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毛泽东对曹操情有独钟,他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一反传统的通说定论,给了曹操很高的评价.毛泽东不仅肯定曹操推动历史的伟大作用,而且赞赏他在政治、文学方面的杰出才能,尤其对曹操诗歌更加偏爱,并且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术界有论者认为 ,曹操的文格与人格存在诸多矛盾 ,曹操的文格高于其人格 ① 。笔者对这些矛盾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得出结论 :作家的曹操并非给政治家的曹操作包装 ,曹操的诗文极具本色 ,正因为曹操将真情真志倾注到他的创作上 ,才让人们看到他的作品中 ,有一个鲜活的帝王形象  相似文献   

3.
魏武帝曹操是三国时代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一千多年来,对他的评论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旧史家众说纷纭:誉之者称赞他“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毁之者斥骂他“罪百田常,祸千王莽”.他们从自己阶级的统治需要出发,当然不能对曹操作出客观而公允的评价.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郭沫若同志提出“替曹操翻案”的问题.在郭老倡导下,广大史学工作者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对曹操的千秋功罪展开了热烈争辩.通过这次讨论,逐步求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然而,在阶级社会内部,斗争是不会终止的.具有强烈阶级性的历史科学多次被阴谋家、野心家所利用,作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工具.七十年代以来,万恶的“四人  相似文献   

4.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看三国英雄,曹操实属胸怀大志,文韬武略之辈。曹操曾经叱咤风云,但他死后骂名最多。从北宋的时候,人们就非常痛恨他。到了《三国演义》里面,曹操更是一个谋权篡位的奸臣。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相似文献   

5.
郭嘉,字奉孝(公元一七○——二○七年)东汉末颖川阳翟人,是著名的法家政治家曹操的重要谋士,他先后随曹操十一年,曾任司空军祭酒的要职。在曹操征吕布,败袁术,讨袁绍,平乌桓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为曹操出谋献策,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政治上的卓见,军事上的远谋都说明了他是一位值得重视的法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分别由外戚和宦官集团轮流控制,朝政极端腐朽黑暗。地方豪强拥兵自立,割土裂地,大者跨州连郡,小者横行县邑,有的图谋称帝(袁术欲称帝于淮  相似文献   

6.
曹操和司马昭都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都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也都为自己的儿子禅代前朝奠定了基础。但是毛泽东对他们的评价却有天壤之别。毛泽东称赞曹操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却认为司马昭是一个篡位者、阴谋家。造成毛泽东对曹操、司马昭天壤评价的原因有五个:一是曹操所处的环境比司马昭恶劣,但在统一方面取得的成效却比司马昭大;二是司马昭的才能尤其是文学才能不如曹操;三是曹操比较关注普通百姓的利益,司马昭比较关注士族的利益;四是深受鲁迅称赞曹操、贬损司马昭的影响;五是毛泽东对两人的关注度和研究深入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正> 东汉末年的曹操,不但是一位治世的雄才,而且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语),他以英雄的气度来写文章,使两汉文风至他而发生巨变,标志出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曹操为文的主要特征是尚用和尚质。作为一代政治家和军事家,诗文在曹操来看不能不是余事。因为身当乱世,只有首先解决好政权问题,才是雄主的当务之急。然而,曹操又深知文章又是施展谋略、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手段,因此,他能够在艰苦的戎马生涯中和剧烈的政治搏斗中创制篇章,用所谓幽燕慷慨之笔,来推行他的政治,辅佐他的  相似文献   

8.
论曹操的“奸”与“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典型。“奸雄”是曹操的主体性格 ,却不是他性格的全部 ;他的性格非常丰富和深刻 ,是由多种情致和各种才能构成的。仅就他的主体性格 ,也由“奸”与“雄”两个方面构成 ;他既是一个“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绝代奸雄 ,又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的杰出政治家、谋略家和军事家。二者互为条件 ,相辅相成 ,“成雄”是其目的 ,“施奸”是其手段 ;不“奸”难以成“雄” ,为了“成雄”则不择手段。小说不仅写了他“奸”的一面 ,更写了他“雄”的一面 ,还写了他的其他性格特点 ,使曹操成为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9.
略论曹操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张道英曹操不仅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对其为政治家,史学界所论颇多,但仁智所见非一;对其为军事家,人们虽无些许歧见,而所论又非详也.中国古代不乏杰出的政治人物,但象曹操那样一身二任,既多政治建树又长...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于曹氏父子的诗 ,尤其对曹操诗特别的偏爱。他作诗常用曹操的事迹和诗句 ,他高度赞赏和评价曹操诗 ,他常常吟诵和向人推荐曹操诗。这 ,与毛泽东从政治家视角观看曹操诗 ,与毛泽东从建安文坛总体上把握曹操的功绩 ,与毛泽东所欣赏的诗风 ,与毛泽东不囿于传统的贬曹倾向等等 ,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隶草派生章草今草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书法的草书系统直线发展的传统史观提出不同的见解 ,从书写意识和体势区别提出了划分隶草、章草、今草的界线。根据历史文献和新出土的简牍互相参证 ,证明了“史游创章草”之谬误和“杜操创章草”之可信。而章草之名 ,与后世书家大量以章草书写《急就章》有关 ,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对张怀确见过张芝真迹提出新的考证 ,同时以汉简、墓砖为物证 ,说明了东汉末年张芝能创今草的必然性汉简中存在横势隶草和纵势隶草的两种自然书写状态 ,前者发展为章草 ,后者发展为今草。章草逐渐衰落 ,今草日趋繁荣 ,故有新旧书体之说 ,也由此造成了今草由章草衍变而来的历史错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史传文学发达,历史人物常常成为文学、戏曲等艺术描绘的对象。由于受不同时代的历史氛围、审美思想、道德评判、个性创作等因素的影响,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很难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给当代影视改编带来很大困惑。尤其像曹操这样的历史人物,其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呈现不同向度的矛盾,历来存在争议,在影视创作时,影视作者对其影视形象的定位就非常困难。《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多达百部,大多直接或间接描写曹操这一人物,其影视形象也呈现出丰富、复杂、矛盾的面貌。从接受美学的维度看,曹操影视形象的塑造,正是影视编剧、导演、演员对其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的接受。  相似文献   

13.
曹操有“好杀”的一面 ,更有得人心的一面 ,他大度豪放 ,明大理 ,识大局 ,用人“唯才是举”,实行屯田 ,严于执法 ,打击豪强 ,体恤民情 ,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因此 ,对曹操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4.
曹操高陵自2009年底被公布发现于河南安阳之后,引来各个方面质疑之声。究其原因是,曹操其人从宋代以来特别是文学作品中被人们奸臣化,成为"奸绝"。因此,对于曹操墓的被发现,以及从中没有出土属于曹操本人的铁证文物,故而备受人们关注。虽然此墓已被列为200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但是本人认为其中仍有值得研究的内容。考古学毕竟是一门近代新兴科学,需综合各类科学成果才能使结论更加科学化、合符历史真实,其中也更少不了用历史文献作为考古发掘的指导和理论依据。当考古成果和历史记载吻合,这样的成果才没有遗憾。  相似文献   

15.
曹操于207年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中国北方的伟大事业。曹操这一功业的实现与其杰出的军事斗争谋略密切相关。在曹操创业之初,其军事斗争谋略并不成熟,发生了诸如征徐州那样的重大失误。196年之后,曹操集思广益,依靠众谋士进行科学化的决策,形成了远交近攻、分化对手、先弱后强、慎谋袁绍、先北后南、全定河北等功效特别显著的军事斗争谋略。  相似文献   

16.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从他的伦理思想及其实践来看,他既接受过儒家伦理的教育,又有冲破传统伦理的需要和建设新伦理的能力,但他却始终动摇、徘徊在新、旧交替的矛盾之中。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曹娥孝女庙被誉为江南第一庙 ,庙内镌有为数众多的楹联和匾额。然而 ,该庙的真正精华是东汉邯郸淳撰文的《曹娥碑》。该文就碑文撰写的缘起、撰写过程及流传等问题 ,作了必要的考证和梳理 ,旨在说明碑文的重要价值 ,使这颗中华艺术宝库中的明珠重现光彩。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名字,学术界向有争议。笔者认为从《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可知曹雪芹的名为"曹天祐",从曹雪芹的朋友的记载中我们可推知曹雪芹的字为"霑"。张宜全《春柳堂诗稿》有关曹雪芹的注文和他人评点文字一样的字号,笔者怀疑不一定是张本人所写,故其有关曹雪芹的名、字的说法也是不足信的。综合相关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曹雪芹,姓曹,名天祐,字霑,号雪芹、芹溪、芹圃、梦阮等。  相似文献   

19.
文学和史学评价标准的分野,制造了曹操人物形象解读的艰难。这种解读的分歧直接关合着作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所隐寓的意义指向。而从读者维度切入,阐释小说文本意蕴,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丰富含义,恰好是小说人物形象多向指涉的具体表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角色的认知出发,探讨了曹操如何根据自己对社会角色基本现象的认知和社会角色本质的把握从而在斗争实践中树立起自己的社会角色形象,以及他所认知的社会角色与他的事业、与他在汉末群雄中的地位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