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印度是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根据1998年《印度年鉴》,截至1991年3月1日,印度共有人口8.5亿,其中印度教徒占82.41%,穆斯林占11.67%,基督教徒占2.32%,锡克教徒占1.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等宗教信徒以及一些无法确定宗教属性的人占0.43%。显而易见,印度宗教主要有两大体系,即本土体系和外来体系;前者包括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等,后者包括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同样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
宗教在尼泊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印度教和佛教是该国传统的宗教。在长期的宗教发展历史过程中,印度教和佛教一直具有互尊互容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尼泊尔各族人民之间的和睦与社会的稳定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观尼泊尔宗教的发展史,印度教和佛教自古代梨查维王朝时期即并行不悖地发展。即使在社会发生变迁,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两教之间仍然和睦相处。中世纪马拉人进入尼泊尔谷地(现称加德满都谷地)占据了梨查维人的祖居地,建立了马拉王朝。马拉人信仰密宗,从而使印度教密宗、佛  相似文献   

3.
王树英同志的《印度文化与民俗》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去年底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继《印度各邦历史文化》(1982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捧读之际,不禁感叹:功夫不负有心人。《印度文化与民俗》凡26万余言,12章,涉及到印度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语言、风俗、文学、艺术、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包罗之夥,可称为印度民俗的小百科。提起印度,国人大多都知道有此一国,但若问:印度人信什么宗教?(当然,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印度人并非清一色地属于某一宗教的信徒)我们百分之八十的同胞都会毫不含糊地回答:“佛教!”其中包括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答出印度教的人为数不多,至于能同时说出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印度流行的几个宗教的人,恐怕就少得可怜了。原因大抵有两个方面:一是印度传来的佛教对中国影响太  相似文献   

4.
人们一提到印度,往往想起佛教。的确,佛教是发源于印度的一种宗教,它在历史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的社会文化影响很大,但佛教并非是印度的唯一宗教,更不是当今印度的主要宗教。现在印度,除了佛教以外,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耆那教、锡克教、拜火教、印度教等,而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还是后者,即印度教,信仰印度教的人数占印度全国人口的82%以上,而且它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流传。  相似文献   

5.
一、印度教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吠陀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只是同一种宗教演化的三个阶段。印度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宗教,它起源于古代吠陀教,中间经过婆罗门教时期,才逐步演化为印度教。虽然印度教和古代吠陀教和婆罗门教在崇拜的神灵、祭祀的形式、派的划分等方面有所变化和发展,但是它们的本质没有变,信奉的宗教经典和基本信仰基本上是同一的。吠陀教和婆罗门教的重要经典,如四部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一直被印度教作  相似文献   

6.
文化战略是一种资源性战略,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是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于国家的总体利益。宗教是印度文化资源的主体内容,对印度文化战略具有本质影响。印度宗教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等本土宗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两大类。因之,印度文化战略的宗教底蕴十分深厚,体现于形成和实施等各个层面。就当代印度而言,其文化战略的本土宗教色彩尤为浓烈,具有印度中心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宗教大家庭意识和非暴力意识等特点,为印度政府和印度民间的"共识",成为印度凝聚国民情结、发展对外关系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距离加德满都5公里的帕苏帕提拿寺是尼泊尔印度教中最重要的一座寺庙,寺庙供奉的是印度教中最有影响力的湿婆神。在寺庙的外面有条巴格马提河,这条不起眼的河在尼泊尔有着"尼泊尔恒河"之称。印度教徒们就在河边的火化台上焚烧去世的亲人,把焚烧后的骨灰扫进河里,他们相信人死后将骨灰投入河中,灵魂才能真正得到解脱。而寺庙前面的火化台,也是最尊贵的火化地方。  相似文献   

8.
古代印度法,指的是从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600年)到笈多帝国时代(公元320年到六世纪末)的奴隶制法,同时它也是以维护种姓制度为核心的种姓制法和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宗教法。宗教在古代印度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占支配地位。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是婆罗门教,因此古代印度法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婆罗门教法。古代印度法,无论在世界法制史上,还是在宗教史上,都有其特殊地位,在我国的外国法制史和宗教法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古代印度法的渊源及其发展,又是其中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尼泊尔佛教宗教社团组织的变化 尼泊尔佛教与喜马拉雅山以北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密.元世祖忽必烈通过其国师八思巴邀请阿尼哥率团前来北京从事佛教建筑营造.萨迦派僧人过着拥有家室的世袭生活,尼泊尔僧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僧团制度.其僧团有四种僧侣:圣僧(Bandya或Bare)—世袭的僧人;金刚师(Vajracharya)—密宗仪式咒师;古巴朱(Gubhaju)—普通祭司;乌达斯(Udasa)—出身商人的出家人.对普通信徒来说,他们均属僧侣阶层,但都过着有家室的生活.这是一种居于喇嘛教和印度僧侣之间的一种体制.尼泊尔佛教徒经历了长期的各种天灾人祸,并且学会了在喜马拉雅山以北国度寻求生存之法.部族山民沿袭他们代代相传的原始社会理想,佛教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印度宗教的分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个宗教大国,其99%以上的国民信仰宗教。本文以时间为线,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印度宗教的分期问题。文章认为,印度宗教史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初期”、“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现代时期”和“当代时期”。同时,文章还对印度教和佛教等印度本土宗教进行了概括性和阶段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南亚是世界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占世界总人口的20%,但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还不到2%。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在1961—80年的20年中,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每年只有3.5%,孟加拉国不到4%,尼泊尔最低,仅为2.6%。只有巴基斯坦较高,约5.5%。其次为斯里兰卡,在4.5%左右。  相似文献   

12.
姚卫群 《南亚研究》2009,(4):99-111
佛教和婆罗门教中的修行理论是两教宗教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的一些核心观念发源于印度古代圣典吠陀奥义书,在后世又不断丰富。两教的修行理论涉及宗教戒律及伦理思想的内容,也涉及禅定或瑜伽的内容,并且与两教的世界或人生现象的主要哲学观念相关。比较和分析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在总体上把握印度宗教文化的基本特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敏 《南亚研究》2011,(4):80-92
尼泊尔与印度的水资源争端是困扰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印度在处理与尼泊尔关系中的家长作风和利己主义行为、尼泊尔试图平衡印度影响的心理,以及尼泊尔政局动荡等因素是导致尼印水资源合作不畅的主要原因。由于尼印双方水资源争端的历史积怨,以及出于资金或技术方面的考虑,未来的尼印水资源合作有必要引入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印度中世纪的印度教帕克蒂运动是在印度历史上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的宗教运动。本文探讨了该运动的性质、起因及其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5.
种姓制度是尼泊尔社会结构的特点之一。它究竟从何时开始传入以及如何成为尼泊尔的一种社会制度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尼泊尔种姓制度的初级阶段尼泊尔的种姓制度源出印度。作为印度教社会基础的种姓制度 ,把社会上的人按照血统、婚姻和职业划分出不同的等级集团。大约在公元前 2 0 0 0年末 ,雅利安人从伊朗进入恒河平原。在人地生疏的环境里 ,雅利安人形成了一个对外隔绝的社会 ,需要在他们自己和非雅利安居民之间造成一个不可逾越的深渊 ,为此创立了专属的“种姓”。1 他们首先根据皮肤颜色隔绝出白色“瓦尔那”的雅利安人社会集团…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南亚研究》2022,(4):114-128+157-158
在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平队等传统援助相继遭遇“援助无效”和“彻底失败”等指摘之后,2002年“千年挑战计划”的推出一度为美国对外援助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然而,站在受援国立场,美国的国际主义动机更多被解读为“现代帝国主义工具”、“大国诱饵”以及“政治陷阱”。发展中国家对“千年挑战计划”20年的接受史几乎也是一部拒绝史,历史上多次发生突然终止、项目退款和中途退出等“重大变化”和“折中”。美国尼泊尔版“千年挑战计划”的本质是美国通过投放“战略诱饵”加强对尼泊尔进行内部控制的战略工具。美国尼泊尔版“千年挑战计划”落地的重要原因和背景在于尼泊尔大会党以及印度教民族主义力量持续不断增长,而尼泊尔的共产主义运动处于理论混乱和力量衰减之中。  相似文献   

17.
印度教社会中的婆罗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印度这个被称为“宗教博物馆”的国度里,生活着信仰世界上几乎一切宗教的人们,印度教占据着首要地位;在印度存在着的一系列传统社会制度中,种姓制度占据着主导地位。本文所要探讨的婆罗门,既是印度教的僧侣,又是种姓制度的最高等级,他们对于印度宗教和社会历史的影响之巨大,是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宗教僧侣或社会等级都无法比拟的。 本文仅粗略地讨论婆罗门在印度社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这种地位的变化。笔者相信,对  相似文献   

18.
第58届印度哲学大会,于1984年1月1日至4日在印度安德拉邦的瓦尔泰尔大学举行。与会者来自全国66个学术单位,多为高校哲学院系的学者,也有其他学科的专家和印度教的圣人。大会共收到111份简短的讨论发言稿。除大会全体发言外,会议按伦理学与社会哲学、哲学史、逻辑学与科学方法学、形而上学、宗教等学科分组举行。与会者对社会、伦理和宗教问题的兴趣,远  相似文献   

19.
全世界的许多人都认为印度是一个神秘的国度 ,即使是到过印度多次的人也觉得她神秘莫测。其主要原因大抵来自印度的宗教。印度以宗教繁多著称于世 ,众多的宗教共同铸成了印度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宗教自身的神秘性使得多样的印度文化放射出奇异的光芒 ,而在诸多的宗教中又有许多神秘主义派别 ,使得本已奇异的印度文化平添了一道道令人迷幻的色彩。印度的苏非派就是这样一个神秘主义教派。它是伊斯兰教的一支 ,已经在印度流传了上千年。唐孟生博士的博士论文《印度苏非派及其历史作用》最近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部书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伊斯兰…  相似文献   

20.
评《罗马教皇列传》祖国颂在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中,流传范围最广,信徒最多者当属基督教。基督教流传于世界五大洲,教徒分布在大约160个国家和地区,人数约占人类总数的1/5以上。这些信徒中,罗马公教──天主教徒又占了一半以上。众所周知,教皇是天主教的最高首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