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北方的岩画,主要是北方草原地区的狩猎、游牧民族的作品。他们的岩画大致可以分为狩猎类型岩画、畜牧类型岩画、生殖崇拜类型岩画、舞蹈类型和战争类型岩画,以及特殊符号和古文字类型岩画。不同的岩画类型表现了岩画主人不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岩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一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岩画作者们的生产生活、原始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然景观,是当时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贺兰山岩画与阴山岩画、阿尔泰山岩道,以及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北亚地区的岩画和苏联境内中亚地区的岩画所表现出的诸多一致性,更清楚地表明,整个北部草原地区的岩画,恰恰是分布在古代游牧民族从东到西的草原交通线上;在我国境内的贺兰山岩画和阴山岩画,又几乎是与长城并行分布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南北交往的文化会聚线上。贺兰山岩画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与匈奴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一部分应产生于匈奴时代,为匈奴族所创造。  相似文献   

3.
岩画是古代先民描绘或凿刻于山岩之上的图像和符号.阴山地区的岩画是中国古代北方狩猎民族创造的颇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内容、题材多种多样,其中对虎的刻画更具特点.在阴山虎岩画与中国北方草原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虎纹饰牌的对比分析中,可以解决阴山虎岩画的断代问题.阴山虎岩画创作的意义与动机也是岩画研究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岩画在我国北方分布尤广,从黑龙江到内蒙古,到青海、甘肃、新疆,都光后发现过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岩画。在内蒙古境内就有兴安岭岩画、阿拉善岩画和阴山岩画。其中阴山岩画绵延二万一千多平方公里,内富丰富、数量浩瀚,恢宏的创造更为世人瞩目。这些岩画,无疑是北方文化的一份极其重要的遗产。这些岩画创作的年代,无论是野蛮时代或较近的时期,在我们看来都已经很遥远了。遥远的历史潮水般将一切湮没了,但岩画作者留在岩石上的动人图画、却仍在诉说着曾经使他们生命激活的情境。今天,我们默默审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用心倾听,还是会听到北方的祖先内心的声音的。  相似文献   

5.
一、北方狩猎民族的榫树皮工艺 在对今天仍然居住于北方,从事狩猎生产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的历史调查中,还没有发现有制陶工艺的痕迹,木器及桦树皮器皿在这里占有特殊的地位,所以我们称之为“桦树皮文化”。 桦树皮文化并不是我国北方狩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它具有世界区域性的文化特征。如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各民族、日本北方的爱伊努人、欧洲古代民族以及北美洲大陆的印地安  相似文献   

6.
岩画符号系统中,涡旋纹与同心圆重圈纹常会被相提并论,其实这两种符号不仅造型概念有别,图像原型也有所区别,因而在研究上应当区别对待。就数量与分布而言,涡旋纹远不如重圈纹在北方岩画分布中那样具有普遍性,却集中出现于两地,一是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岩画区,二是宁夏中部黄河东岸的灵武岩画区,后者是北方岩画涡旋纹符号最为集中与发达的区域。宁夏灵武涡旋纹岩画非常具有代表性。灵武涡旋纹岩画在贺兰山岩画系统中更清晰地反映了与黄河的特殊关系,是整个北方岩画系统中凝聚着黄河古代文化色彩的一个集生存与宗教祭祀为一体的古代图像志资料。  相似文献   

7.
一、岩画和长城考古成果据考古调查,我区共发现3万余幅岩画。可划分为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阿拉善岩画、赤峰及呼伦贝尔岩画。这些由古代北方游牧和狩猎民族用工具或矿物颜料刻画在山岩上的岩画,其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蒙元时期。据中国岩画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西藏阿里改则县岩画为田野调查对象,对境内的三个岩画点进行了系统调查。改则岩画集中分布在先遣乡那日松巴村热加索康山一带,图像包括动物、人物、植物、日、月、雍仲符号等类型,制作方法为敲凿和线刻,遗存形式均为地表大石。改则岩画风格虽受到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但大部分还是以反映本土族群狩猎生活为主。根据岩画的制作方法、遗存形式、题材内容、动物特征和典型图像,试将改则县岩画考古年代推测为公元前1200年前后到公元7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9.
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的美术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它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北方民族创造的文化,而是多个民族在历史上的相互滋养、相互传承并与周边文化长期对话形成的独特的美术文化.北方狩猎游牧民族有着相近的发展历程、相近的宗教信仰与文化实践,也曾有过氏族的融合和政权的交叠.文化上的相互对话、相互渗透甚至承袭的关系,在客观上命定了这些曾以游牧、游猎为基本共同生存特征的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美术文化,既有发生学意义上各部族的个性化特点,又有其发展过程各民族共同孕育的共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多数属于狩猎—游牧民族,中国历史上农耕文化与狩猎—游牧文化间的竞争与融合是古代文化发展史中的一个基本线索。无论汉族文学,还是少数民族文学,都不是孤立发展起来的。促进和参与中国主体民族文学的发展,是各个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狩猎—游牧文化之间的互补与融合,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题材,促进了中国各族人民精神的升华。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之前的中国文学以雅文学为结构主体,之后转变为俗文学为主体。蒙古族、满族等汉文学创作,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意义尤其重大。  相似文献   

11.
横亘在蒙古高原南面的阴山山脉,自70年代以来,经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发现了数万幅具有狩猎游牧民族特色的艺术珍品——岩画。内容丰富多彩,其画风古朴粗犷,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有各种飞禽走兽以及猎人狩猎、部族征战,天神地祗、祖先神像、男女交媾、黥而文身、日月星辰、数量符号、车轮车辆、放牧场面、窍庐毡帐和手脚蹄印、莫不尽有。这些宝贵的原始文化艺术作品不仅对古代蒙古族及北方民族先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提供了大量形象而真实的资料,而且折光地反映了古代蒙古高原蒙古族及各北方民族先民的原始思维。  相似文献   

12.
岩画是古代先民在岩石上绘制或刻划的图画。我国岩画根据分布的不同地域,可以划分为北方、西南、东南三个系统。北方系统主要有内蒙古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青海刚察岩画、甘肃黑山岩画和宁夏贺兰山岩画;西南系统主要有广西花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贵州开阳岩画;东南系统主要有江苏连云港岩画、福建仙字潭岩画。岩画的制作年代或可早到石器时代,或可晚至近代,不过其分布多在偏远于文明的地区,从其造型特征也可以看出,在文化形态上岩画是属于原始文化的。由于岩画制作时间上的巨大差距,(一些岩画的制作年代尚难确定)以及分布的相对分散和同地区岩画时间序列上的模糊性,我们很难依据目前发现的资料完整地揭示出岩画艺术发展历史的脉胳,本文只能在总体上对岩画的艺术特征作一些略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民族主要指包括满—通古斯、蒙古、突厥三个语族在内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在北方民族文化中,狩猎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曾长期并存。产生于北方文化土壤中的口承文学与作家文学,特别是其中的神话、英雄史诗和戏剧文学,对中华文化与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北方民族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因而在21世纪全球文化对话及中华多元一体文化形成与发展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岩画为远古初民在深山岩壁或洞穴中遗留下的一种图像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原始文化遗存与唯一保持最初原生状态的史前文物艺术,也是人类学、文化学、宗教学、艺术学、文字学,乃至符号学研究中无比珍贵的原始资料中国已发现的岩画约十余万幅,是世界上岩画遗存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依其图像符式特征,可分为北、南、西三大系统。北部岩画的图像符式又可分为动物、狩猎、放牧及人面形四大类,其时代大多  相似文献   

15.
北方面具文化考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面具文化是北亚、东北亚众多原居住民族固有的信仰文化特征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在北方原始文化遗存和岩画中,假面造型艺术或实物屡有发现。我国古文献《山海经》、《白虎通》所载“九面人首”、“人面鸟首”、“其人翕形”,恰是北方古人类习用的民族徽记或原始宗教行为的某种假面造形反映古人原始崇拜与信仰心理观念。北方面具形态,可分为萨满祝赞面具与各民族民间娱乐欢舞面具两大类。这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族、满族中,均可见到。了解分析满族及其先世传统的面具舞蹈的传承与演进状况,特别是《清史稿》所述面具舞的特征以及后来在民间的广泛传播情况,对于深入探考北亚和中国北方面具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耀良先生在《读书》1992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中国岩画若按图像的符式特征划分,可分为三大系统,即北中国岩画、南中国岩画及西中国岩画,北中国岩画所含区域主要为内蒙古、宁夏、甘肃东南部及苏北部.其主要符式为动物岩画、狩猎岩画、放牧岩画和人面形岩画.其中的人面形岩画功能为祭祀,与华夏族的崇祖文化一脉相承.南中国岩画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及其周缘,最东则到了福建、广东和台湾.其主要图像符式是一种蛙状蹲立的人,  相似文献   

17.
元好问的词作在内容上常常写奇险壮美的北国风光与狩猎战争,并敢于写真情、至情,较少受封建道德规范的束缚,艺术上,不少词充满了英风壮气,雄健质朴,出语新奇,凡此均表现了不同于汉族词人的北方民族化特质。  相似文献   

18.
阴河岩画     
阴河岩画阴河为老哈河支流,属西辽河水系。1992年,赤峰民族师专北方民族文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继调查百岔河岩画之后,又在阴河北岸的浅山临河崖壁之上,发现了大量古代岩画遗存。阴河岩画的题材,可以大体上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几何纹图案四类,其中,以人物岩画...  相似文献   

19.
雄伟峭丽的阴山山脉,象一座天然的屏壁横亘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古往今来,有无数狩猎、畜牧族部落和民族在这里交替出现过,并创造过在当时世界上堪称先进的猎牧业文明。然而,由于资料缺乏,人们对于猎牧民历史的认识一直是比较模糊的。近几年来,由于大批狩猎岩画的发现,为我们探索阴山古代的狩猎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拟通过阴山狩猎岩画、细石器遗存和文献记载,对古代阴山狩猎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10月20~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主办,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蒙古、贝加尔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古代文化研究"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英国、比利时、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80余位考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围绕"发现与研究"、"宗教与艺术"、"文化与技术"、"互动与交流"四个主题展开。研究的时间范围从旧石器时代至蒙元时期,内容涉及聚落、城址、墓葬、岩画以及古环境研究、民俗研究、考古理论研究等方面。本文以研究讨论议题所涉的时间为序,对本次会议的研讨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