太阳喻的研究指出,正是通过柏拉图哲学,真理才具有了一种存在论上的"无蔽"含义,"Eidos"才取代了质料成为了"真理"的首要含义。  相似文献   

12.
在1923年题为《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的讲座中,海德格尔提出,解释学讨论的主题不是已经死去的学术文本,而是文本背后每一个当下的此在生存。由此他认定,解释学的真正学术任务是将此在在其自身中的存在基本特性中显现出来。此在不是实体性的"人",任何此在生存都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现实条件下的在此生存。此在之"此"是被证伪的在场性。所以,不要简单地说无"此"的一般人的"人"和"个人","个人"生存总是已经处于一种今日的公众被解释状态之中的。此在在公众闲言中表达方式就是今日作为教化出现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存在论意义上的解释学就是要"揭示在这种具体的对所形成的真实现象正确的看",即看到此在在其存在特征中的"此"。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以来,非存在或"无"已成为虚构哲学、模态逻辑、可能世界语义学和本体论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科学对非存在的"思入"既是必然的,又是有用的。人的科学认识过程是一个"有化"与"无化"、去蔽与遮蔽的一体化过程。没有非存在,就没有对象的现实显现,进而不可能有科学认识的开始和现实完成。科学要不断向常识和传统存在观所认定的存在之外的非存在进发。这样做不仅对科学本身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哲学本体论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有可能使我们彻底改变对存在本身的认识,超越传统的以个体中心论为核心的存在观,更深刻地认识到存在的多样式、多级性。  相似文献   

14.
在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中,尚未存在本体论是他的哲学大厦之基,也是他一生哲学思想的灵魂.布洛赫通过批判二元思维的机械性、静止性,批判"无人"的自然科学,指出给定存在论的危害在于抹杀了人作为精神性主体对自身、对世界的存在意义;通过批驳"不再意识",阐明尚未意识对于人存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意义,并进一步阐明尚未存在的潜在性、未完成性与创造性,建立起尚未存在本体论.布洛赫对人尚未完成生存样态的关注是存在主义的,尚未存在本体论张扬了人作为希望的主体、自我创造的主体的作用,尚未存在是布洛赫乌托邦哲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哲学从一开始就是试图通过对真理的寻求来超越前哲学关于实事的“显现”方式与实事本身的“存在”以及如何存在问题的意见之争。她的第一条道路是建立在巴曼尼德斯存在与真理之共属性基础上的早期古代希腊思维,第二条道路是随笛卡尔将意识提升为基质而开始的近代主体主义,现象学则是具体实践第三条道路的尝试,即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再次试图克服上述意见之争的尝试———它放弃对显现与存在的关系究竟是巴曼尼德斯的共属性还是皮隆的怀疑论鸿沟的问题作任何表态。从这个完全彻底的悬搁中,将自发地产生出现象学基础上的未来哲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真理观与传统“符合论”真理观不同。他认为:“真理”一词的原始意义来自希腊文“αληθεια”,意指“事情本身”,是从晦暗到无蔽状态的存在,是在此展开的存在。真理本质是自由,自由支配着人才有历史,自由、真理和人类历史是一致的。真理与非真理并不是不相干,而是共属一体的,通过解蔽运作的迷误是达到真理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7.
文化哲学作为表征我们时代的哲学,本质上是对文化的前提批判,也就是揭示和反思文化作为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的诸种前提.卡尔·波普的"世界3"理论,为我们体认"文化"以及展开对文化的前提批判提供了富有现实性的文化哲学视阈.  相似文献   

18.
当代英美分析哲学批判海德格尔哲学为无意义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则认为形式逻辑脱离日常生活太远了,需要回溯它的原初基础来建立逻辑与生活的关联.海德格尔从现代数理逻辑开创者莱布尼茨那里寻找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如果在莱布尼茨那里还可以找到这个基础的话,那么当代数理逻辑学以及语言分析哲学则遗忘了这个基础.一种没有形而上学作基础的数理逻辑学将会导致无节制的理性主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将受到逻辑理性的控制,从公共的政治、经济、文化直到私人的生活都将陷入理性的牢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在哲学沉思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是有限的.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提出,无论是从理论语境还是从其现实指向上,都与海德格尔"烦"的思想有着根本的不同.看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将马克思海德格尔化的倾向,这是实现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时需要清醒意识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思者,海德格尔非常关注现实,在面对作为形而上学完成的现代技术的本质——座架——对人生命的侵扰和控制所造成的危险,他认为只有通过“思”才能唤醒形而上学对存在的遗忘,才能为人类找到拯救之路,从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因此有必要从现代技术本质的危险如何可能、如何发生和如何拯救三个方面来阐释海德格尔的技术思想,以显现他对人生存境遇的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