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谭志满  罗淋丹 《民族学刊》2022,13(8):136-144, 167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作为“铸魂”工程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当前,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中呈现出传统文化传承断裂、落后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其中乡村人才缺乏以及乡村人才如何参与乡风文明建设是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新乡贤作为乡村精英理应成为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生力量,并可以基于自身情怀、责任及资财禀赋,通过嵌入式“在场”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中,如通过开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活动提升乡村民众的文化自信,通过挖掘和弘扬乡村礼俗促进乡村善治,通过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实践等,由此助推淳朴民风与和谐乡风的形成,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2.
王岚 《民族学刊》2020,11(2):103-109, 145-146
乡风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风文明的核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群众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传统文化植根于各民族群众的心灵中,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少数民族地区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立足于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深入挖掘、传承其中的优秀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动力。  相似文献   

3.
清水江流域苗族村寨传统文化中蕴含有诸多乡风文明积极因素,田野调查中发现在P寨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传统的民间协会、乡贤文化在其间发挥了不同替代的作用。从这一个案出发,按照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质要求,去把握乡村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同根关系、同功关系与媒介关系,可以成为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可循路径。  相似文献   

4.
梁世生 《民族论坛》2008,(2):32-33,27
<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其具体内容包括农村文化、教育、医疗、风俗习惯、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  相似文献   

5.
我国乡风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回顾乡风文明建设探索与实践的百年历程,我国乡风文明建设历经了民国年代的初步尝试期、建国初期的有益探索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全面推进期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西部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历史节点,积极探索西部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和政策需求,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入手,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实际,需要优化要素源配置、创新推动与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实现产业兴旺;生态环境修复与绿色发展相融合,实现生态宜居;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乡贤文化建设,实现乡风文明;民主自治、基层法治和社会德治融合发展,实现治理有效;提升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扶贫开发政策实施和乡村社会建设工作的战斗堡垒。在青海牧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党的政策在牧区基层社会贯彻落实,事关牧区乡村社会稳定与发展,事关推进牧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以青海牧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塔村为个案,观察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文章认为,基层党组织在牧区社会中,不仅夯实了基层组织,建成了敢于担当、为民务实的党员干部队伍,还改变了村容村貌,激发了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牧区乡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治理,激发内生动力、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对于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对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意义重大。以农牧区为考察地点,采用质性研究法,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的西哲里木镇的衔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点与突破口。结合脱贫攻坚成效分析,西哲里木镇两大战略衔接存在动态管理不严谨,督查考核不细致;就业帮扶不明显,培训流于形式化;特色产业不显著,信贷投放不明确;乡风习俗不文明,村容村貌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为统筹应对以上的难点问题,提出建立脱贫联动机制,提升组织效能;支持稳岗拓展就业,组织技能培训;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抓好信贷投放;推动乡村移风易俗,保障基础设施等对策建议来提升农牧区的现代化建设,改善农牧区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提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但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完善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文化建设,进而分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案例,研究论述重视农民群众需求的重要性,最后基于用户需求分析目前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依托中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是助力沿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能够通过绿水青山、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增收就业等优势推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使其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采取强化规划引领、提供政策保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系列特色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深化协同合作等强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郑磊  杨春娥  王平 《民族学刊》2022,13(11):57-68, 14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特色村寨价值不仅体现一般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体现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地方立法不足,乡村过疏化,村寨传统文化解构,成为影响恩施州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主要因素。通过完善立法内容,增强村寨经济活力,重塑村寨文化,或许是促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实现民族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书坊     
《中国民族》2020,(1):96-96
《互联网与乡村振兴》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8该书从互联网与乡村治理、互联网与乡村产业发展、互联网与精准扶贫、互联网与农民教育、互联网与乡风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为互联网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法、路径与案例。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排头兵,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文化取向影响着乡村振兴的速度和质量,农村青年文化建设非常迫切而又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宿城区埠子镇文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辐射村居及周边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但是在推进文化阵地开放及功能发挥过程中。仍然面临急需解决的相关问题。直接导致文化建设效果不明显。本文结合埠子实际,提出通过提高基层文化认识、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强化财政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文化建设监督考核机制、强化非遗保护工作力度,推进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等相关措施,探索破解基层文化建设瓶颈,推进基层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宿城区埠子镇文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辐射村居及周边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但是在推进文化阵地开放及功能发挥过程中.仍然面临急需解决的相关问题.直接导致文化建设效果不明显.本文结合埠子实际,提出通过提高基层文化认识、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强化财政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文化建设监督考核机制、强化非遗保护工作力度,推进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等相关措施,探索破解基层文化建设瓶颈,推进基层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乡村博物馆在在保留乡村历史文化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乡村博物馆对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具有深远意义。但目前乡村博物馆的发展也面临着配套政策不完善、资金匮乏、人才短缺、同质化展示等问题。本文将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视野下对乡村博物馆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须振兴。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2018年中央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确立了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节点目标任务。民族乡村振兴,发展是关键,这是各族群众的共同愿望。湖北省十堰市有1个民族乡、8个民族村,大都在远离城区的偏僻之地,经济基础薄弱。近年来,在精准脱贫的强力政策推动下,民族乡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目标。然而,经济薄弱的现实仍未彻底改变,脱贫成果需要持续巩固,要在继续保持精准脱贫政策力度不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完善帮扶机制,抓住国家新一轮对民族乡村振兴的综合性叠加政策机遇,继续奋斗,全面实现民族乡村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进民族乡村全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基层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模式,得到了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本文就总分馆制模式的建设,结合郴州两个试点县域的总分馆建设试点情况以及县级总分馆模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云南作为少数民族众多的一个省份,其村寨建设关系到整个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试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出发,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特点,本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拟对民族村寨建设路径的选择进行初步探究,旨在为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