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现代哲学的视角看,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具有丰富的制度批判思想。马克思企图通过这种制度批判来实现他的真正的理想和追求,即人的解放。而该著中马克思把制度批判与人的解放初始链接起来。这也使马克思从此走上历史唯物主义道路,并成为其全部理论的线索、立场和诉求。  相似文献   

2.
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学界对公共卫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其实百年前,马克思就曾对资本主义的公共卫生问题展开深度批判。对资本主义公共卫生问题的揭示,是马克思公共卫生批判的立足点,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恶劣的生活环境、糟糕的饮食状况和肆虐的霍乱疫情;进一步剖析出资本主义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根本成因在于资本逻辑,体现在资本对工人的奴役,资本主义公共卫生治理的局限性以及资本主导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公共卫生问题化解的根本之道在于以人类解放为目标指引,依靠无产阶级的主体力量,以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公共卫生批判对当今的公共卫生治理仍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涉及社会制度保障、人民至上理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在茅盾文学奖中,历史题材的作品显示出了特别的优势,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基本上囊括了新时期以来经典的历史小说。由于历史题材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祛除了书写的诸多顾忌,给作家创造了至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加之思想的解放,尤其是西方各种各样的历史主义潮流启开了国人的心智,由此扩大了茅盾文学奖的审美视界,也丰富了它的历史诗学并通过时间的进步性、多元的历史观、历史的理性化与辩证化、历史的能指性等多个方面呈现出来。这种历史诗学及其叙事既使茅盾文学奖赢得了鲜明的个性,但也产生了一些争议,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第一次颠覆了西方哲学史两千多年的形而上学传统,完成了伟大的哲学革命,同时也开创了一种不同于意识哲学的现代性批判范式,那就是“资本现代性批判”,它深入社会存在的层面根本性地解决现代性问题,揭示资本的形而上学奥秘。其具体内容又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对资本改变了社会存在形式以及人们的生存方式的批判;其二则是对资本对意识形态的中介与干预的批判,表现为对拜物教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克思通过对宗教的批判、对德国现行制度的批判和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提出了人的解放这一伟大的历史命题。深入的文本解读和思想梳理表明,马克思的批判至今对于我们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批判理论虽然继承了启蒙的理性观念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意识,但是它也标志着对理性和革命问题的重新反思.不管是将革命使命赋予理论自身还是托付于艺术实践,也不管是寻找新的革命主体还是追求理想的谈话环境,批判理论都是从对现实的分析和认识之中表达社会的激进变化和人的解放兴趣的,这也标志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重建.虽然批判理论并非统一性的思想,但是批判理论家都有一个更好的世界的构想.它并不仅仅局限在一个虚构的乌托邦上,而是可以变得更为激进,因为理论仍然趋向于具体的社会行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马克思从形而上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可能性、现实可能性与必要性.阐述了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政治经济学解构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指出了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使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进入到现实领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内蕴了对资产阶级旧社会的精神性存在的否定和扬弃的文化批判,尤其是通过宗教批判揭示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历史与现实,激发无产阶级实践性地变革旧社会,其价值旨归在于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9.
德里达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在世人熟视无睹处从马克思文本中拈出个幽灵学,从神出鬼没的幽灵性来对抗在场形而上学及其种种政治变形。德氏认为,只有从根本上解构马克思主义存在论,使之彻底摆脱传统的阐释模式与政治形式的纠缠,才能真正忠诚于诸多马克思主义精神之一种,即激进批判与解放允诺。然而,德氏的这番解构恐怕并没有解答马克思主义如何道成肉身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叙事这一概念的提出是针对经典叙事而言的.后现代叙事大胆抛弃了叙事研究强调客观性与普遍性的学科想象,开始深刻质疑叙事模式中是否存在着所谓具有普适性的隐含结构.其实,在进行后现代叙事的解读与阐释中必须崇尚读者在意义生成中的主体作用.当前,叙事弥散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叙事无处不在的语境下,叙事成为人得以确证自我表现存在的逻辑前提.为了应对社会变革对传统学术范式的挑战,后现代叙事理论开始移情于跨学科研究,它以一种充满批评意识的分析方式介入到充满压抑、压迫与对立的现实生活场域,从而呈现出研究的开放性和对既定制度的批判性.无独有偶,批判话语分析(CDA)也批判性地对语言进行跨学科甚而超学科的研究,但它不以语言的内在结构和功能为研究目标,而是通过语言分析来剖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可以说,把后现代叙事理论与CDA在以语言为共同学术基点的语境里加以系统连接,为社会分析开启更为新颖的阐释空间和拓展更为宏阔的研究视阈提供了可能,进而有利于造就一种多元共生的理论格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潜在地遵循“宗教批判-政治批判-人的解放”的逻辑,通过批判宗教、政治,将其最终归宿点诉诸于批判的终极旨趣,即人的解放问题,更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和康德哲学都会被学界称之为“批判哲学”,但二者的“批判”却有着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用意。二者哲学的内在联系表现在马克思将康德哲学对“理想的批判”转变为对“现实的批判”,而其主要差别在于“批判”的本意、对象、目的、方法及结果的不同。通过比较,才能清晰地看到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是吉登斯思想体系的重要研究议题,而解放政治又是吉登斯现代性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生活政治一起构成了现代性政治范式中两个相关联的维度。本文探讨了吉登斯的解放政治思想,在阐释解放政治的思想来源、概念蕴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吉登斯关于解放政治的批判,包括解放政治所隐含的"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功利主义的价值态度"、解放政治的不彻底性、解放政治在道德和情感领域的失效、解放政治自身的"悖论"、解放政治所致使的问题域,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简要评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终极旨归就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而对人的幸福问题的关注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主旨。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现实生活状况的反思和解构中,批判了以往哲学家们对幸福概念的抽象的、虚幻的理解,从关注现实生活世界的维度出发,积极探求为实现人类幸福之路的真实可靠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学进行批判的时候,是从主体性原则出发的。从主体性原则出发也就是从“人”出发。这种主体性原则首先表现为经济学批判所具有的“哲学本性”。其次,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以及商品拜物教的经济学批判。在这些经济学批判当中都贯穿着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在欧洲的发展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个人主体的丧失,人与物的关系的翻转。资本主义在解放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的同时,造成了以物的依赖性为主的人的独立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着对人类未来深切的担忧,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基于此,马克思用价值尺度衡量资本的发展,探寻人类解放的可能性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犹太人问题>的写作适逢现代性的兴盛时期.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比较系统地对"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这其中,宗教的神学解放和政治解放是在批判的现代性视域中进行的,而宗教的世俗解放和人类解放则是在现代性的批判视域中展开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思想的研究者们一般认为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就是消灭阶级、消灭国家、消灭压迫和剥削,然而,并没有指明其后的更深刻的原因。通过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人类解放理论的提出及其为人类解放理论确定的任务以及人类解放的力量、条件、实现方式和未来理想的重新解读,便会发现,究其实质,马克思提出其人类解放理论,是基于他对其所处时代的资本统治的根本性质的把捉;是针对资本的统治及其所带来的现代性困境;是为了把人类从资本统治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以“资本”这一范畴将现代性概念化,并将资本逻辑领会为现代性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也正是紧紧围绕资本逻辑的分析来展开的。资本的竞争与增值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如何在实施资本原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大现实难题。破解这一难题,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