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真与否不是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近代史学的分途,而是共途。西方近代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历时性,核心内容在于探寻历史规律。中国传统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共时性,核心思想在于阐明治乱之道,即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价值体系。20世纪以降,中国史学革命愈发重视规律,西方史学的自我反思却愈发轻视规律。历史过程不能脱离时空成为抽象的存在,历史认识同样不能脱离共时性与历时性而抽象存在。将中西史学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特征有机结合,或许有益于史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主张采用共时性研究方法取代传统的历时性研究方法,深入研究语言与符号、语言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大变革,共时和历时的研究方法也由此产生。文章拟以索绪尔提出的结构主义为依据,从历时和共时这两个角度分析该语言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和应用,揭示其研究特征,指出索绪尔语言哲学在中国仍然具有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对列维·斯特劳斯空间研究的范本解读,揭示出其理论中所蕴含的空间研究的一般性问题——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基础。结构主义试图借助人文社会现象的共时结构来为社会系统拍一张‘永远有效的快照’,像展示一幢建筑物的结构一样地揭示其结构(吉登斯语)。然而,结构主义却存在着本根性缺陷:它无法对同时存在的人文社会的历时性现象加以合理的解读,因此,结构主义的空间研究虽然有某种创新意义,却丧失了现实的实践基础。依据这种视角,只有与时间(历史)研究相结合的空间研究才具有实际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元叙事的整体性随着整个网络虚拟社会的“碎片化”特征发生了解构:元叙事指向全体叙事,“碎片化”叙事指向部分叙事;“元叙事”强调叙事的统一性,“碎片化”叙事强调叙事的差异性;“元叙事”强调真理与权威,“碎片化”叙事主张探索与怀疑。可以说,“碎片化”叙事与元叙事的概念几乎完全对立,这就为叙事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与视野。本文通过对网络影像“碎片化”叙事重新建模分析,得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叙事学的共时性、历时性表达维度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碎片化”叙事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5.
“社会时间”是社会史学者依据某种人物或现象的特质对其进行的特殊度量。以丰子恺笔下的村妇及其生活为案例进行历时性考察,我们发现,生活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之下的村妇为时代所驱使,孜孜求索属于自己的那份生活,而其生活的印迹则成为近代的征象。在共时性的意义上专注于村妇生活与社会环境(区域或社群)的关系,可以发现,一方面,社会环境是索解村妇生活的地图;另一方面,村妇生活为其社会环境创造了人文气息、地域特色和社群结构。在泛时性的意义上揭示村妇的性别角色特征,让我们注意到作为她们共性的自然身份,而这些共性的提炼则有助于彰显特定时空中村妇生活的特殊性所在。“社会时间”概念的引入,缘于社会史研究对象的扩展而来的思想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根本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的思维方式把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不同的。在此以总体性为视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目的性、实践性和超越性结合的立体本质,而不是简单的线性或平面本质。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的变革与文学研究——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语言学变革与文学研究关系密切,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或参照系,对文学研究的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本文着重论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在观念上的变革对文学研究的启示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并将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方式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修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喜剧性矛盾是事物内在矛盾极度夸张的艺术表现。一方面,构成喜剧性矛盾的两种因素往往相互背离,南辕北辙,恰成反对,形成一种自我拆解的离心力;另一方面,喜剧的对象主体建基于特定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审美标准、知识结构上的性格、言行、思维方式等等,又与审美主体所认同的常规常情、所遵循的认知逻辑与行为规范等构成背反;其自反性与反常性的复合叠加,构成了喜剧性的内核和骨架,由此昭示出喜剧性矛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纪实"对于中国警察影像具有特殊的意义.1994年以<九·一八大案纪实>和<西部警察>为标志,中国警察影像的纪实美学完满形成并达到高点.2005年,以电影和电视剧<任长霞>为标志,警察影像的纪实风格因典型宣传再次得以强调和张扬.中国警察影像的"纪实"美学主要表现为真实性与新闻性的结合、行业性与普泛性的结合、平凡性与英雄性的结合、罪与罚的敞开性与遮蔽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非遗”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国家文化战略中的重要议题.为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娱价值观,“非遗”戏曲只有在保持自身艺术精髓的同时,走文化产业化的道路,从戏曲革新时代化、观众培养常规化和社会引导多元化等角度对艺术本身和传播方式进行积极革新与探索,才有可能实现“非遗”戏曲在当代的光大传承. 相似文献
11.
12.
13.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本义是指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第一种历史形态即原始社会。因此,“亚细亚生产方式”并不是一种特殊主义的叙事,而是普遍主义的叙事;不是一个共时性概念,而是一个历时性概念。就其普遍性而论,作为归纳诸多不同民族历史的一种抽象,“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与“专制”的结合,它与中国历史的实际情况不可能、也不应当简单对应,既不能简单对应于“周秦之变”以前的封建制度,也不能简单对应于“周秦之变”以后的帝制。就其历时性而论,“亚细亚生产方式”既然是人类社会的原始形态,就不应当、也不可能是人类社会的现代形态和未来形态。根据儒家正义论的原理,寻求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不可能、也不应当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从“多哈宣言”看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健康利益间的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与公共健康问题一直是缠绕世贸组织各成员国的一大棘手问题.当今世界,跨国界传染病传播可能性增强,很多以前地区局限性的未知病毒或细菌,可能随着人流、物流的漫游迅速传播到全球.食品的微生物、化学和放射性污染问题则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长距离、大面积地由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波及、蔓延.因此,国际社会急切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制定严谨的制度,防止和治疗那些已知或未知病毒或细菌在全球的蔓延,避免恐怖分子的生化威胁,保障人类社会的公共健康和生存安全.本文重点分析如何在<关于TRIPS协议与公共健康的多哈宣言>框架内使药品知识产权既得到合理保护又能保障人类的公共健康利益. 相似文献
17.
流行文化中的所谓中性化风潮,其实是性度表中的双性化类型。双性化是在客观需要下男性和女性因相互沟通与借鉴而不断完善自我的外在表现,是客观学习异性的优点,合理规避缺点,以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双性化是一种比较健全,在很多方面有着竞争优势的健康人格,是我们在生活和教育中值得提倡和培养的人格类型。 相似文献
18.
喜剧意识是主体超越背反性矛盾并从中获取生之欢乐的审美感悟和生命体验,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审美感知力,它在人类社会实践和审美积淀中逐步形成发展,成为审美主体把握和建构喜剧性矛盾的主导因素。主体喜剧意识的萌生与背反性矛盾的发现相伴而生,西方从荷马时代的神话传说至阿里斯托芬之前,中国从远古的神话传说至先秦诸子的寓言、散文等,就已经有了背反性矛盾的揭示和喜剧意识的萌生,自此形成了中西方异中有同的喜剧传统。 相似文献
19.
生存实践性的主题意识在后形而上学的合法性上占有自身的"席位"。要真正理解"后形而上学"的深层根据,必须置越于纯粹理论话语的圈子,从"实体思维"转向"实践伦理思维"的界面,看到后形而上学的理论命运与人生存命运之间的内在生存的隐喻关涉,而非单一的在某一限定的维度里进行单一形式的逻辑思辨或置界、越界,这才是后形而上学生存的旨趣,同时也是伦理学维度在其"晦蔽""去蔽"后的"敞亮"。 相似文献
20.
从“将来时”看语言的动态象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友菊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413-415
不同的语言都存在对未来时间的标记表达。通过对”将来时”的词汇来源、概念结构以及普通动词语法化规律的分析,揭示了语言内在的动态象似性。不同语言之间和同一语言在不同时序上,都存在基于人类认知和客观对象的动态象似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