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阅读观就是: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与教育无关的书。 谈阅读观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很多专家疾呼:当前中小学老师缺乏阅读习惯,很多老师甚至不读书。但是转过来一想似乎又不对:那些老师真的就不读书吗?其实他们至少还是会读课本和教参教辅的,只不过这些书不被人们认为是读书罢了。  相似文献   

2.
读书四题     
读书与眼睛读书的第一要素便是眼睛。这里指的是心灵的眼睛,或者说是读书人具备的灵气和悟性。只要具备了这双眼睛,你才能知道什么书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样的书该怎样读;只有拥有了这双眼睛,你才会明白什么叫有字书,什么叫无字书,什么时候书才能越读越厚,什么时候书才能越读  相似文献   

3.
《今日南国》2014,(9):40-41
读书有三个层级: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哪些书是好书呢?名家一再强调,多读原著,多读经典.经典历经岁月淘洗而不朽,总有神奇之处.近日,14位知名大学校长向大家推荐了一些经典书目,你读过哪些呢?  相似文献   

4.
争议:职场小说带领我们向前进?逛一逛书店,你会看到今年人们不读书,读书就读《杜拉拉升职记》。这本被称为"不得不看的职场小说",读起来真实、可信,仿佛就在身边,很多人可以像阅读自己的故事一样阅读它。杜  相似文献   

5.
有句熟语:“好读书,读好书。”就是说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就须多多读书,因为“知识向上的阶梯”(高尔基语)。但是如何读书呢?读什么书才好呢? 自然是要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呢?自然是哪些对人进步有作用的书。萧戈、雷智勇二先生合著《名人学习法概论》(200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可称得上是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如何取得实效?从长期的改革实践中我们悟出;要真正提高教学实效,不仅要重视教法研究,而且要重视学法研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学的本质是学习”,“先生责任不在教”,“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可见,研究学法,不只是让学生学懂、学会了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 一、教学生“会读书”。 读书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教学生读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把握课文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 “会读”实质上是一种能力转化为读书的方法的技巧,它的前提和基础应是通读和读懂。所谓“通读”,就是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提纲,阅读相关的实例材料和指定的课文段落,了解大意,增强感性认识,形成朦胧印象。通读以整体推进,它反映的只是实例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属于读书的初级阶段。所谓“读懂”,是根据通读的感知印象,对重要的观点、原理再进行重点的、理解性的阅读。属于读书的中级阶级。 学生光停留在通读、读懂上还不够,还应该上升到“会读”境地——读书的高级阶段。学生读书的方法越科学、技巧性越强,越能在最短的时间掌握知识的要领,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反之,学习效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我们如影随行,是我们生活中无法分隔 又很难说清其存在意义的一部分,阅读是什么?阅读给我 们带来了什么? 阅读在中国古人那里就是"读书",在中国的文化 传统中,"读书"从来就具有无上的地位,如果说古人 对"读书"价值的认识深受贵族阶级文化的影响,乃至 有文人自清高的一面。今天,我们对阅读的认识和研究 则应站在更加客观、更加理性,也更加全面的角度。 阅读是什么? 从"读者与读物、读者与作者、读者与社会、读 者与自我"的四维空间开拓阅读的新境界,阅读就是披  相似文献   

8.
谈阅读     
<正> 亲爱的弗兰西斯科:我高兴地知道你对我送给你做圣诞礼物的那本书很感兴趣。你的感谢信写得很成功,我祝贺你已能正确地写作。有关阅读的秘诀我难以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平时给我的朋友谈到读什么书好时,我就拿不定主意,更何谈推荐出使别人感兴趣的书呢?况且你信中也没说你喜欢读小说、或是戏剧、还是杂文、游记之类。但你所强调的喜欢读书亦足以使我高兴。你读过和莎士比亚生活于同时代的弗兰西斯、培根的杂文吗?那里边可有许多关于读书的高见。下面这就是从他“谈读书”的短文中摘取的一些警句。  相似文献   

9.
谈读书     
题目好象很奇怪,只要认识三五千汉字,便可读所有用汉字印刷的书了,书人人会读,何必谈?然而问题并不如此简单,能读书是一回事,善于读书又是一回事,并不是所有认得若干汉字的人都善于读书,能和善,相差只是一个字,实际距离却不可以道里计,问题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这样一个平台,闵行区市民可以分享自己读书的喜悦,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告诉别人。知识越共享,作用越大;快乐越分享,快乐越多。我们希望这个活动能推广到全市去,让大家都有这样的平台,让全市的社区学校都有这样的一个书架,我们的市民能在这里找到喜欢读的一本书,并放上一本推荐他人读的书。读书让我们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这个活动会成为我们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也会成为我们市民美妙生活的一个源泉。"2014年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是,有些人却担心阅读、积累的囫囵吞枣会影响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情感、语言等的理解和感悟。我以为大可不必顾虑这些。感悟,可以随着学生阅历的丰富而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12.
正一本书就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近年来,我校逐渐形成了"用心"的学校精神,全校教职工"静下心来,用心做事"。对待阅读也是如此,"处处问学,事事立心"已成为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自觉体认和践行的理念,"双语"阅读也在实践活动中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3.
书,是一颗幸福的种子。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  相似文献   

14.
朱熹训导门人读书,曾总结出一整套方法。演绎朱熹教导,可得出入、通读、参读、复读、计量、购读六法。出入法讲究虚心接纳与批判性阅读的结合;通读法讲究字求其训,句求其旨,未得其前不求乎后,未通乎此不志乎彼;参读法强调文本与语境的关系,讲究参照阅读,忌孤立看一种书;复读法强调选择一种或数种书,反复读,终生读,将书中知识据为己有;计量法讲究海量阅读,以强化读书训练效果;购读法虽非严格意义的读书方法,但与读书密切相关,讲究读书人为自己建构书斋,以储备知识信息。此六法均与朱熹教导神髓相通,对年轻学子读书学习,尤有助益。
  相似文献   

15.
正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让他们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阅读成为习惯,可以创造生命的神奇,可以使人的思想"神采飞扬"。据报道,一位加拿大医生奥勒斯,终生与书为伴。他给自己定下制度,每天睡觉前,不管多忙、多晚,必须读15分钟的书。到去世时,他坚持了半个世纪,读了近千册  相似文献   

16.
每次翻阅中国经济学家的一本新著,我都要问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学家在思考什么?怀着一种强烈的求知冲动,我在急切阅读刘国光教授新近出版的《中国经济走向》一书时,同样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细读先生的书,越读越觉有益,越读感受越多。这部三十四万多字的论著,记录了先...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不少人都主张重读经典。我自然也赞成。这就产生三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读?第二,读什么?第三,怎样读?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只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  相似文献   

18.
赵婕 《社区》2010,(2):9-9
一个阅读的姿势,让我能够像读书一样去读人,并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相携同归的人。而我自己,也只是愿意成为一本沉默的书,文字写满在我身上,有心的人,就在我面前驻足片刻,甚至一生一世;无缘的人,我们就两不相干。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低年级这一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如何读书呢?这里介绍五种读书方法。一、带题求读法。带着问题,带着渴望正确的解答去读书,就好像给你的思想多上一个钻头,不会泛泛而读,空无所得。例如不知道“秋天枫叶为什么会红似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