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有人认为China(中国)一词来自中国的瓷器,因为它与英语中的china(瓷器)同形,只是作为专有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罢了。中国古代的瓷器世界闻名,西方人因熟悉中国的瓷器,用china(瓷器)来称中国似乎合情合理。还有人认为China一词就是汉语的“支那”。国外称中国为“支那”含有对中国的蔑视。1989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的  相似文献   

2.
早在13世纪,欧洲贵族就对中国瓷器视若珍宝。据记载,当时萨克森公国选帝侯奥古斯特大帝曾用一队骑兵和波斯商人换过48件中国瓷花瓶。但奥古斯特大帝并不满足把瓷器当艺术品收藏。他找来一名叫贝特格的化学家,让其仿制中国瓷器。经过无数次试验,贝特格终于解开了中国瓷器的秘密。1708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他成功烧制出一种白而透明的瓷。1710年,"Meissen 梅森"国立瓷器  相似文献   

3.
[摘要]清代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最初的临时租赁货栈和住所,发展到商行的设立,并与中国瓷商形成稳定的瓷器产业链和供销关系。欧洲著名艺术作品模板制作的瓷器和纹章瓷,成为热销的订制瓷。荷兰和英国是西销华瓷的重要集散地,中国瓷器主要通过集中批发拍卖的方式售出,行销欧洲各地。  相似文献   

4.
定窑考略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素有“世界瓷国”的称号。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在传统制陶和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了精美的青瓷器。到了晋朝,进而又烧造出瓷器的本色釉——白瓷。唐时,北方白瓷发展成为与南方青瓷并驾齐驱的一大瓷类。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当在宋代,时瓷窑辈出,官私窑竞立,瓷器造  相似文献   

5.
早在19世纪30年代,中国商人已把中国的瓷器茶杯打入欧洲市场。虽然其漂亮的外观、柔和的质地得到了欧洲人的认可,但不知为什么,欧洲人只喜欢看,却很少有人买。中国的瓷器商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放弃了欧洲市场。当时,一位中国瓷器爱好者和收藏者——日本的稻本一男,正在欧洲游历。他看到中国瓷器茶杯在柜台上束之高阁,也很是费解。  相似文献   

6.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中国既是瓷器的故乡,也是制造窑艺的发祥地。瓷器自东汉正式在中国问世以后,从晚唐五代开始,就作为独一无二的新兴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渐露头角。经宋元时代,其运销范围不断扩大,迄至明清时期,则已无远弗届,遍及世界五大洲了。中国瓷器源源不绝,大量而广泛地行销海外,除改善和丰富当地社会的物质生活和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中,中国清王朝中期的御窑瓷器一直是受业界追捧的辉煌经典。由于存世量稀少,品相雍容典雅,清代御窑瓷器精品历来被藏家和瓷器爱好者青睐。  相似文献   

8.
汉晋间中国陶瓷的外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魏两晋南北朝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也是中国陶瓷从釉陶向瓷器过渡和瓷器初步发展的阶段。汉代,始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釉陶达到相当水平,已经具备翠绿釉、栗黄色加彩亮釉、茶黄色釉和浅绿色釉等多种釉彩;而始于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在汉魏之际也终于衍变成为“真正的瓷器”。从此,两晋南北朝瓷器迅速进展,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郑州商代青瓷尊——我国最早的瓷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烧制瓷器的国家,中国的瓷器在国际上早负盛名。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觉着,我国的瓷器是同江南地区联系着。那里的瓷器,不但质地优良,而且时间也比北方要早。至于中原地区的河南,它拥有的瓷器,那怕是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很古老的瓷器,那也很可能是从我国南方运来的。其实不然,考古发现的新材料使我们不得不改变上  相似文献   

10.
雍正朝七年(1729)和十一年(1733)传办瓷器的件数有代表性。乾隆朝自元年至十年(1736-1745)传办瓷器较多.又以圆器为主。中国第一历史挡案馆存有乾隆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1763-1766)传办瓷器的档案.从中可计出瓷器的件数、烧成率和制价。传办瓷器的制价亦影响民窑瓷器的价格。传办瓷器在制瓷工艺的仿古创新中有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形制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特征。其内部结构及墓葬形制复杂多变,墓葬的方向也不一致,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叠压关系,各有阶段性特征。初步结论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带有自然崇拜色彩的祭祀中心。这是因为随葬品只有玉器和筒形陶罐而没有生活用具,墓向混乱,表明墓主人如生前般各司其职。它还是当地原始农业发达的表现和缩影,其形成时间延续了四五百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后半期是中国民族史研究的辉煌发展时期,新世纪应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少数民族历史开展研究,要加强对主体民族汉族历史的研究,并开拓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新领域,从而使中国民族史研究登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专科教育发展史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个时期对中国专科教育的历史进行简要论述,分析不同时期专科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总结不同时期专科学校办学的经验与教训,以期为当前专科教育的改革和专科教育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汉学家对中国的认识是认识中国的视角之一。费正清是公认的美国中国学的创始人,他以历史学家的身份研究中国,并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从而形成了他的中国观。《中国新史》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中国观的总结。费氏的中国观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以考古学领域发现为佐证,强调中国文化的连续性和同一性;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从美中关系的发展出发,强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留美教育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美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已有 10 0多年的历史 ,它作为中国留学教育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近代中国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回顾了中国留美教育从 1872年开始至今 10 0多年来的历史 ,从历史背景、形成原因、特点和历史地位等方面对留美教育的四次高潮作了历史性的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人们理解全球化和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走向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不断凸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在学术领域中百家争鸣,抑或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纵横捭阖,历史与现在的中国从来都是不容忽视的。伴随着新的档案材料、专著及文章的大量涌现,回顾半个世纪前的历史,追根溯源,加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美关系,特别是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研究尤显必要。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对美政策,有其必然性的一面,但同时历史的或然性是可以为该时段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的。  相似文献   

18.
老子无为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有重要影响,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在经济学说史上曾占据统治地位.比较两者思想,可发现共同之处.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同时从自己的传统和西方文化中获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对国家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历届政府对收回关税主权均作出了积极的努力。1925年10月26日召开的关税会议在中国关税自主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召开关税会议是北京政府的现实选择。社会各界对关税会议的批判及反对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各个政治势力的激烈交锋,对其目的须作仔细的分辨。  相似文献   

20.
李剑农:世界级大史学家--纪念李剑农逝世4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希安·波亚主编 ,美国纽约格林伍德公司 1 991年出版的《近代国际大史学家》一书 ,收录 1 80 0年以来各国大史学家 6 6 4人 ,其中中国 1 4人 ,李剑农是 1 4人之一。李剑农在史学上的主要贡献 :一是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的研究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所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曾译成英文 ,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和参考 ;二是开拓了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其《中国古代经济史稿》运用唯物史观 ,探求中国社会发展规律 ,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古代经济史著作。他的史学观点和治学经验 ,足资后学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