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纵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史,如同孔德的实证社会学、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或者社会学的结构主义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等等一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对社会学的学科创立及其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由于唯物史观社会学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明确地使用过“社会学”的概念,其唯物史观又被后人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社会学》第二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6月出版。该书为研究论文集 ,以收录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华人学者发表的优秀论文为宗旨。本书收集了近年来在汉语学刊发表过的社会学论文或译文、已在外文学刊上发表的论文及少量未发表过的社会学论文。所有论文的作者均是中国学者或海外华人学者。《中国社会学》是一本年度连续出版物 ,创办之目的 :一是纪念前人 ,二是推进积累 ,三是探索方向。本集分为三个部分 :1 .社会研究的基本问题 ;2 .单位制与城市社区研究 ;3.新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学(二)…  相似文献   

3.
近期,笔者参与翻译了德国米歇尔·特瑞普(Michael Trieb)教授的著作《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德国的城市扩张在20世纪70年代逐步乏力,城市更新与历史城市品质的提升日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城市设计学派的价值开始逐步被城市学界与实践领域认知。在这一时期,美国涌现出了凯文·林奇(Kevin Lynch)、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等重要城市设计先锋学者。而在欧洲同期,城市设计理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代表者之一的米歇尔·特瑞普(Michael Trieb)的著作《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Urban Planning:Theor y and Practice),及其之后历史城市更新导则的系列设计工作,均发源于这一趋势。米歇尔·特瑞普(Michael Trieb)在人本主义和重视心理体验这一认识论视角下,联系了心理学研究和城市设计,发展出了相应的城市设计理论体系,强调城市环境的个体性、生动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等心理品质,并形成了多种规范城市建筑设计、空间形态、城市天际线等要素的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4.
社工专业在20年代被引进中国内地,30-40年代曾一度发展:社会福利服务遍布各大城市,社工教育在社会科学研究与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社工专业化显示了较高的水平。当时对中国内地社工专业化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美国的社会学理论、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实证风尚和社会服务模式。1952年,随着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被取消,社工专业和社工教育在中国内地一时沉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断多年的社会学先后在全国各地恢复重建。80年代以后,伴随社会学研究的深化、城市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三项制度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及“七…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学派将它自己的哲学——社会学理论称为“社会批判理论”或“批判理论”。这一名称是霍克海默(M.Horkheimer)在1937年的《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一文中确立的,它较好地概括出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尤其是30年代《社会研究杂志》所发表的文章的特点。马尔库塞(H.Marcuse)曾对社会批判理论作出这样的说明:“批判理论是《社会研究杂志》的阐述性论文中以辩证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而提出的一种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亦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马恩选集》P225)“不成熟—成熟”理论是行为科为的一种学派思想,作为以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为基础的行为科学亦可以看作是这种公共精神财产中的一部份。  相似文献   

7.
国家“七五”期间社会学重点研究课题“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已完成,其主要终期成果为《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张琢著)、《国外发展理论研究》(孙立平、严立贤、张静、张琢合著,张琢主编)、《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冯钢著)和《日本的国铁改革》(张萍著)等著作均已出版。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和《中国城市导报》社联合主办的城市开放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于1985年11月18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会议主题是研究沿海开放城市(包括特区)实行开放政策以来所出现的社会变化。会议收到了35篇论文。来自16个城市的六十多位社会学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党政部门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理论是关于现代性和现代社会的一种知识系统。构成“现代性”的种种方面 (社会生活、组织模式、社会制度 )“是独一无二的”(吉登斯 ,2 0 0 0 :1、3) ,因而社会学也自有它极为独特的品性。马尔科姆·沃特斯 (MalcolmWaters)认为 :“社会学理论之所以会有一套共同的 ,但却留有自由发挥余地的研究规划 ,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有一份相对统一的理论遗产 ,虽然那不是一份完全统一的遗产。”(马尔科姆·沃特斯 ,2 0 0 0 :2 )。如我们所见 ,社会学中存在着不同学派、范式和发展策略之间的相互竞争、论战、甚至隔阂和对抗 ,但这一学科也有着共有…  相似文献   

10.
周晓虹 《社会学研究》2012,(3):1-22,242
作为20世纪上半叶居于主流地位的社会学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孙本文在其从事研究的近30年间对中国社会学的早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经历直接影响到他从文化和心理因素入手,建构社会学综合学派的学术努力,这使他的学说带有鲜明的文化决定论和心理还原主义的色彩。在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年代,孙本文充当了中国社会学建设者和评论者的双重角色,最早尝试用社会学理论来推动苦难中国的社会建设,并致力于创建一种中国化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这些努力,既反映了知识分子面对危机时的天真与无奈,也反映了社会学家介入现实时的执拗与不甘。而1949年革命胜利之前由他个人写成的《当代中国社会学》,庶几也就成了即将黯然退场的旧中国社会学家们的集体谢幕词。  相似文献   

11.
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产生于70年代的新城市社会学是对传统城市社会学———芝加哥人文生态学派的反动。新学派主要由三个流派组成,其中,法国的卡斯泰尔和美国的哈维是该学派的奠基者和中坚人物。他们借鉴马克思的知识传统,以集体消费为基石,解说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与城市化的关系,指出城市并非城市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城市本身和城市生活方式都是更广泛的经济结构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内卷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中 ,存在着为数不多的几个被认为和中国社会的某些特色联系密切且使用频次较高、影响较广泛的概念 ,“内卷化”是其中之一。这个概念随着黄宗智教授的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①(以下简称《华北小农》)的面世而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受到关注 ,并由于黄教授的另一著作《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②(以下简称《长江三角洲小农》)的出版而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到目前为止 ,这一概念的使用领域就产业而言已不仅仅用于农业分析 ,而且伸展到工业分析 ;就区域而言已不仅仅用于农村研究 ,而且伸展到城市研究 ;就组织形…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研究》2016,(4):247
《社会学研究》开设"专题研究"、"论文"、"研究述评"等栏目。本刊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1.《社会学研究》官网(www.shxyj.org)为本刊惟一投稿渠道,编辑部不再接受电子邮件及邮寄纸质材料投稿。2.本刊刊登社会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研究述评等,不刊登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含电子网络版)。学术论文以10000-20000字为宜。3.稿件第一页应包括以下信息:(1)文章标题;(2)作者姓名、身份证号码、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E-mail等。  相似文献   

14.
东南社会学会编的《社会学刊》1929年第1卷第2期刊登了一篇和一组展开学术论争的文章。一篇是朱亦松(美国西北大学硕士,时任南京中央大学社会学教授)的《论社会学的内容并答彭基相君》。该文一者说明现代社会学的内容兼及介绍朱亦松的《社会学原理》(商务出版)一书,二者回答彭基相在《新月》第1卷第8期发表的《研究社会学的态度》一文  相似文献   

15.
就过程而言,历史社会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在这一时期,马克思(K.Marx)、托克维尔(A.Tocqueville)、迪尔凯姆(E.Durkheim)以及韦伯(M.Weber)等人第一次提出了有关历史社会学的主要议题,并做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于是,历史社会学便得以初步形成。这一时期,历史社会学的  相似文献   

16.
由西安地区高校社会学教师集体撰写的《社会学概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问世了。综观全书,感到它有三个突出特点。 其一,鲜明而科学地坚持了唯物史观。社会学是一门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社会科学,马克思是国际公认的社会学理论创始人之一,他的唯物史观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学众多理论流派的发展。该书在全面介绍西方社会学中不同理论、流派、观点的同时,坚持以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7.
陈树德同志在《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4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反思》一文中提到了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分期和范围等问题。文章对我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应用的历史传统》一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归纳起来提出的几个问题是:(一)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时限,即上下限问题;(二)关于中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18.
初始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开端。中国住宅问题研究会1983年11月召开成立大会,聘请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为该会顾问。费孝通教授在《中国房地产》杂志1984年第2期上发表的题为《对城市住宅问题进行社会学的研究》的论文,标志着全国性住宅社会学研究的开端。当时有张仲、潘允康、张仙桥、孙金楼进行研究并有论文发表。同年8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孙金楼、柳林合著的《住宅社会学》一书是全国最早出版的住宅社会学专著。  相似文献   

19.
1.国际社会学协会(缩写简称:A.I.S.)将为全世界从事社会学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组织一次论文比赛。优秀论文获奖者将被邀请参加于1990年7月9日至13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社会学科学大会。他们的论文(经修改后)将译成英文在《国际社会学》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20.
《文化和宗奉:70年代新的代际关系》是一部关于文化学、家庭社会学和未来学的综合性著作。本书作者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d Mead)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1901年生于费城,早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历史学派”创始人F·鲍亚士门下,1928年发表了经典性的成名作《萨姆族的成丁》(Coming of agc in Samo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