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世界陷入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人们重新发现一个多世纪前的马克思主义以其真理性的理论准确地预测并指导着人们的实践,自苏东剧变后受到冷遇的马克思主义再次被世人正视。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当今国内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这些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当今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应运而生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都是一定社会实践的呼唤与一定时代经验的必然升华。[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实践唯物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 ,对实践有不同的理解。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 ,实践是个辅助性概念 ,它被理解为单纯的物质活动、改造世界的手段和纯粹理性的对象 ;在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 ,实践是奠基性概念 ,它被规定为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要建立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 ,就必须重新理解实践。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贯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是指导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的方法论,它必将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开放实践的主导与主体;改革开放实践由线到面多位一体格局;改革开放遵循“三个永无止境”的实践路径;改革开放实践的价值取向与政治导向;改革开放实践的目标导向与中国梦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张丽 《理论界》2012,(5):66-67
在历史哲学视域内,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一种全新的历史哲学。本文在简单介绍西方历史哲学发展演变的基础上,着重阐述马克思唯物性质的历史思想,拟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今历史哲学研究思潮下的理论生长点,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雇佣劳动概念的出现,将其思路推进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层面,一条社会历史性的批判思路很自然地被牵引出来.这标志着马克思在资本批判的道路上从经验历史主义的道路走向了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在这一理论视城中马克思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探索才同时显现为一种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这对我们在当下语境中阐释马克思哲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者致力于通过文本的解读与思辩,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历史进程中,把他的无神论与其唯物主义之间的内在的真实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在毛泽东的实践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唯物史观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将毛泽东的实践思想作"历史唯物主义"追问就是用特殊的方武来对待唯物史观的产物.在这一追问模式的发展态势中,我们可以在充分肯定其所具有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绝对性的同时,也将其所具有的相对性在新的层面上予以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已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根基.消费主义制造了诸多“消费神话”,如“我买故我在”、“消费带来幸福”、“消费带来进步”等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揭露这些“消费神话”的虚假性和片面性,有益于人们认清消费主义的本质,从而自觉超越消费主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扩大内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的发展潜力完全失效了么?关于人和社会价值理想的现代性并不意味着失效,而是更加鼓励人们重新审视自我、面对现实、设计未来。当人们赖以实现理想的途径遭到质疑的时候,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超越.无疑为现代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向。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动力,而发展中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指导着我国新的改革开放实践。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还基本处在近代思维方式上去说明和解释世界,而实践唯物主义则从根本上转向了现代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出批判的革命的功能。它是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之后的新形态。这早在十年前在多数学中就基本获得共识的成果,没有更好地发挥出它应有的社会效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诗 《北方论丛》2004,3(6):94-98
马克思恩格斯以后唯物史观的概念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概念.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唯物史现的价值和意义、研究现状、今后研究的思路和内容、研究方法对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由的扩大,即人们开始有权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生产自己的财富.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劳动价值观,而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市场怎样使人致富.市场以交换为特征,所以对中国改革的理论总结应当集中在交换创造财富上.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的重点,应当继续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构建社会的平等与和谐,从而尽早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5.
普列汉诺夫被誉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他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之间的过渡环节。普列汉诺夫是一位具有独创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唯物史观方面不仅把马恩著作的基本原理具体化,而且独具匠心地提出了新的见解和主张。例如将历史观发展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提出"五项因素公式"等。然而,普列汉诺夫在历史观领域的研究存在着缺陷,到了晚年在政治上又犯了严重错误,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值得肯定的是,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确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应该辩证的看待。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治理民主是基于西方自由民主和中国民主实践探索所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和新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人民主权”民主理论指导下,通过改革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培育社会自主力量、发展协商民主以及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等举措,拓宽了治理民主场域,丰富了治理民主形式,并完善了治理民主规范,使国家有效治理与人民权利保障得以相互推进。经验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治理民主探索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并不断完善改革探索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与公民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也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的历史规律学说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树栋 《社会科学》2005,2(9):129-133
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并非是若干个在时序上前后相继的具体历史阶段构成的某种固定的历史演进图式,而是历史运动的内在的、本质上的因果必然联系。在唯物史观的体系中,普遍规律是一种科学抽象,它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只能表现为特殊规律。因此,决不应把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释读成适用于一切民族、一切时代的历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解释学与哲学的现代发展中,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从狄尔泰开始的解释学的哲学化与哲学的解释学化,这是解释学的越界和哲学的唯心主义化;二是从伽达默尔开始的解释学的主观主义化.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是当代的主流解释学,在上一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发生重要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从哲学解释学的主观主义解释学立场出发来反思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从哲学解释学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立场出发采反思社会历史问题,有意无意地消解、否定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了防止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消解、否定,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重建解释学,用正确的解释学观点来反思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同时要把解释学和哲学区别开采,反对把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学化,不是在解释学的视野而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反思社会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及其理念转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社会结构的震荡变革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分化,“后全能主义时代”以及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导向产生的国家社会治理模式带来的总体性社会危机不断加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严谨的内部结构、鲜明的体系特征,展示了东方价值理性克服西方工具理性弊端的理论自觉,为我们做好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科学方向。针对40年来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产生出的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以及带来的影响,提出其变迁背后体现的是强烈的时代性特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摸索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之路,做出了多方社会治理权参与运行的制度性安排,必将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