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青州市第一、二产业的振兴,第三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全市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991年,全市第三产业产值由1978年的2047万元上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后,各地区、各部门都有了新的举措,本文试图从四川省十几年来第三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入手,为我省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线索。 一、第三产业发展特征的总体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坚持改革开放,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第三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对1979年至1991年13年的历史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对其总体特征大致可作如下判断: 1.第三产业增长率居三大产业之首。全省国内生产总值1979~1991年平均增长8.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1.4%和10.9%,明显快于第一产业4.3%的递增速度,出现“两快一慢”的增长态势,且第三产业增长率居三大产业之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得到相应的提高。1987年,新疆就业比重,第一产业占62.74%,第二产业占17.59%,第三产业已占到19.67%,比1978年时高出7.31个百分点。同年,新疆产值比重第一产业占38.27%,第二产业占33.49%,第三产业则占到28.24%,比1980年高出将近10个百分点。可见,80年代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  相似文献   

4.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发挥出重大作用。它的兴旺发达以否,是现代化经济的标志。本文拟对我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作一初略描述,并探讨其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我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缓慢发展和较快发展两个阶段。 1、缓慢发展阶段:从1953年到80年代的20多年里,我国由于观念、体制、理论等方面的原因,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缓慢,云南也不例外,28年间第三产业产值仅从2.69亿元增至14.4亿元,年平均只增长6.2%。 2.较快发展阶段:从1981年到1992年,我省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产值从14.4亿元增加到93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5%,其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速度,也高于我省同期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交通、邮电、商业饮食、物资供销等传统行业有了较大发展;旅游业、金融业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而信息、咨询、广告、房地产、保险等新兴行业也从无到有,初具规模。199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2%,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者人数的10.5%。  相似文献   

5.
“复关”后云南省第三产业面临的挑战和选择云南省经济技术研究中心课题组一、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云南第三产业发展迅速。1992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04.2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4%,比199o年的17.7%上升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柳州市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0年13.3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525亿元,增长了3.9倍,年均增长25.7%,高于一产和二产的平均发展速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32.3%上升到1996年36.7%,上长了4.4个百分点,从业人数由17.7万人增加到30.64万人,增长78.45%,占全市劳动从业人数的比重由20.2%提高到30.09%。尽管柳州市第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总体看,虽然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一、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第三产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按可比价格计算,1880~199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7%,高于同期全国10.7%的速度,也快于同期云南省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0.6%的速度。1991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3.82亿元,占国民  相似文献   

8.
第三产业的产值,在世界发达国家中一般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我国仅占10%多点。第三产业在我国发展缓慢的原因,从客观看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还不具备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劳动力的可能性;从主观看是由于第三产业不创造价值的理论障碍没有得到突破。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来说明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问题,对于发展第三产业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有关资料对江苏省第三产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进行了比较,试图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江苏省三产发展的区域特点,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对策,推动江苏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依据。1.历史的比较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和全国一样,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1953年起步的。以当年价格计算,195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是:第一产业52.7%,第二产业17.6%,第三产业29.7%。在1953年—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江苏进行了土地改革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得到加强,工业起步,…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占GNP比重,在1992年为27.7%,而且产业的内部结构与就业结构也很不合理。主要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基础太弱;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非商品方式的行业价格低;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尤其落后。第三产业这种落后状态构成了抑制国民经济新成长的“瓶颈”。造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格局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实践差错。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9.07亿元,增加到1991年的311.7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9%,预计1992年可达335亿元,增长11%左右,比前26年(1953—1978年)平均增长速度快4.9个百分点。国民收入由1978年的34.08亿元,增加到1991年的252.4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2%,1992年预计可达291亿元,增长11.3%左右,比前29年(1950—1978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快3.2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年均增加额1978年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大以后,高安县委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中加强党的建设,使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党内凝聚力和党在群众中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较快发展。198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比1978年增长196%,平均每年递噌11.6%;财政收入3940万元,比上年增长19.36%,比1978年增长342.6%,平均每年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579元,比上年增长12.6%,比1978年增加484元,平均每年递增19.89%;推广科技成果12项,培训科技骨干5万余  相似文献   

13.
一、静海工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8年以来,静海县以大邱庄为代表的乡镇工业企业蓬勃发展。到1986年,乡(镇)、村两级的工交建企业已发展到183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93000多人,占农村整半劳力总数的56%;农村工业产值为7356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4.59%,比1978年增加了14.5倍,占全县农村工农业总产值的84.63%。农村工业已成为静海县经济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4.
一、成就——建国以来前所未有 建国以来,我省轻纺工业发展迅速,1949年至1978年平均以14%的递增率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轻纺工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生产保持了稳定、持续、增长的势头。改革10年来,国家对轻纺工业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我省轻纺工业保持了均衡协调发展。1988年轻纺工业系统总产值达88.49亿元比1978年增长3.14倍,翻了二番,平均每年递增15.30%(纺织工业增长3.03倍,年平均递增15.0%,轻工业增长3.27倍,年平均递增15.6%)。这种局面是建国以来少有的。与改革前30年相比,发展比较稳定,波动幅度逐步缩小;经济实力有较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5.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成果。 1978年,全国有个体工商业者15万人,占社会劳动者总数39,856万人的0·00038%。经过九年的改革,到1978年底,全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有1,372·5万户,从业人员2,158·3万人,比1978年增长143倍。这样的增长速度,说明个体经济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同时具有明显的恢复性质。个体经济的衰落和迅速恢复发展,都是客观事实,现在需要的是对这种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三产业亟待发展王林燕我国第三产业虽取得较大发展.但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相比,仍显得严重滞后。据统计.90年代初.就世界范围而言.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平均约为60%左右.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50%,22个高...  相似文献   

17.
一.双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解放以来几十年的建没,双城市第三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双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域经济发展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状特点 1.初步形成了以传统产业为主体,较为完整的第三产业体系。 目前,在双城市第三产业中,各部门均有了较大的发展,改变了改革开放以前第三产业设施陈旧,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局面。体现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发展较快,已有相当的发展基础,成为双城市第三产业的主体;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业以及信息、咨洵等新兴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从产值构成上看,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等传统产业的产值,占第三产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8.
一、“八五”时期,广东应基本稳定现有产业结构 1.广东现有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水平不宜急于大调整。近10年来,广东三大产业劳动者人数构成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而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却是扭曲的:第一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29.9%下降为1988年的27.8%,降幅为7.0%;第二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46.4%下降为1988年的40.4%,降幅为12.93%:第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23.7%上升为1988年的31.7%,升幅为33.76%。而三大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在同时期内的变动幅度是:第一次产业降幅为27.12%;第二次产业升幅为80.36%;第三次产业升幅为70.04%。由上可见,第一次产业劳动力比重下降引起了产值比重的微小下降;第二次产业劳动力比重大幅度上升而产值比重却反而下降;第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  相似文献   

19.
1979年以来,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应该说速度不慢,但无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比较,目前上海第三产业的规模和水平仍然很低。本文对解放前后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定量观察,提出了上海第三产业发展迟缓的原因,分析了今后上海第三产业发展的契机和有利条件,并对加速今后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认为是技术进步。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教授在《当代经济科学》1993年第6期发表的《技术进步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等文章和山西社会科学院唐昌黎研究员在《当代经济科学》1993年第4期发表的《论第三产业的界定和发展动因》等文章中,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技术进步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产权及产权制度与产业经济发展等的研究,认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产权制度的合理化,只有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才会不但能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而且会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约束机制,从而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使用,以便达到第三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我国要实现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