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硕 《中国藏学》2011,(3):148-153
过去学者多认为藏地山崖式建筑主要是出于防御需要,文章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建筑主要同世俗权力相关,它的起源与苯教观念有密切联系。由于藏地最初之王及吐蕃王系均被称作自天上降临人间的"天神之子",这意味着西藏世俗权力最初是借助苯教信仰中的"天神"来获得的。因"天神"居住在天上,作为"天神之子"的藏王的宫殿自然要建在离天最近的山冈上,此传统为后世所延续并逐渐形成固定模式。山崖式建筑所体现的"王权天授"之内涵,正是其与世俗权力相关的原因。此外,苯教"以上方作供祀天神"所派生的以"高"为神圣的观念,也是山崖式建筑的重要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2007年农历6月15日庙会为个案,对当前内蒙古藏传佛教庙会的民间仪式进行了描述.说明庙会中民众的行为并没有单单建立在私人信仰的层面,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愿望的实际欲求中;正是民间信仰塑造了为生存需要支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人的社会行为是理性的,人为实现目标的最大化而不断做出的理性选择,使他们不断地形成新的目标,构成新的行为,从而影响了社会变迁的发生;在对仪式的研究中,西方人类学家有神圣与世俗的划分.作者通过田野调查,得出的结论不是神圣与世俗的剥离,而是神圣与世俗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鼎是商周礼器中的代表性器物.在它身上,既凝聚了现实生活的世俗性,又饱含古人的文化想象.本文从其创制入手,通过分析上古文献,阐述商周时代鼎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世俗"二元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4.
清代西藏世俗掌政人物传记的产生,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由于18世纪前期西藏世俗力量把握地方政权,使得世俗权力的代表或权力系统内部的成员认为需要以话语的力量,达到其"合理性",即由各种社会权力构造和选择话语,旨在争取和维护某些人的利益和优势地位的有说服力、影响力的"说法"。基于这个理念来探讨和解读清代西藏世俗掌政人物传记,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清政府治藏策略和西藏地方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影片《阿凡达》中体现出了原始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对接,即集体欢腾、仪式与符号秩序。在引导世俗能量趋向神圣对象的仪式中,神圣能量激发了集体欢腾,这种情感能量的感染使得欢腾行动最后发展成为符号秩序。  相似文献   

6.
在连续三年对箐口村哈尼族的"苦扎扎"(六月节)仪式的观察基础上,描述了该项仪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变迁,认为"苦扎扎"仪式在表达祈福消灾意愿时,特别强调社区中个人的生活目的及生存意义必须与有意义的神圣秩序系统相联系.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尤其是妇女在现实社会活动中的角色变化,已在改变着仪式的某些内容和意义.文章认为,神圣与世俗及社会性别等方面的界限确定及变化都是制度文化建构的结果.制度文化在规约社会行为的同时也为人们在其间能动地进行创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方天建 《民族学刊》2017,8(4):45-53,112-114
因富辍学为当下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典型特案.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云南省沿边经济林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实证调研,就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因富辍学悖论问题,进行了相关学理性辩证关系探讨."因富辍学"现象在云南沿边经济林区较为突出,有其悖论性,也有其非悖论性.悖论性在于,在公众的一般认识中,一个"边少"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必然会与"贫困"对应,"因富辍学"让人费解;非悖论性在于,特殊地域与特殊民情背后的辍学原因实有其特殊性,该地带处于小乘佛教特殊文化区,佛教教育有其影响力,所以接受教育的选择是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同行.再者,世俗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并未体现"学以致用"的功能价值,致使"学"与"用"脱节,导致"读书无用论"泛起.  相似文献   

8.
试论回族文化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葶 《回族研究》2002,(1):97-100
回族文化是站在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互吸纳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在这一独特的文化背景下 ,建构起了自己将世俗文化与神圣信仰文化有机结合的亚文化体系 ,其神圣性与世俗性相应产生了一系列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对诸如回族的形成 ,回族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气质的塑造 ,对回族道德建设 ,以及回族文化在与多种文化和文明融合对话的互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态势 ,都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和研究回族文化的“二重性” ,对于更深地理解回族文化 ,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马教皇掌握世俗权力有悠久的历史并曾在中世纪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近代以来,天主教会的普世性和民族主义的排他性发生冲突.教皇庇护九世在1848年革命中的表现标志着"新圭尔夫派"建国路线的破产.意大利民族国家是在摧毁教皇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为了维护教皇在宗教和政治事务中的中立性与超脱性,使其掌握独立的世俗权力又是必要的.围绕教皇世俗权力的存与废而形成的"罗马问题",使新生的意大利民族国家和罗马教廷处于敌对状态.1929年签署的<拉特兰条约>使"罗马问题"得以解决,标志着罗马教廷与意大利民族国家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0.
纵观人类戏剧,其轨迹大体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一个是宗教戏剧阶段;一个是世俗戏剧阶段。传统藏戏始终没有彻底摆脱宗教祭祀的内容,实现其完全的世俗化,而是长期停留在从宗教戏向世俗戏转化的阶段上,在形态上就表现出融宗教祭祀性与世俗娱乐性为一体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11.
任军 《回族研究》2013,(1):34-39
本文沿着纳塞尔《知识与神圣》第二章"何为传统"的思路,对"传统"一词的定义、内涵及其不同维度进行了解读,并对传统与现代的对抗这一传统主义主题进行了阐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龙树意庄严》是藏族学者根敦群培关于藏传佛教中观思想的一部论著。在结构上,该论全文不分章节,一气呵成——根据跋中记载:这是其弟子达瓦桑布根据根敦群培的手稿和自己的听课记录集结而成;在内容上,针对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名言量"思想,主要运用归谬法进行了批判,认为世俗认识不能成为胜义之量。其中,关于神圣(胜义)和世俗之间的关系问题,论述非常之精辟,体现了根敦群培独特的宗教和社会思想。所以,《龙树意庄严》也是一部宗教学方面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对于色彩的研究大致存在两种视角:一是自然科学,二是社会科学,而歌德所挑起的牛顿色彩论的批判正是这两种视角的对立的反映,其后,在社会科学中随着认知语言学及认知人类学的发展,色彩语汇经沃尔夫(B.L.Whorf1897-1941)、康克林(H.C.Conklin)、博林(B.Berlin)及凯(P.Kay)诸人的研究的叠加,大致建立了基础色彩语汇BCT档案.然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如雅克布森(R.Jakobson 1896-1982)的功能论所揭示的那样,即便是同一语言,但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其使用的词汇也存在着差异,实际的羌语的色彩词汇的使用中,呈现出了复杂的样态,既不能以神圣·世俗的二元论分出不同的用法,也不能以冷·暖色调完成色彩的分类.在神圣的空间及时间中,羌语的色彩词汇“白、黑、红”与“白、黑、黄”与博林·凯的BCT一致,在世俗的时间及空间中也呈现出“白、黑、黄”构造.由于羌族文化中民俗信仰尚未能形成独立的制度化宗教,因而圣·俗的交叉,使得“黄”也进入了神圣的空间与时间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纳斯尔的学术地位、思想渊源及其代表作<知识与神圣>的成书背景出发,对<知识与神圣>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思想进行了评述.本文认为,神圣传统和神圣知识是<知识与神圣>的要旨之所在,纳斯尔以神圣传统和神圣知识为基础的多样统一思想对我们具有两方面的启发意义:第一,以"一神各表"为核心的宗教基型论;第二,对现代性问题的回应与诊治.  相似文献   

15.
禁忌是维护社会日常秩序,保持人或者事物神圣性的行为规范。盘古瑶师公是盘古瑶族的宗教师,在盘古瑶族社会的世俗生活和神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遵守硬性禁忌和软性禁忌,触犯禁忌会或轻或重地受到禁忌本身灵力的惩罚。因此,对盘古瑶师公禁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盘古瑶的宗教信仰观念。  相似文献   

16.
彭文斌  郭建勋 《民族学刊》2011,2(1):52-58,86
作为人类学核心研究内容之一的仪式观念与实践,其分类纷繁多样,神:圣/世俗是仪式分类的基本架构。不过在新近的人类学研究中,仪式的分类突破了传统的二分思维,越来越具有世俗与日常习俗的包容性。本文借助近年来人类学的相关研究,对仪式行为和近似仪式实践作一简略梳理。  相似文献   

17.
甘肃洮岷地区青苗会产生于清代初期,是负责洮岷地区湫神①祭祀活动的民间组织.根据会首参选条件的不同,洮岷地区青苗会内部的权利类型可以分为家族共治型、老人治理型、个人能力与经济主导型三种.在洮岷地区的青苗会组织中,神圣与世俗、精英与民间权力并存,权力类型较为多元,民间社会的文化等级性鲜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湘西傩堂戏面具文化特色为切入点,探讨了湘西傩堂戏娱神娱人、神圣与世俗混融的宗教文化特色以及音乐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郭顺 《中国藏学》2023,(1):178-188+219-220
文章将李安宅的藏学人类学生涯视为一个整体,并尝试梳理出他在藏学人类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其中,他在宗教和边疆这两方面着墨最多。通过实地研究,李安宅发现宗教在藏族社会里扮演着核心的角色,成为组织人们世俗和神圣生活的轴心。在边疆研究上,李安宅提出两种连接内地与边疆的范式、三种连接的具体方法。最后,文章研究分析李安宅相关著述,同时考察了李安宅的人类学观,基于此对李安宅人生后30年的学术缄默给出了一个学术史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唐卡"即在布纸上绘有神圣图像的卷轴:"唐"(thang)指空间,"卡"(kha)为卷起的轴画.这个平面空间可以如同宇宙般延展,故唐卡内可仅供奉一尊佛,也可以代表容纳上万神祗的无限坛城;它既是可幻化作极大或极微的宇宙图示,也是佛教世界观的象征浓缩.唐卡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它具备了神性,内容由佛祖到寺院建筑或医学藏药,皆是对于神灵的指涉.可以说,唐卡如同一座"可移动的寺院",在文明间以交换构成的神圣路线上流动.通过画师绘制的唐卡,使佛教义理得以深化于帐篷与村落、寺院与家户、僧迦与世俗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