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世纪后期美国农业现代化对农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期美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对农民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农业商品化、专业化和机械化的迅速发展,使农民从以往的宅地小农分化为利益不同的各个阶层;另一方面,由于垄断资本的控制以及联邦政府执行牺牲农场主利益的政策,这个原来在经济上独立的阶级呈现出社会地位整体下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美国农业政策和农业现代化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全面介绍了美国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以家庭农场为主的高度商业化农业的特征,展现了美国通过采用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技术,改善与增加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产水平,把在工业部门中先发展而后成熟的管理办法、经验引入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及技术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的全貌。  相似文献   

3.
19~20世纪美国儒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学术探索》2014,(1):111-115
近现代美国的儒学研究从19世纪的新教传教士开始,经过20世纪上半期专家学者的探索研究,到20世纪中后期逐步发展成熟,成为海外儒学研究中心。美国学者从西方哲学认识论角度出发研究儒学及其发展,对于儒学向现代转变和现代性的阐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增进了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美国经济现代化的世纪回顾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美国经济的增长是全球最快的。美国经济发展的过程 ,既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 ,更出于其体制中的积极因素 ,以及适当的经济政策。本文全面总结美国经济的百年表现及其主要经验 ,认为科技发展、对外贸易、政府的合适调控是最重要的。后起国家必须注重集约型经济增长 ,才能促使经济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市场革命概念的提出;19世纪上半叶美国市场革命的背景:<禁运法案>的实施和1812年战争,农业发展,交通革命;市场革命的主要表现;市场革命社会影响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为浙江进行深层次的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机遇.浙江农业结构调整要走出小打小闹的传统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农业资源,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要依靠新的农业科技进行品种创新并诱导市场需求的形成,引导农民将生产要素投入边际报酬较高的优质高效农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通过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等的变革,率先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本文阐述了农业的历史演变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如何根据中国国情,借鉴世界农业发展的经验,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1865~1914年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科学化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既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原材料,又使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能够从农业部门中分离出来,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其次,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专业化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最后,农业生产社会化推动了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销售、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9.
美国中西部从不毛之地发展成为现在的全美经济中心,成功之处很多,但外来投资对中西部开发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投资与开发两者相互作用,互相依赖,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共同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这种互动关系也使美国中西部的开发成为了典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概念内涵不断更新、充实和演进的过程进行了理论归纳,并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描述了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动力.在对世界有代表性国家农业现代化条件和模式进行充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和国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罗斯福新政是和平时期政府对经济实施的大规模干预.新政所实施的农业调整措施.在农业的电气化、机械化、农村通讯和农业农村的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农业的现代化.罗斯福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推动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启示: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在区分物品种类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不同的支持措施.并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根据农业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农业政策,从而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美国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农业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农业政策应科学合理、有法可依;建立健全的农业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建立农业结构调整支持体系,建立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实行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新英格兰农村存在外包制,某些产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被送往农村、利用农村廉价的劳动力来完成制造,棕榈叶制帽即是其一.盛行背景主要是因为农村家庭纺织业衰落,有了空余的劳动时间,贫穷农村家庭需要钱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包制的特征有:商人的作用和地位突出;制帽者大多很贫穷;制帽工资低廉且多由家中女儿完成;是一种男权制下的家庭经济活动.外包制给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标志,农业现代化是农业机械化的动力和基础,推进二者协调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要以推进田间作业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分阶段实现农业机械化;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机械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以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以培养创新型综合性复合人才为重点,实施农业机械化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农业信息化主要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是未来农业的重要生产和经营管理手段 ,将在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农业生产技术与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传播。现代化的农业要求现代化的管理。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求微观农业经济的优化 ,而且要求宏观农业经济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物技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化工程、微生物、细胞生物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内容。从整体上看,现代生物技术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无污染等特点。目前,它在农业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走向。邓小平同志指出:未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这不仅是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评价,也是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指向。所谓农业就是人类通过其劳动,利用自然条件,调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和技术体系,参照国内外农业发展新动向、新理论、新方法,阐明了中国农业走向21世纪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特点、途径和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中国农业道路的正确选择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工在建设横贯北美太平洋铁路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但是铁路建成后美国掀起了排华浪潮.大量排华漫画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现在成了近代史上美国排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经验,结合中国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继续恶化的三重压力和中国家庭经营、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多地少等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应当是分阶段逐步实施;分区域梯次推进;土地公有家庭经营;农民投入为主体;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农村小城镇;发展可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20.
与现代化互动:20世纪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主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学的百年,是社会学在中国发生、发展并蔚为大观的百年,是与中国现代化相生相伴、坎坷前行的百年。它的发生,既是对西方挑战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学术上的回应和互动,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转型和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需求及必然结果。百年社会学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互动及自身学科化、本土化和科学化的探索采取了三种形式:导入、建构和停滞后的复兴,而其中每一种形式又是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对应。因此,百年社会学大致可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导入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十年代;2.建构期,从20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3.停滞与复兴期,从五十年代初到20世纪末。中国社会学的导入主要得力于三种形式,即大量译介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派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学习社会学,在新型高校开设社会学课程。百年社会学在建构期崛起了三个主要学术流派,即马克思主义学派、乡村建设学派和社会人类学派,在停滞后的复兴期则取得了三方面的突破,即学科体系上的突破、目标理念上的突破和理论研究上的突破。中国百年社会学的发展主潮已经充分证明,没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会有名副其实的现代化;而没有繁荣的社会学理论及研究,也不会迎来健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