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一谈起山水诗,不少人就推出王维,认为王维的山水诗是百家山水诗之冠。这种看法显然受苏轼对王维,山水诗评价的影响。“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洁蓝田烟雨图》)。我不否认苏轼对王维诗评价的准确性,但有人却从苏轼这个评语中不加分析地认为王维的山水诗在中国诗史上首屈一指。这显然是不妥的。李白诗歌创作的成就主要在政治抒情诗方面,他作为与杜甫并列的诗坛巨擘,是勿庸置疑的。然而,李白的山水诗成就不在王维之下。王运熙同志在《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审美价值》一中  相似文献   

2.
王维是唐代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诗、画、音乐三者兼长,山水诗更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嗣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繪。”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最近在关于山水诗的对論中,也有不少人谈到王维的山水诗。虽然大家对  相似文献   

3.
王维诗画禅意相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中有画”作为王维山水诗之重要特点,其内涵值得重新探讨。王维的山水诗创作与其绘画创作,具有相同的生活基础与思想背景,都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王维的诗画相通,不是由诗画艺术技法的相互借鉴和景物描绘的一致性所造成的,而是由作者的禅宗信抑所决定的。“禅意”是王维诗画相通的核心内容。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苏轼所说王维“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之本意。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王维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常融合画法作诗、融合诗法作画,所以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是王维作品的艺术特色。但我们不可把这两句话看煞,以为前句只能评他的诗,后句只能评他的画。其实,“好的诗不仅要‘诗中有画’,而这诗中的‘画’同时也应该是诗。”《终南山》就是一篇诗画兼美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盛唐时期的杰出诗人王维,是一个精通书画和音乐的奇才。在他写下的大量诗歌中,以描写大自然风光的山水诗及田园风景诗最为出色,大多以“诗中有画”、谐音协律著称于世,许多佳篇丽句一直活在人们心头唇边,流香溢彩,保持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千百年来,人们反复吟咏品味他的山水诗,每有新的体会,有些诗家学者著书立说,力图探索和把  相似文献   

6.
对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常离不开对作家作品的总评价,但如简单地套用某一方面的特征性的总评价去替代各别的具体分析,显然是行不通的。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语意,应该是夸赞王维诗歌的语言富于视觉形象的联想,应该是夸赞王维绘画的构思富于诗的意境。一些学人却简单地使用这一总评价去替代具体作品的分析,有的甚至更将“有画”的概念偷换为“如画”。这一做法实在有欠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是我国盛唐时期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不独会写诗,会绘画,而且精通音乐,擅长书法(尤工草隶)。王维是继东晋陶渊明之后非常成功的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其实,他的题材不限于山水田园,有关其他方面的诗也写过不少,写得相当好。千多年来,他的诗歌流传甚广,影响很深,在我国诗史和整个文学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诗现存四百余首,各体都擅长,而以五言律绝的成就更高。殷璠对王维诗的评价是“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苏轼也同样赞赏:“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近人郑振铎也这样称  相似文献   

8.
王维的山水诗,以画意感人,已成千年定评。自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后的近千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鸟、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黄山紫塞、汉馆秦宫,芊绵伴丽于氤氲杳渺之间,真谓有声画也”等赞语,绵绵不绝。  相似文献   

9.
王维"才气秀拔,益辅以学",又受到盛唐灿烂文化艺术的熏陶,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他不但是卓越的诗人,而且工草隶,精通音乐,又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名的画家,被尊为画家南宗之祖.从他现存不多的绘画中,亦可窥见其笔墨宛丽、气韵高清,真思卓然的特色.王维诗画并臻其妙,真可谓"尽收万象入奇笔,画与诗境俱峥嵘". 严羽说:"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蔑以加矣!"王维的山水诗即臻于入神的境界:色彩明丽,景象鲜明,而又融情于景,情彩结合."真所谓有声画也"."诗中有画",富于画意美,  相似文献   

10.
“诗中有画”这是北宋苏轼对盛唐诗人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总结和概括。王维究竟用什么手法写成“诗中有画”的效果,笔者试式王维山水田园诗里,运用光线、取景范围的变化和构图的精巧与趣味性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诗人的取景艺术。运用光线光线是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和色彩美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在光线照射上,景物  相似文献   

11.
邓国军 《学术界》2005,(5):112-118
蒋寅先生认为“诗中有画”是一个被夸大了的批评术语,它不能代表王维诗的精髓。本文认为,蒋先生无视中、西文艺的不同特征,在判断“诗中有画”时逻辑起点是错误的,因此出现方枘圆凿之误;“诗中有画”是苏轼从文人画与山水诗相融通的角度对王维山水诗意境的准确概括,是对重“表现”的中国文艺精神的明晰观照,是中国“意境”理论语境下的贴切术语,具有高品位的美学旨趣。  相似文献   

12.
论王维山水诗的“诗中有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王维山水诗对景物描写所注重的构图、色彩、光线诸方面的剖析,论述了王维山水诗的“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并指出中国诗画相通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浅谈王维诗的用色方法张岩绘画离不开色彩,画家常常运用不同色彩的相互搭配,赋予色彩以自身的思想感情,直观地再现色彩;有些诗人也往往“以画法为诗法”,采用富有色彩美的语言,间接地再现色彩。王维历来被推崇为是善写山水诗的大家,在许多山水诗中,诗人都借助了含...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诗史上拥有“诗佛”称号的诗人并非王维一人,然而只有王维成为现代研究视野中唯一的”诗佛”.王维被令人视为“诗佛”不是出于“诗中之佛”的宗教膜拜心理,而是由于其“诗中有佛”的独特审美境界.现代学者对王维诗歌艺术的体认建立在明清诗论的基础之上.古今论者共同参与了王维“诗佛”说的建构,当今的王维“诗佛”说进一步确立了王维诗歌的美学意义和诗学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一古典主义的美学和艺术,总是把再现和表现朴素和谐地结合起来,在表现艺术中有丰富的再现、摹拟、写实的因素,在再现艺术中有浓重的主观、表情、写意的成分,再现和表现如胶似漆地纠缠在一起,不象近代艺术和美学那样,把二者分化出比较纯粹的表现艺术(如音乐)和比较纯粹的再现艺术(如绘画)。这是由古典艺术和美学共同的和谐美的本质所决定的。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其实不止王维如此,应该说整个中国古典的艺术和美学的基本特点也是如此。正如张舜民所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跋百之诗画》):叶燮说:“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己畦文集》)。诗和画本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16.
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曰“爱国热忱”,一曰“自豪”感。陈贻焮先生在《山水诗人王维》一文主前说,(《唐诗论丛》第89页)他是指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众入吐蕃界二千余里”,“大破之,斩首二千余  相似文献   

17.
<正> 《齐鲁学刊》1987年第3期发表了张家骐同志《应怎样评价李白的山水诗》(以下简称《应》文)一文,该文将李白与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作了诸方面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前者远远超过后者。笔者以为,《应》文的分析评价方法及其结论都值得商榷。《应》文对王运熙同志《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审美价值》一文中的如下观点全面否定:“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也创作了不少写景名篇,但在展示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和表现作家对自然的深入细致的感受上面,较王维也不免有所逊色。他不愧为诗国中首屈一指的风景画大师。”显然,王文是肯定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在描绘自然风景、展示自然界的多彩和表现作家对自然的深入细致的感受方面的成就的,与李、杜的比较,也是就其田园山水诗的比较。就此而言,笔者认为王文观点是正确的。在中国诗史上,李诗对后世的影响是极深远的,但  相似文献   

18.
“诗中有画”辨——以王维诗及相关误解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与画相通,也有区别,其一重历时性一重共时性的特点,前人言之已详;而对"诗中有画"的理解,则还存在误区.就最具代表性的王维诗而言,既充满画意,又表现出了对画的超越,但不能因其有超越而认为提出"诗中有画"便是对王维诗歌艺术价值的损害,也不可以说代表王诗特色的恰恰是诗不可画.实际上,"诗中有画"是一个很高的评诗标准,它强调的乃是一种宛然在目的表现技巧和阅读效果,而不是如某些论者所说的"可画"和"不可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著名论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站在庄禅互通的精神层面上对王维诗画进行的评价。王维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文人画派的代表,在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互相沟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历代称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近代或称之为"诗里的印象派",这一提法有欠妥当.印象派画家注重忠实传写大自然的光与影的变化,而王诗在描摹物象的同时,更主要的赋予其无限空间、无限灵动.这得益于诗人巧妙的"隐身"、得益于中国画的"留白"技巧、道家"心斋"的体道方式,它们共同启发了王维的双重视点,摆脱了一般山水诗人在体物实践方面的束缚,获得了写作的最大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