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谷继明 《中国民族》2023,(10):49-52
在群经中,《周易》撰作最早、时间跨度最久,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称,故《汉书·艺文志》将《周易》列在最前。它包括三个部分:卦象、卦爻辞、易传。狭义的《易经》,主要就指卦象和卦爻辞。《周易》之撰作“《易》本卜筮之书”,是历代不少学者对《易经》一书性质的判定。这话本身没大问题,但关键是在何种意义上理解“卜筮之书”的涵义。近代以来有学者认为,《周易》卦爻辞不过是殷、周时代占筮记录的汇集。  相似文献   

2.
<正>易道的随时变易,绝不是无意义的变来变去,而是以“生生”为其目的。《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变化,日月之周流,四时之往来,阴阳之消息,都是在不断地创生事物、成就事物。也就是说,易道之变化是要不断地生成万物,使天地万物日新又新,这就是天地的“盛德”所在。《周易》是中国古代“推天道以明人事”的经典,以天、地、  相似文献   

3.
《敕勒歌》,是关于敕勒族人民的颂歌。它描写北朝时期漠南地区广大敕勒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及其游牧生活。诗中描绘出一幅空阔无垠,景色如画的大草原景色。“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极言敕勒川水草畜牧之盛。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文学宝  相似文献   

4.
知识荟萃     
胡笳,最早流行于我国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中,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中原地区称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为“胡”,称其人为“胡人”;而“笳”,是指一种吹奏乐器。胡笳,也就是胡人吹奏的乐器。元代成吉思汗率部征战疆场,战事纷繁,胡人常在马上“鸣笳思乡”。经查阅《元史·礼乐志》、《清会典》、《承德避暑山庄清代宫庭、寺庙音乐》、《赤峰雅乐》等历史资料,参考赤峰市元  相似文献   

5.
“蚩尤”一词,考《尚书》、《大戴礼·孔子三朝记》、《帝王世纪》、《国语·楚语》、《春秋元命苞》、《逸周书》、《管子》、《山海经》、《诗讦》、《史记·五帝本纪》、《史记·律书》、《淮南子》、《尤鱼河图》、《盐铁论》等所载,“蚩尤”都只是一个人名,不是族名。汉以后诸书,对蚩尤只作为“战神”词祀。《太平御览》、《水经注》、《十三州志》等则是记载蚩尤坟墓所在。  相似文献   

6.
舞蹈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有艺术性的行为表现,一段优美的舞蹈讲究的是舞蹈本身所传达的艺术情感,舞蹈者将自己的情感都通过动作来体现。而近年来我国舞蹈风格的发展更是融入了多种元素来体现主题的活动情感。《周易》是我国一本富含哲学意义的古典名著,是我国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之源,古人的思想都集中体现在《周易》里,可以说,《周易》中有很多哲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很多人都把它当作一本提升自身智慧与能力的书。而《周易》中的文化精神也是人们要学习的,舞蹈者通过自己的舞蹈来体现《周易》中的哲学精神,来体现《周易》之美。《周易》之美体现在哪里呢?有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周易》这本书讲了什么,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将《周易》中传达的思想内涵融会到舞蹈表演当中,用舞蹈动作的表现来体现《周易》之美,是每一个文化传播者要做的。本文探究舞蹈者的《周易》之美,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智慧文化,提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舞蹈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有艺术性的行为表现,一段优美的舞蹈讲究的是舞蹈本身所传达的艺术情感,舞蹈者将自己的情感都通过动作来体现。而近年来我国舞蹈风格的发展更是融入了多种元素来体现主题的活动情感。《周易》是我国一本富含哲学意义的古典名著,是我国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之源,古人的思想都集中体现在《周易》里,可以说,《周易》中有很多哲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很多人都把它当作一本提升自身智慧与能力的书。而《周易》中的文化精神也是人们要学习的,舞蹈者通过自己的舞蹈来体现《周易》中的哲学精神,来体现《周易》之美。《周易》之美体现在哪里呢?有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周易》这本书讲了什么,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将《周易》中传达的思想内涵融会到舞蹈表演当中,用舞蹈动作的表现来体现《周易》之美,是每一个文化传播者要做的。本文探究舞蹈者的《周易》之美,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智慧文化,提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基本特点和发展三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史学,有记述边疆各民族史事、社会的传统。近代边疆危机的出现与加深,边疆史地之学兴。于是对辽、金、元三史的研究蔚成风气,而《皇朝藩部要略》、《蒙古游牧论》、《朔方备乘》、《西伯利东偏纪要》等北方史地与民族的著作,可以说开了近代边疆民族研究的先声。 1902年梁启超先生发表《新史学》一文,可谓中国史学史乃至整个中国学术史发昏震聩的一大变局。在该文《历史与人种之关系》一节,他指出:“历史者何?叙人种之发达与其  相似文献   

9.
一在《隋书》卷八三《党项传》中记载有:“牧养犛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穑。”《通典》卷一九○《党项》条云:“不知耕稼。……以犛牛、马、驴、羊、豕为食。”又说:“不事生产。好为窃盗。常相陵劫。”总之,除了谈隋、唐时代的唐古特原来过着游牧生活外,再没有谈别的。另外,从《通典》前述条中所传唐古特诸部族的人口:“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来看,在记述其人口数字时,特别使用了“骑”这个字眼,这与其说是表示  相似文献   

10.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真正意义上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则来自于西汉时期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对于广大的劳动者而言,小康就是能够过上一种温饱的生活,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曾是无数普通老百姓的最高理想。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首次用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小康社会”来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出了“小康社会的设想”,并把它当成中国人民二十世纪末的奋斗目标。但是,与古代相比,今天的小康社会已经有了全新的诠释,并被注入了…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族古称“袁纥”、“韦纥”、“回纥”、“回鹘”等。维吾尔族的先民是一个游牧民族,《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五记载:“回纥……其象微小,其俗骁强。……无君长,居无恒所,随水草流徙。”《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上也记载:“其人骁疆,初无酋长,逐水草转徙。善骑射,喜盗钞……。”公元840年,回鹘举族西迁,遂逐渐由游牧型经济向定居的农耕型经济过渡,开始“除去其游牧生活,而成所谓城郭之民”。现在的维吾尔族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民族,畜牧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已不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维吾尔族文化已粘附上了一层畜牧文化的色彩,畜牧文化在维吾尔文化中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拟从语言的角度对维吾尔族的畜牧文化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2.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每个民族也必然会产生具有本民族风格的乐器。建国以来,在我国古代百越地区出土和收集了大量古代錞于,显然,这应是古代越族的乐器。 史书对于錞于的记载甚少,其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周礼·地官·鼓人》说:“以金錞和鼓”。郑注:“錞,錞于也;圜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先秦称铜为金,所谓“金錞”,就是錞以铜为之。其次,《国语·晋语》卷十一载:“赵宣子  相似文献   

13.
史籍在记述南方古代民族之种类时,曾多提到俚人。《北史》卷九十五“论曰”:“南蛮”种类非一,其流曰蜒,曰獽、曰俚、曰僚,曰(?)。《隋书·南蛮传》重叙上述种人之后,指出其古“先”所谓百越是也。这一记载反映,俚人是我国南方古代民族中的重要部分,她曾经长期活跃于历史舞台,对我国南方社会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六朝以来岭南俚人的有关问题,略述管见,以就教于各位同志。一、关于“里”、“俚”、“黎”称称岭南古代少数民族曰俚,始于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其载曰:“广州南有‘贼’  相似文献   

14.
天骥龙麟说     
“天骥龙麟”这句话,本是后凉创建人吕光赞誉当年龟兹马的一句名言。龟兹,即今新疆库车县。新疆出名马,不仅是龟兹,其它各地也有所产。据《北史·高昌传》说,高昌国(今吐鲁番)也出名马。高昌马和龟兹马虽然享有很高声誉,但要和伊犁马、焉耆马相比,又相形见绌了。特别是伊犁马的名气,比高昌马、龟兹马要大得多。伊犁是古代乌孙国的故地。乌孙在西域三十六国中,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国中人民以游牧为生。《汉书·西域传》载:“乌孙国……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公元前119年,汉朝政治家、外交家张骞第二次  相似文献   

15.
前言蒙古族的经济基础,不肖说基本上是游牧,但同时狩猎在经济上也至关重要。从经济方面分别掌握游牧和狩猎的不同点,并同时掌握其相互关系,这两者对理解蒙古族的经济基础是一个基本问题。就古代而言,如何理解它们的这种经济基础成为掌握蒙古帝国建立和发展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当苏联学者符拉基米尔佐夫汇集其名著《蒙古社会制度史》之际,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此后,他的观点继续对蒙古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侗款制试探     
一、侗款制度侗款是侗族社会的基本制度,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部落议事会”。侗族的村落基本上是一姓一寨或数寨一姓,即是不同姓也是有婚姻纽带联接在一起。因此,侗款也就是一寨或数寨氏族的联盟。若干个小款又可以结成一个大  相似文献   

17.
长江源区游牧文化中的精髓——民间文学,其中尤其是新发现的《格萨尔王传》与艺人,对于研究长江源的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为人们进一步研究“长江源文化”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特征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8.
羌族舞蹈:古老而优雅的肢体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壮 《中国民族》2008,(1):60-61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羌族自称“日玛”、“日麦”、“尔玛”或“尔麦”,其意为“本地人”。羌族在古代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现在大都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羌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先自东向西、后自西向东的迁移过程,最后落脚在岷江上游一带,形成相对闭塞的聚居区。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古代西北民族的“辫发”与“断发”问题,程溯洛教授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发式考略)一文(载《新疆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中曾加以阐述。本文试图在程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再作一较全面的论述,从而揭示古代西北民族在文化交流中的相互影响,并分析辫发与断发在北方及西北民族中普遍流行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0.
蒙古人的一部历史文化档案──评《游牧文化》波·土默特夫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邢莉女士所著《游犹文化》一书,今年3月已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全书39万字。内容涉猎了蒙古族的游牧、狩猎、贸易、服饰、饮食、居室、交通、生诞、婚丧、节庆、礼仪、教育、科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