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2—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以全要素生产率和全球价值链攀升等指标衡量的企业高质量发展;从长期来看,这一政策效应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来实现的。上述结论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为推动中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深入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开拓出一条贯通沿线国家、区域共同繁荣的共赢之路。本文首先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起源及其发展的三阶段,其次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指出“一带一路”是当前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顶层设计,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外交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体现。接着概括了“一带一路”的主要成就与挑战。成就涵盖政治、经济、人文、生态等多个领域。挑战主要来自美西方国家、澳印日等国、东道国以及中国自身内部四个方面。最后,扼要分析了新阶段“三大倡议”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并针对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顾佳赟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2):120-127
2016年以前,柬美关系基本上保持了稳定。但自2017年初以来,柬美两国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两国关系有趋冷的倾向。这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亲华以来东南亚国家纷纷加强与中国友好关系的大趋势保持一致,可以认为这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挫败。其实,“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身就是冷战思维的一个产物,为的是维持其霸权的一己之私,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大趋势、大格局格格不入,注定不可能成功,相信东南亚各国人民能够看清。柬美关系的趋冷客观上有利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顺利实施。然而,在中美对弈东南亚的棋局中,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柬美关系仍存在很大的变数,这给“一带一路”合作带来潜在的风险。我们可以从分析柬美之间的利益关切入手,分析造成柬美关系趋冷的原因,并从中查找风险点,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影响。文章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起源和目标,并概述了欧洲在倡议中的地理、历史和经济位置,详细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机遇,包括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文化交流的增强以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推动,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挑战,包括经济竞争压力、政治价值观的差异和安全与法律问题;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匈塞铁路项目、亚得里亚海港口项目,展示了这些项目在欧洲的实施情况以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总体影响,并提出了欧洲应对挑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曹亮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7-30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新诠释。它与马歇尔计划都有对外援助的内容,但二者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时代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产生在冷战时期,而"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代中国为了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而提出的。第二,战略目标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第三,实施手段不同。马歇尔计划是靠援助欧洲来称霸世界的,而"一带一路"倡议主张采用和平方式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第四,作用影响不同。马歇尔计划促使战后的西欧唯美国马首是瞻,目的是反苏;而"一带一路"倡议打破了意识形态的界限,引领各国摆脱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30-34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河南省作为"一带一路"的中心节点,"一带一路"倡议为河南竹编文化产业构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背景下,河南竹编文化产业发展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河南竹编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下,做好民族文化传播工作,不仅有助于挖掘民族文化财富,还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但从实际来看,民族文化传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民族文化传播积极性不足、采用方式较为落后单一、文化传播平台较为欠缺等,对民族文化传播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新时期下要注重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采用极具针对性措施进行优化改进,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同时,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也能得到有效传播与弘扬。鉴于此,本文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文化的传播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54-160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于理工科人才主要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服务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理工科人才走出去和请进来提出了新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继续加强理工科专业教育培养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角度解释中美贸易争端具有正当性。 针对中美贸易争端中的 “修昔底德陷 阱”, 通过提高美国对抗成本或降低美国贸易损失的方式说服其提前终止博弈, 此国际关系领域的动态博弈 模型具有短期内避免中美贸易战爆发的理论意义, 但长远来看无法解决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根本问题。 “超 全球化” 形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所主导道路的产物, 与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 “全球化+国家自治” 难以兼 容, 因此欧美国家表现出回归 “国家自治” 的逆全球化趋势, 中美贸易争端正是中美两国全球化发展道路 的对抗性所引发矛盾之表现。 实现世界经济由 “超全球化” 向 “适度全球化” 的平稳过渡, 是中美贸易争 端跨越 “修昔底德陷阱” 的关键。 中国承担着全球化维护者、 实践者的角色, 应当为全球共识积累及全球 治理规则生成提供国际公共平台。 软法语境下的 “一带一路” 倡议能够提供平衡全球化与国家自治的全球 治理供给, 补充现有多边机制规则生成路径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
史冬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99-108
当今世界围绕全球化出现了两幅充满张力的图景:一边是西方主要国家兴起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另一边则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初见成效。在全球化进程面临这种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代表了一种新型全球化模式的探索性方案。通过追溯全球化的历史痕迹可知,这一概念具有历史阶段性和时代性表征的特点,自西方诸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而主导现代全球化进程以来,体现出霸权性和同一性的特征。因此,所谓逆全球化的兴起并非对全球化本身的抛弃,而是对西式全球化导致的世界失衡发展困境的反思。而“一带一路”在基本内涵、路径和存在逻辑上都有另一种不同的呈现,在异于西式全球化的同时力图超越后者的困境,针对当代世界谋求多元共同发展探索一种更为均衡普惠的全球化模式,并以此回应逆全球化的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弛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6(1):50-59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势不可当。话语权博弈是大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合作话语权领域却面临一定的困境。从依附论的角度看,国际合作话语权领域仍呈现鲜明的“中心-外围”的依附结构,“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在范式、理论、价值、传播等维度均存在对美西方等“中心”国家的“话语依附”。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在提供实践场域、供给理论养分、搭建交流桥梁、壮大传播平台等方面为磨砺和增强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变革国际合作话语体系的不平等格局、提升中国话语权的事业仍任重道远。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第二个十年,中国应将国际合作话语权建设作为未来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完善理论建设、凸显价值追求、开展话语对接、优化话语传播等路径,着力提升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的影响力,助力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对美西方国家的话语依附,共同为实现新型国际合作积极发声、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2.
《国际论坛》2021,(4)
能源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合作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引擎。在中东欧地区,三海倡议所倡导的南北能源走廊计划与一带一路的能源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三海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能源储备和消费市场以及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都是一带一路值得展开合作的具体领域,三海地区自主发展的需求与俄罗斯寻求能源合作伙伴的意图客观上也为一带一路与三海倡议开展能源合作创造了机会。由于三海地区历史上长期处于周边大国影响和控制之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受限,整个三海地区的发展速度缓慢,难以承接一带一路带来的大型能源合作项目。在美俄三海能源博弈十分激烈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与三海倡议的能源对接合作将面临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14
研究任务从根本上规定着学科的建设方向,是学科建设成功与否的主要判定标准,指导和约束着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必须首先明确其研究任务。认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的发展规律。分工合作在经济行为中的基础性地位、新型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以及全球价值链的亟待重塑,都要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发展规律。这一研究任务的确立将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进而在理论和政策层面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常态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和繁荣。金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资金融通的重要桥梁,支撑着各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金融外交作为整体外交的重要一环,保障着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化和有效执行。作为金融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金融合作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中国深度参与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工具。当前,以分布式技术、互联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金融科技产业快速崛起,正逐渐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导者。在这一新浪潮中,应该厘清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分析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承刚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8(4):70-78
在当前国际环境动荡,经济增长由高速逐渐转为中低速的宏观背景下,寻求新的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及贸易增长点,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东南亚地区气候宜人、政局稳定、土地及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桥头堡,也是中国农业走出去的重要国际阵地。而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农业合作,首要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尤其是土地流转问题。本文以柬埔寨为例,通过744份调查问卷,分析了东南亚国家典型农村家庭的农业经营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考察了其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总体上柬埔寨农户土地转出率不高,仅为32.7%,其中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经营状况及社会服务均显著影响了农户土地转出意愿。有效处理土地问题、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融资模式创新并设立专项合作基金是保证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德国积极加入亚投行,成为创始成员国和最大的域外出资国,但同时又持谨慎态度,"中国威胁论""地缘战略论"日益增多。借助国际信任理论从国家精英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对德国立场分析发现,德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植根于德国不同层面对中国的认知和信任程度不一致。德国总理多次访华,积极支持中德扩大合作;德国商界从务实合作中获益匪浅,但随着中德在高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加剧,德国商界担心自己的技术优势被超越,合作的意愿有所动摇;德国外交部、议会等机构强调西方价值观,认为"中国模式"带来制度性挑战,担心中国会走上霸权之路。由此可见,德国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更多是基于理性的利益考虑,中德之间缺少基于共同价值观的、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民意基础。对此,中德之间应当加固现有合作,寻求更多共同利益;同时更应当加强机构间交流与对话扩大共识,加强中德人文交流,在上下两个方面塑造共享理念,产生积极的身份认同,减少德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加强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五个必由之路”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遵循“共同—共通—共融”的逻辑理路辩证审思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不仅有助于二者关系的综合诠释和真切传达,还有助于二者相互促进,合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生成逻辑的内在契合性构成了辩证审思的共同点;中国向度与世界向度价值意涵的高度耦合性构成了辩证审思的共通点;“五个必由之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五维观照构成了辩证审思的共融点。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22年拉美主要国家阿根廷正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逐步走深走实。尽管如此,拉美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并不相同,同为拉美大国且与中国经贸合作持续深化的巴西尚未表态,这一现象与中国同拉美国家持续深化合作的现状和愿景相悖,表明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存在差异。从拉美学者对“一带一路”的差异化认知入手,分析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差异形成的原因,从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的深入发展提供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境外经贸合作区可以有效规避企业向“一带一路”国家“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宏观的中外关系不稳定、中观的商业环境不确定以及微观的工程项目管理和实施规则不熟悉等风险。为了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深入研究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现状、主要特征,并提出促进其可持续深入发展的对策,运用文献调查和比较研究的分析方法,通过已有新闻、报刊、文献等资料的查阅与整理,对截至2016年9月通过商务部、财政部考核的20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归纳。研究发现,当前境外经贸合作区多以中方企业主导投资建设,产业结构以中低端产业为主,主要分布于亚非发展中国家,入驻行业类型有集群发展趋势,在合作机制、产业定位、盈利模式、配套体系等方面面临困境。研究表明,在促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可持续发展上,应健全中外双方顶层设计和基层协调,奠定制度保障、积极吸引外方参与建设和运营,强化中外优势互补、完善相关的配套和支撑服务,便利合作区专注发展、创新合作区转型发展,提升合作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PSM-DID方法检验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并购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并购有助于母公司技术创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对母公司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表现为对高科技企业、第三产业、非供给侧改革行业和东道国经济基础好的跨国并购对母公司技术创新效应更佳,而第二产业的跨国并购却呈现显著的抑制效应;尽管第二产业呈现抑制效应,但第三产业正效应弥补了第二产业带来的负效应。从技术需求动机看,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均能实现技术创新,只有具有知识储备的高科技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才能促进母公司技术创新;从市场需求动机看,以满足当地市场为目的的跨国并购能促进母公司技术创新,其中高科技企业的跨国并购对母公司技术创新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