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原瑞琴 《学习与探索》2007,1(2):210-213
范祖禹《唐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论著作。在阐述治国安邦之道时,范祖禹强调正君心、任贤能,偃武修文、安定社会,以及政令统一、上下有序等。这些政治思想从不同的角度集中反映了范祖禹的国家职能观,并对今人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统治及其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有较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范祖禹史学思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编修《资治通鉴》的十五年。在这期间,司马光无疑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除司马光致范祖禹的《答范梦得书》体现出的谆谆教导之外,范祖禹《唐鉴》中所载的诸多史事和史论,也随处可见司马光的影响。因此,《宋元学案》将他归于涑水门下,并认为他得其纯粹,不无道理。然而,范祖禹的史学观点与司马光相比,依然有很大的不同,他对正统的坚持,对帝王心性的重视,都超越了司马光,而与同时代以及后世的理学家们遥相呼应,因此,亦是在《宋元学案》中,以他为华阳学派的开山始祖。因此,范祖禹对司马光史学思想的继承、发扬以及改造,也是他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唐史研究会编辑出版的《中国律令制的发展及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一书,是综合分析中国古代律令的一个尝试.其中堀敏一的《中国律令法典的形成》一文,概括了中国律令的形成过程(从刑鼎到唐律令),归纳了研究中的焦点;菊池英夫的《关于律令法系特殊性质的形成过程》,是中国法基本原理(礼、刑、兵)形成的理论概说;池田雄一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罪刑法定化的动向及  相似文献   

4.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1994年度校级科研课题评审揭晓,共有六个课题获奖:陈伟、霍秀媚、赵春荣撰写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软件”─—试论广州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道德建设》获一等奖;哲学教研室课题组撰写的《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与培育人的现代道德精神》和陈秀源撰写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真正坐在法人所有者的位置上》分别获二等奖;文献信息研究所课题组撰写的《广州:培育国际大都市社会主义道德风貌的思考》、彭国永撰写的《以邓小平经济管理理论为指导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张圣田、朱殊洋、吴鹏撰写的《规范市场动作,弘扬德政传统─—建立廉政机制的宏观思考》均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5.
王凤翔 《唐都学刊》2006,22(4):30-31
职官作为治史的入门管钥,一直是史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唐史学者在唐代官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成果颇丰,但研究多侧重于中、高层职官,而对大唐帝国政治运作的基石——基层官僚队伍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台湾清华大学的赖瑞和先生独具慧眼,新近出版了专著《唐代基层文官》(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4年12月),弥补了唐代官制研究中的一大空白。通读全书,笔者认为该书有如下几个值得称道的地方:第一,研究方法上的推陈出新。赖瑞和先生早年留学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师从著名的唐史专家杜希德(Denis C·Twitchett)教授,浸淫欧美汉学…  相似文献   

6.
房锐 《唐都学刊》2006,22(2):1-4
陈光崇先生在《唐史所见张建章其人》一文中,对晚唐著名官僚张建章的生平事迹、著述情况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对前人的一些说法亦作了必要的补正。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陈先生的论文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例如:《北梦琐言》的记事与成书时间,《旧唐书》中关于张建与《北梦琐言》中张建章的关系等略有疏失。在钩稽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张建章墓志所记载的事迹,对其论文中的说法进行辨析,订正了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7.
Dana Thomas黛娜·托马斯《新闻周刊》巴黎分社资深文化与时尚作家,她从1994年开始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报导,并且在各种刊物发表专栏,《纽约客》,《哈泼时尚》、《时尚》,《华盛顿邮报》与伦敦的《金融时报》。1996年到1999年,在巴黎大学教授新闻学。过去十五年,她为《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与《时代》杂志巴黎分社撰写关于时尚与精品事业的报导,她探讨精品工业黑暗面的文章鞭辟入里,揭发Prada、Gucci与Burberry等名牌不愿让大众知道的真相。中产阶级是奢侈品的主要消费群,他们很容易受到广告的煽动,习惯把电影明星和名流作为时尚偶像,而且他们尚未富有到不计代价追求奢侈的程度。为了投其所好,  相似文献   

8.
《史通》一书是刘知几对古代史学的系统反思,研究他撰写《史通》的治史宗旨和整体把握,对深入探讨刘知几的史学思想有重要意义。“辨其指归,殚其体统”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刘知几完成了《史通》一书的写作。是年仲春之月,他为该书作序,回顾他自武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以著作佐郎兼修国史以来的史官生涯和撰写《史通》的经过,说道:  相似文献   

9.
方如金 《浙江学刊》2000,(5):156-157
近年来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空前规模的城市化建设热潮的兴起 ,学术界对城市史的研究十分活跃 ,成果斐然。由浙江师范大学陈国灿、奚建华两位学者合作撰写的《浙江古代城镇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以下简称《城镇史》)就是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项新成果。该书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 ,是作者经过数年潜心研究的结果 ,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有关浙江古代城镇通史的专门性著作。众所周知 ,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 ,浙江地区无疑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不仅因为该地区是我国最早产生城市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西汉的刘向、刘歆所撰写的《七略》,是古代第一部目录学的专著。在我国古典目录学上,刘氏父子是目录学界的先师,是他们开创了古代目录学的事业。自兹以后,班固撰的《汉书艺文志》,删《辑略》为六略,大体仍本刘氏。梁阮孝绪撰的《七录》,是后来作《隋书经籍志》的范本,为私人著目之始。宋郑樵所撰的《通志·校仇略》、《通志·艺文略》,对目录学亦多发微,理论精深,内容精奥,影响如同刘氏。元马端临撰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是著名的专科目录,其体例甚属详富。明焦竑撰的《国史经籍志》,其论说多有发人所未发,亦有精到的理论。清章学诚撰写的《校仇通义》及《文史通义》,对于目录学上的见解是刘,郑以来的第一个人,其影响之广,亦然。纪昀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宋《中兴馆图书目》以来,一部大典型的官修目录,对后世影响甚  相似文献   

11.
马建兴 《唐都学刊》2004,20(5):60-64
唐律的伦理法思想,根源于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耕农社会的宗法思想、儒家法律化思想的影响,也与唐初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礼教思想主要体现在唐律中的立法指导思想、同罪因身份而异罚、依礼教原则解释律条、修律以礼为蓝本等方面。唐律伦理法思想的基本精神与特色是家族主义、礼刑合一、义务本位、男尊女卑、仁恕教化等。唐律伦理法思想有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穆渭生 《唐都学刊》2006,22(6):34-38
《高力士外传》乃作者得高力士口述亲历旧事而撰成,其中载述玄宗朝史事,始自开元后期,迄于高力士贬死黔中,内容多有关涉朝政大事者,且详述细节言辞。经过与现存的唐代史籍逐一比对印证,完全证明了其中记载的真实与可信,它是研治唐史(玄宗朝)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3.
唐小华 《唐都学刊》2007,23(2):20-24
在我国赋学思想发展史上,唐代赋论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传统赋论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现在唐代古、律体赋论的建立、完备和对赋体创作理论的深化上,体现了在传统赋学思想领域内的新开拓。唐代赋论的新开拓,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唐代赋论是“停滞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道统思想源远流长,但真正建立起“道统”论的,则是唐代韩愈。韩愈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对外来佛教文化及本土道教文化的挑战,以弘扬儒家圣人之道即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为己任,正式提出了儒家道统思想。经韩愈倡道统、批佛老、兴儒学的努力,使儒学再度复兴,并在宋末以后占据了社会文化的主导地位。韩愈的道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贞观之初,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民族矛盾也比较尖锐。魏徵吸取隋朝国力强盛却仅历二代而亡的教训,结合当时民生凋敝的现实状况,抓住唐初民族关系的主要方面,提出了以偃武修文、勿劳弊中国、以道御之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思想。这些思想大多为唐太宗所吸取,开创了经过魏晋南北朝之后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郝润华 《唐都学刊》2007,23(4):59-64
20世纪的鉴真研究一开始就因问题的性质而汇入了世界学术的潮流.中国大陆地区与日本的研究最为兴盛,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唐大和尚东征传>;二是鉴真生平与东渡经过;三是鉴真思想及其对日本佛教文化的影响.当然在总结其成就的同时,对于其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失以及鉴真研究的前景也需进行一些探究,以期进一步推动鉴真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传体文”主要指文人别集中以传为题的作品,它起源于六朝,盛行于唐,而繁荣于宋。自宋代起,不少文章总集开始将传体文作为独立的文类。其中,《文苑英华》收录了南北朝以来三十四篇传体文,奠定了传体文在文章总集中的地位;《唐文粹》注意到传体文内部的题材分类以及传体文的文体特征;《宋文鉴》选取的北宋传体文更富有经典意义,凸显了北宋传体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文章正宗》和《续文章正宗》则通过系统的文类构建,使传体文与行状、碑志等文体的异同更加明晰。传体文在宋代文章总集中成为固定的一类,意味着自唐代以来的传体文发展得到文章家的认可,传体文的文体地位由此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8.
马金华 《创新》2009,3(8):10-13
专卖制度,古称禁榷制度。唐朝前期采取的是直接专卖制度。第五琦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榷盐法。第五琦盐法的核心内容是官产官销,政府完全把商人纳入到自己的官营商业体制当中。安史之乱后,刘晏对第五琦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其核心是改官运官销为商运商销。刘晏盐法改革,在内容和性质上较之前代都有变化:从内容上看,把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变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就性质而言,从官府直接专卖变为官商混合的间接专卖。唐后期的盐业政策是以增加财政收入而不是以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为指导思想来制定和实施的。这种盐业政策对唐王朝的中兴和衰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今天的盐业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刘城 《唐都学刊》2013,29(3):63-68
传统学者多认为唐传奇名篇《李娃传》体现了对封建门阀及婚姻制度的批判,但从中唐“好奇”风尚及《李娃传》的行文所体现的情感要素来看,该传奇最基本的创作主旨乃传李娃这一奇人之奇事,充满着对符合封建妇德的“节行”之赞赏。荥阳公的角色塑造,也透露出作者对土族礼法家风的肯定。这些均表明该小说的主旨是对封建思想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张翠  徐放鸣 《阅江学刊》2012,4(3):134-138
同处于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和El本自古便有文化上的交流,主要扮演文化思想输出者角色的中国对主要扮演文化思想输入者角色的日本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但两大民族审美意识传统又都渊源有自,别具自我特质。从意象谱系的简素与繁复、情感表现的纯粹与功利等两大方面解读《万叶集》中七夕和歌与唐诗中七夕诗歌的艺术表现之不同,不仅有助于深化中日审美文化的比较研究.而且对申日审姜意识彤态差异的厘涪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