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债务已成为当今许多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更是对现有的国债管理思想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国债管理任务越来越艰巨。本文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选取国债管理中的关键指标,对我国国债筹资成本控制绩效、金融绩效和宏观经济绩效进行了全面研究,发现我国自2000年以来国债成本控制绩效较好、金融绩效低下但宏观经济绩效表现良好。同时,本文还提出采用全面的绩效管理方法对我国国债实施管理,以便更好地让国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从1981年起,我国重新开始发行国库券,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国债的规模应有一定的限度。在我国,国债规模究竟多大才算合适,这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打算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发展状况进行初步的实证分析,以便进一步理解我国国债规模的总体状况。国债规模,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国内债务规模。在本文中,国债规模被界定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国债的发行规模,每年到期国债的还本付息规模,国债的累积余额规模,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释放国债风险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杰长 《河北学刊》2001,21(6):42-4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重新启动公债的发行。特别是 1 994年以来 ,政府债务收入迅速增长 ,成为政府可支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债作为政府调控市场、应对经济周期的重要手段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判断我国的政府债务收入 ,确定适度的国债规模和发债空间 ,释放国债风险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完善国债发行管理的思考帅秋菊,蓝建华一、国债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国债发行主要包括凭证式国库券和无记名国库券两种形式,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国债发行引起储蓄存款下降,如上饶县地区某县,199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国债,时过一个月城镇储蓄存款仅增...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国债规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勇  安郁厚 《东岳论丛》2002,23(2):26-28
发行国债在给经济运行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 ,也带来了债务风险。确定适度的国债规模应当从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出发 ,充分考虑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债还本付息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国债经营管理的构想魏风春,牟青经过近13年的国债发行,国家信用作为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在信用经济中的地位已经确立,但国债经营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和规范,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中证券规范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和规范国债经营管理机制是新...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债务融资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债务融资是调整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 ,目前中国的国债规模陷入了“财政债务重负和国民应债能力宽松”的悖论之中 ,实际情况是 ,在经济转型和社会保障制度十分欠缺的情况下 ,我国居民大量储蓄存款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替代社会保障功能。因此 ,我国国债市场容量与发行空间的衡量不能仅仅依据居民储蓄率较高这些指标。两全其美的出路在于 :在振兴财政和优化国债结构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债务融资力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自1981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不断扩大,1994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1995年高达1537亿元。国债发行规模的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的关注。 一、中国国债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的任何国家都在发行国债,其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中国,国债的作用与意义尤为重大。 1.国债是支持改革、弥补赤字的主要手段。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基本上是以财政的“减税让利”为代价的,这势必造成财政赤字  相似文献   

9.
一、现阶级国债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国债发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我国国债经过十几年的发行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主要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和解决国家建设资金的不足,基于把发行国债作为应急弥补措施的指导思想,致使国债发行呈现这样几个特点:①在整个80年代,我国国债的发行几乎是通过计划分配强制摊派。②国债期限结构不科学。目前我国的国债绝大多数是3年或5年的。按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期限标准划分,我国仅仅运用了中期债券。这种单调的国债期限构成,不便于投资者的多方选择,难以满足社会公众对金融资产期限多样化的需要。这种期限结构造成到期债券和与此相应的还本付息过多地集中于某一特定时期,使财政不胜  相似文献   

10.
一、国债规模的现状分析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当年的国债发行量仅为48.66亿元。而到了1994年,国债发行量便超过了1000亿元。1997年国债发行量又突破了2000亿元。如果单纯从国债规模的绝对数量考察,我国的国债规模似乎已经“失控”。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健全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吴玉莲,任卫东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状况(一)国债市场。国债市场迄今为止是我国证券市场中发行量最大、交易量最多的子市场。除基本建设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和有关部门外,大多数国家债券的发行主体为财...  相似文献   

12.
一、财政赤字和国债是困扰大多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世界上128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少数高收入的石油输出国等国家外,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支出都有赤字。政府支出赤字总额占GNP的比例,一般平均为民8%~6.6%。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赤字仅反映透支性赤字部分,即:经常收入(包括债务收入)一经常支出一财政赤字。若按照国际上通用的算法,包括当年债务在内,我国赤字率已经相当于中等财政债务国程度。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负有大量的国债。世界“首富”美国的国债高达5万亿美元,部分西欧国家…  相似文献   

13.
国债承购包销对金融机构行为的影响杨光焰,董金强承购包销是我国国债发行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国债发行迈向市场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成为我国国债发行的主导方式。正因如此,国债承购包销必然要对国债承销主体的行为即金融机构的行为产生多方面影响。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偏高,债务负担率增长较快,债务支出效率不高,而从居民应债能力看,扩大国债规模仍有一定潜力。在财政本身债务负担沉重,但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却相对宽松这一悖论的背后,有着深刻的财政体制背景。我国经济当前的具体情况决定了短期内压缩国债规模不具有可行性,而减轻财政债务负担的出路在于:完善税制,清理、整顿各种预算外收入和非税收入渠道,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提高国债的使用效率以加强政府偿债能力;合理优化国债期限结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1981年起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对十年来国债的发行进行深层次的反思,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改进。以便更好地发挥国债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服务。 一、利率问题 近几年来,国库券利率明显高于储蓄利率,这也是引起国债热的一个因素。1989年后银行储蓄利率不断下调,国债利率没有围绕储蓄利率变动,使差额不断加大。如1990年国库券利率为14%,而同期储蓄利率为10.08%,仅1990年和1991年两年发行的国库券,在现行储蓄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中央财政要多支出20亿元利息,况且储蓄利率有再下调趋势。致使储蓄搬家,浪费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债券发行市场化的演进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财政收入开始缓慢增长,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又使财政支出迅速增加,财政赤字连年增加,政府财力不断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行国债成为必然趋势。1.发行方式以行政摊派为主的时期。1981年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为重点建设筹资开始恢复发行国债。发行方式为行政摊派,即通过财政部及下属各级行政部门,以零售的方式分销给最终购买者。1981年至1984年国债发行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一,国债发行沿袭的是低利率政策,即使对个人发行的国债,其利率也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0.5~2个百分点,而这时国债的流动性不如…  相似文献   

17.
最近,财政部就国债到期兑付有关事宜发布公告。今年到期国债包括以下11个品种: 1997年向社会发行的5年期凭证式国债、2000年向社会发行的2年期凭证式(一期)国债,均从3月1日开始陆续到期还本付息,到期年利率分别是10.17%、2.55%。 1997年向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基金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期  相似文献   

18.
徐枫 《学术论坛》2005,(3):152-154
在目前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应当通过合理的途径筹集大量资金以满足经济建设的资金不足,那么是利用发行国债筹资呢,还是利用发行货币筹资?罗运贵先生在其专著《宏观价值调控论》中认为"发票子搞建设优于发国债搞建设"。笔者认为,在统筹考虑两者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利弊之后,以发行国债进行的资金的筹集显得更符合经济建设的实际。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状态空间方程的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1981—2011年间的国债发行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弹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国债发行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对于城镇居民而言,长期来看国债发行对其有正向的引致效应;但从短期看,国债发行量的迅速增加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了一定的负向替代效应。弹性系数的变化趋势表明,我国国债发行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不大且出现阶段性减小的趋势。接下来的基于可变系数的面板数据模型检验解释了其中原因,即我国国债发行仅对城镇居民中收入最高群体的消费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引致效应,而对大多数群体的消费影响很小。因此,为了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以扩大内需,应该改变原有的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国债发行方式,尽量避免国债发行规模的剧烈变化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债兑付工作面面观江美娟,吴琼自1981年我国由人民银行恢复发行国债以来。至今兑付工作已经进行了9年。在这9年的兑付工作期间,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工作情况,工作体会也是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从两个阶段讲,即前8年(1986年───1993年)是单位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