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现曾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9-72
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发端于夏商 ,终止于明清。从三公到三省、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夏辽金元复式体系、内阁、军机处 ,经过萌芽、初步成形、磨合、继续探索、成熟高峰等阶段 ,在轮回反复的演进中一步步弱化相权、加强王权 ,由开府施政过滤到参议辅政最终被君主专制统治所奴役。 相似文献
2.
魏向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中晚唐时期的宰相制度,是在唐玄宗时期建立的宰相独断制的基础上演变的,其演变方向,主要有二:一是皇权通过健全宰相内部互相制约的功能,主要是建立了延英殿议政制度,来避免相权太重的弊病,二是主要在宦官系统中建立对行政系统直接干预和控制的枢密使制度,来达到控御相权的目的。结果是使得中晚唐时期的相权日益陷入不健全和不完整的境地,导致中央政府统治权威的丧失和国力的日渐衰颓。 相似文献
3.
宰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机构和名称因朝代的不同而不同。古代宰相制度演变有以下特征:宰相职位的非世袭性;宰相之权的非独占性;宰相机构和名称的非固定性;宰相参与决策,以辅佐天子为己任;宰辅制度的发展变化始终围绕皇权进行等。我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原因,一是由于皇权与相权之争;二是由于在新形势下,为了提高统治效益及质量,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不得不对宰相制度做出一些改革。 相似文献
4.
略论先秦宰相制度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乃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1-87
宰相最早出现于战国典籍中,主要指中央政权机构中辅佐君主的首辅大臣,是相、相室、相国和丞相的泛称。自汉代始,学者就一直以相名官的标准来衡量宰相出现之始,春秋、战国、秦代起源说的提出就是由此而来。若究其实际,宰相起源应与春秋以前作为职司存在的相密切相关,又和周代家臣制度有直接渊源,它的出现实质上是以集权为特征的君主专制政治取代宗法贵族政治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论唐前期宰相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宗才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本文认为唐代自太宗起为加强皇权已开始采用多种措施分割相权,主要表现为;尚书省地位被降低,退出宰相机构;大量引入参政宰相,分割中书门下宰相职权;政事堂秉笔值班制度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6.
戴显群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3):64-68
五代时期朝代更迭频繁 ,政局动荡不安 ,对宰相制度产生很大影响。五代宰相的名号和机构基本上沿袭唐代 ,其一大变化是宰相的品级得到统一固定和提高。五代宰相的权力遭到枢密使、翰林学士和端明学士的侵夺和分割 ,受到极大限度的削弱。五代时期不乏有一些颇有作为的宰相 ,但从整体上看 ,平庸之辈居多。 相似文献
7.
略论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燕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4):34-37
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宰相制度,是一个联结封建政治制度整体结构各个部分的中心环节,是联结皇帝制度与官僚制度的关键因素。文章对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及宰相制度的特点与演变过程做了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8.
西汉初年,丞相总揽国家财政。为制约丞相财权,皇帝先后在相府设计相、司直以制约,并以御史大夫分解和监督相府财权,还通过直接控制部分国家仓库来加强对国家财政的控制。在调整国家财政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职能庞杂的少府被分解,最终成为单纯的皇家财政管理机构,真正实现了帝室财政和国家财政的分离。皇帝的秘书机构最终也取代了相府各曹,成为国家最高财政管理机构——度支尚书。原来分管国家财政和帝室财政的大司农和少府最后演变成为国家财政的具体执行部门。最终在唐代形成了以户部为中心的新的财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志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6-59
梅花在《红楼梦》中有突出的表现,这说明曹雪芹有爱梅情结,喜爱梅花。他在梅花里不仅寄寓了自己的人格理想,而且还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还在对梅花的喜爱里饱含了对江南"旧家"生活的留念之意。 相似文献
10.
雷炳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61-65
清代的爵位封赠作为一代制度始创于天命年间,由于清初爵位封授、晋升与清代开基立业相攸关,因而在清初较长时间内存在着武职、封爵混一局面。爵位的阶升制与武官的晋升法则颇有不谋而合之处。封爵的袭次变化暗示出爵主的身份地位和军功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李荣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4(1):84-88
秦朝正式确立宰相制度。两汉时尚书台职权大增 ,逐渐取代三公。魏晋南北朝时 ,三省制初步形成 ,经隋朝的发展 ,在唐初走向了成熟。经五代十国至北宋 ,二府三司制最终确立。元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明初废丞相 ,不久设内阁辅政。明清内阁有名无实。宰相制度演变具有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不断压抑相权以加强皇权、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分权后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的特点。宰相制度演变的原因在于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各种政治力量的变化 ;客观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孙靖国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36(3):87-89
唐朝初年平定东突厥后,为利用突厥部族的战斗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周边形势,从而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羁縻府州制度确立后,也的确为唐朝提供了兵源,解决了兵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露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5-77
搜查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7种侦查手段之一,是国家机关代表公权力收集犯罪分子罪证、查获犯罪嫌疑人、揭露证实犯罪事实、有力打击犯罪行为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刑事侦查作为一种高度强制性的国家权力,是对公民某种受宪法保护空间的一种侵入,其实质是公权力和私权利的一种对碰,完善的形事搜查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平衡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和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所以,很多国家都从宪法的高度上严格的控制搜查制度,以求在最大范围内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4.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10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典型的两大战役,前者为曹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后者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可以为后人提供四点警示:一是战争双方统帅的智能、度量和指挥才能对最终的胜负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二是强势一方若轻敌冒进,弱势一方若避免力战而以智谋敌,则会使强弱形势发生逆转;三是对峙双方的阵营内部是否团结,也是战争胜败的重要原因;四是火攻战术的成功运用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吴晚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93-96
清初国家的统一 ,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为粮食贸易的兴盛提供了条件 ;人口增长、农村经济多元化、市镇人口的增加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 ;就长江流域来说 ,下游与中上游不同农作物种植区域的形成 ,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对宽松的粮食贸易政策 ,便利的水运交通等 ,进一步促进了粮食贸易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向海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1-4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学的奠基人 ,他在民初十年经历了由佛转儒的心路历程。本文从他个人的秉赋、维护传统文化的使命意识以及他父亲自杀这三个方面对他思想转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揭示出梁漱溟由佛转儒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郝秀霞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Z1)
40年代末,作家沈从文终止了他辛勤耕耘几十年的文学园地,转向文物研究,从此与创作无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跟作家对个人与时代关系的认识,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不同理解,以及与四五十年代政治环境的强行裹挟有关。另外,沈从文与古代文物的结缘也为他转向文物研究提供了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8.
19.
自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由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农村经济增长趋缓。究其原因:家庭分散经营是一种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引导农民走集体统一经营这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近代塞外生态环境退化的人为原因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6):93-96
塞外草原生态退化与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移民开垦存在着深刻的因果关系。首先,以干旱环境为主的内蒙古草原,属于生态脆弱区,农进牧退本身就是生态失调的反映。其次,移民耕垦方法极其粗放,四处游耕,频频撩荒,这种掠夺式开垦加剧了土地沙化。特别是以挖甘草为主的药材"淘金潮",大面积毁灭宝贵的沙生植被,对草原生态的破坏更是致命性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