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在历史上,屈原的价值有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屈原既是一位体现清廉忠信人格的贤人,也是一位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诗人,今天,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价值基础上,正确认识和评价屈原的价值,是一切热爱屈原的人责无旁贷的责任.屈原是一个有理想和想有所作为的政治家,是一个有坚守的政治家,他对社会公正的追求,是我们今天学习其爱国主义精神的时候更应该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对屈原的爱国主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屈原的爱国主义问题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在讨论中,一些对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持肯定意见的同志主要是从屈原的“反侵略”精神、“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追求“进步的法家政治”等三方面论述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故拟此文略陈管见。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问题,首先应该承认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上有各种各  相似文献   

3.
屈原生活在一个诸侯割据称雄,人民灾难深重的时代。他才比海深,志比天高,却怀才不遇,壮志难伸。于是,他以瑰丽的语言,奇伟的想象,“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将自己数十年的种种磨难和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然和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深切感受精思,熔铸成了震古铄今的煌煌悲歌。在屈原“伟大心灵的回声”中,我们总是非常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悲剧艺术情有独钟的偏爱,下面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4.
“端午”食粽祭屈原说源流考孙永义关键词端午节,粽子,屈原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89.18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传说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端午节食粽子的习俗,诚如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所云:"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其日正是葵...  相似文献   

5.
先秦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以其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忧国忧民、正直高洁的人格精神,对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杜甫,对于屈原精神全面加以继承和发扬,在其一生的诗歌创作中都有十分显著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多少年来,“爱国诗人屈原”的称号早已家喻户晓,我也跟着这样叫他。但对屈原爱国精神的内容实质却缺乏具体了解。现在,爱国主义教育正在全国普遍推行,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弥补自己认识的不足,特以列宁的经典名言:“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为指导,对屈原的爱国精神试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和三泽玲尔先生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叫《屈原否定论系谱》(以简下称“系谱”),一篇叫《屈原问题考辨》(以下简称“考辨”)。文章系统地引述我国疑古学派廖季平、胡适、何天行等人的一些论点,即屈原是个“箭垛式的人物”,“想象中的作家”;“这个人物实际上不存在”,“在秦代以前(公元前207年以前)诸著作中找不到言及屈原的记载”;“屈原的文章,多半是秦博士所作”。“《离骚》的作者,本是淮南王刘安”等说法。稻畑耕一郎先生文章的意图是为“几乎销声匿迹”的“否定论”提出“备忘录”;三泽玲尔先生的文章则是对“把屈原当作民族诗人来颂扬”表示“实在”的“遗憾”。对此,我想谈点肤浅看法,以求教于海内外方家。  相似文献   

8.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人民的诗人——屈原》)这是闻一多先生在他一生的最后给予屈原的评价。然而,闻先生认识屈原是经历了一段曲折道路的,正是在通过这段曲折道路时,他得出了屈原所以成为人民诗人也有着艰苦历程的结论。闻先生的这种认识经历以及这种经历下获得的认  相似文献   

9.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屈原文化.在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时尚的今天,屈原文化显示出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并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当前屈原文化旅游的资源开发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其开发路径需要进一步探求,文化内涵需要有效挖掘.  相似文献   

10.
屈原生活在战国末年。其时正是诸侯兼并加剧的年代。刘向在《战国策序》中说:“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出身贵族又与楚王同姓的屈原,眼看楚国逐渐由强到弱,由盛及衰,怎能不忧心如焚。他决心辅助怀王振兴楚国。但腐朽的保守努力却使他遭谗见疏。他身虽被逐,心仍系于楚王,他全然不顾个人的安危,谠言直谏,期望楚王能效法前贤,遵道得路。他虽屡遭失败,可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上下求索,为实现理想不懈地奋斗,又始终不愿离开楚国。在那楚才晋用的年代,什么力量牵系着屈原如此眷恋楚国?我认为爱国主义是屈原的精神支柱。现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南宋时期的社会时势使陆游成为屈原的异代知音,陆游对屈原爱国主义思想及爱国者人格的继承是十分具体而深刻的。陆游和屈原,两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完全一致,有着承传关系;屈原有“美政”理想,陆游也根据当时社会时势提出“美政”理想,其中的很多思想、精神一脉传承;陆游为实现恢复中原、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抱负,如同屈原一样也作了终生的不懈追求,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高尚人格。陆游将我国爱国主义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到《屈原问题考辨》一文(以下简称“考辨”),基本意思是怀疑和否定屈原其人其诗的。文中称述胡适对屈原的怀疑论为历代的“怀疑论的高度集中”。在我看来,“考辨”又是胡适怀疑论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关于屈原其人,在怀疑和否定屈原“确有其人”这一基本观点上,“考辨”所谓“屈原,完全应该视之为传说性的人物”,与胡适所谓屈原“是一个假名”,“是一种箭垛式的人物”,在实质上并无不同。其次,关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离骚》是他的代表作。《离骚》表现出了屈原的爱国深情和崇高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4.
屈原的爱国精神在当时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是贵族的宗族观念和北方殷商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这种爱国精神并不代表楚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社会的发展没有实际的积极意义,故不值得肯定和赞扬。否定屈原的爱国精神并不等于否定今天的爱国主义,也并非因此而找不到今天爱国主义的精神源泉了。《诗经·小雅·采薇》一诗的爱国精神才是今天爱国主义的最早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屈原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对于屈原人格的研究却不很多。笔者以为,屈原之所以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有那么崇高的地位,这不仅由于他有进步的思想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有“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光辉作品,而且还在于他有一个成熟健康的心理,是一个“自我实现”的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6.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他的伟大作品。自汉以来,历代文人学士大都推重屈原和《楚辞》。直至现代,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还盛称《楚辞》“卓绝一世”。郭沫若更有题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专论,闻一多也有题为《伟大的人民诗人——屈原》的专论,都肯定了屈原和《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屈原研究中,存在着两个难以回避的基本问题:先秦时代楚具有怎样的性质?屈原宁死不肯去楚的原因何在?长期以来,对这两个连带性的问题,学术界逐渐形成了近乎定论的解答:1.楚是具有独立性质的国家;2.屈原矢志不肯去楚,终于以身殉国,体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并由此得出“屈原是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的结论。我认为,这种观点产生于三、四十年代的国难时期,是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的。但在今天,当更广泛的材料和更科学的方法,促使人们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考察和深入思考之后,它便显露出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了。因此,对屈原研究中的上述基本问题,站在我们时代的高度重加研讨,以求得合乎实际的结论,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彪炳千秋,永垂不朽。屈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与楚国独立发展的历史,楚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养成的民族心理和爱国传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爱国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屈原的一生所在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历史发展变革迅速,周朝的政治统治制度已经跟不上变革的形势。诸侯各国各怀鬼胎,已经自成中心,他们迫切的需要富国强兵。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屈原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屈原因为痛心于楚怀王被谗言所蒙蔽,心中充满了愤怒与苦闷,所以写出了《离骚》等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20.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爱国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屈原的一生所在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历史发展变革迅速,周朝的政治统治制度已经跟不上变革的形势。诸侯各国各怀鬼胎,已经自成中心,他们迫切的需要富国强兵。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屈原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屈原因为痛心于楚怀王被谗言所蒙蔽,心中充满了愤怒与苦闷,所以写出了《离骚》等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