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春秋末年,新的封建制在兴起,腐朽的奴隶制在没落,政权、财权、文权日益落在新兴地主阶级手里,不少奴隶主贵族国破家亡,身败名裂,以至沦为奴隶。社会突飞猛进。大动荡的浪潮冲击了孔丘一家。他的祖先是宋国的大奴隶主贵族,他曾祖父因内乱逃到鲁国,父亲在鲁国做大夫,到孔丘就没落了。孔丘三岁丧父,家境贫困,不得不干一些被奴隶主认为下贱的工作以糊口。孔丘自幼怀念其祖先的“富贵”,仇视当时的社会大变革。孔丘对那把他和他的阶级弄得国破家亡的奴隶、平民和新兴地主阶级,怀着刻骨的阶级仇恨,顽固地坚持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立场。他的政治立场,决定了他一生的思想、言论和行动。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又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我国的钢铁冶金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都是劳动人民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发明创造的。法家的政治路线和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对钢铁冶金技术的发展也起了促进的作用。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冶金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奴隶暴动的风雷震撼了奴隶制社会的大厦。特别是以柳下跖为首的奴隶大起义,对反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更是沉重的打击。在奴隶起义的推动下,新兴地主阶级也起来向奴隶主阶级进行了激烈的夺权斗争。封建制要代替奴隶制,已成为当时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生  相似文献   

3.
“克己复礼”是两千多年前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孔老二妄图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当时,正是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广大受压迫的奴隶和新兴地主阶级起来造反,冲破腐朽“礼治”的束缚,向奴隶主贵族展开了夺权斗争,奴隶制社会眼看就要完蛋。孔老二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奴隶制社会打出了“克己复礼”这面黑旗。他的“礼”就是指西周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与此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复礼”就是恢复西  相似文献   

4.
反动思想家孔丘,是个唯心论的先验论者,他一生主张复古和倒退,反对革新和进步,他最先提出世界上有一种所谓“生而知之”的人,叫做“上智”、“圣人”,指的就是奴隶主和奴隶主阶级的吹鼓手象孔丘这样的一流人。孔丘自欺欺人地说:“天生德于予”,就是说,象他这一类人对奴隶们进行罪恶统治的反动本领,是一生下来就有的,是从娘眙里带来的,他们是“天生”的“圣人”,所以就该“治人”。至于老百姓,那是“民斯为下矣”,是天生的“下愚”和蠢才,永远也不会变得聪明起来,所以该“治于人”,得受奴隶主的奴役。这是颠倒黑白的反动理论,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罪恶统治。  相似文献   

5.
在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转变的春秋末期,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言人孔丘,为了坚持复古倒退的政治路线,竭力宣扬唯心主义的“天命论”。他胡说什么有一个主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的“天”,叫嚷要“畏天命”,企图使奴隶们永远安于奴隶地位,不要触犯奴隶主的统治。孔丘的这一套“天命论”的说教,成为历代反动派搞复辟和维护反动统治的理论基础。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要颠复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也拣起了孔丘的“天命论”,大肆鼓吹“天才论”,以此作为他篡党夺权的理论根据。孔丘、林彪的“天命论”、“天才论”对自然科学领域的影响很大,流毒甚广,必须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6.
历史经验证明,古今中外的反动派,为了搞复辟倒退,都乞灵于剥削阶级反动处世哲学,靠反革命两面派的伎俩,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两千多年来,被反动统治阶级称为“至圣先师”的孔丘,是耍惯阴谋诡计的“巧伪人”,是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大骗子,是奉行剥削阶级反动处世哲学的鼻祖。孔丘生活的春秋末期,社会动荡,天下大乱。他顽固坚持奴隶主贵族立场,对腐朽没落的奴隶制受到冲击和破坏痛心疾首,为了维护和复辟奴隶制,镇压奴隶起义,防止新兴地主阶级革新,提出“克己复礼”的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妄图把历史拉向倒退。孔丘的阴谋诡计之一是“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他劝告奴隶主阶级,对那些同复辟奴隶制关系不大的事,可以“忍耐”,不要打乱“复礼”的“大谋”。他还从昆虫的爬行中,“悟”出“忍耐”哲  相似文献   

7.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之际,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孔老二,为了挽救奴隶主贵族的灭亡,复辟已经崩溃的奴隶主阶级专政,挖空心思地泡制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反动思想理论,提出了“克己复礼”,即复辟奴隶制的政治路线,作为他终身的奋斗目标和言、动、视、听的准则。他的“克己复礼”,就是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恢复灭亡了的奴隶制国家,把丧失了世袭地位的贵族扶植起来,让被打倒的贵族重新上台,以便他们对奴隶阶级和新兴势力进行疯狂镇压与反攻倒算。为了服务于“克己复礼”的政治路线,孔老二还提出了“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相似文献   

8.
春秋末期,奴隶主贵族的卫道士孔丘,为了挽救奴隶制的崩溃,扑灭风起云涌的奴隶起义的革命烈火,反对新兴地主阶级变革奴隶制,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德治”思想,作为其毕身奔走呼号的最高政治理想。孔丘嚎叫:“克己复礼为仁”,妄图开历史的倒车,使“天下归仁”。战国时期,孔老二的徒孙孟轲,进一步发展了孔丘的“仁”学,提出了“王道”、“仁政”的反动说教,其反革命目的是反对革命暴力,全面复辟奴隶制。孔孟的“仁学”由于披上了“仁者爱人”、“反对霸道”的外衣,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所以,它历来被一切反动阶级当作传家宝、护身符,并不断根据他们的斗争需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奴隶的反抗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奴隶制度;新兴的地主阶级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向奴隶主阶级夺权;奴隶主阶级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千方百计地维护和复辟奴隶制。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十分激烈。这种斗争必然要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内来。当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和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儒家之间展开的反“天命”和“畏天命”思想的斗争,就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反动思想家,他顽固地站在腐朽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一边,坚决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坚决反对奴隶的反抗,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大肆进行复辟活动,大造反革命舆论,充当了反动的奴隶制度的吹鼓手和卫道士。为了维护奴隶制的旧秩序,孔子提出了一系列的反动政治主张和理论,形成了一个反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家在千百万奴隶大起义的推动之下,代表着新兴的地主阶级向腐朽的奴隶主阶级作斗争,要求用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去代替奴隶制的生产关系,这时法家的阶级基础及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是十分清楚的。到了封建社会的中后期(指西汉中期到明代中期以及明代中期以后到鸦片战争以前),由于奴隶主阶级已经被打垮,奴隶制全面复辟的危险已经过去,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却不断激化起来,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斗争越来越厉害,这就使得地主阶级的历史地位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革命的阶级变成了一个保守的以至于反动的阶级。这时的法家和封建社会的前期的法家不同,它已经不再是新兴的革命阶级的代表。但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仍然在继续  相似文献   

12.
一、春秋时期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人民同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极其尖锐,奴隶和平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纷纷向奴隶主贵族展开了夺权斗争。对于这种奴隶制度“礼坏乐崩”的新形势,广大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无不拍手叫好;可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孔老二却逆历史潮流而动,提出了“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妄图挽救摇  相似文献   

13.
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社会处在奴隶制濒临崩溃,封建的生产方式兴起的大变革时期。奴隶对奴隶主的反抗斗争,如火如茶,烽烟四起。腐朽的奴隶主阶级同新兴的地主阶级之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在这个阶级斗争进入决战阶段的时候,统治集团的分化过程加剧了。一些臣子弑君篡位,一些贵族没落破产。大量的奴隶也转化为自由民。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奴隶主阶级专政“大厦”土崩瓦解,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奴隶制的上层建筑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礼崩乐坏”的动荡局面。社会在斗争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当时,风起云涌的奴隶起义,给黑暗、腐朽的奴隶主反动统治以致命打击,整个社会在大动荡,阶级关系发生急剧变化。这是一个旧事物死亡,新事物诞生的大革命年代。在千百万奴隶奋起造反的革命洪流中,代表新生产关系的封建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它公开向奴隶主阶级展开夺权斗争。这在政治思想战线上,表现为儒法两家的论争。儒家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思想,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思想。“法治”与“礼治”的斗争是儒法斗争的焦点。“礼治”就是奴隶主专政。“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集中地反映了奴隶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奴隶主贵族享有一切特权,代代做官,荣华富贵;而广大奴隶只是被作  相似文献   

15.
问:历史上,奴隶对奴隶主的阶级斗争没有导致奴隶阶级专政,农民对地主的阶级斗争也没有导致农民专政,为什么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呢? 答: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总是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而被剥削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则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历史上奴隶阶级反对奴隶主统治的革命运动,对于推翻奴隶制度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奴隶阶级却不能获得最后胜利和建立起自己的统治,而取代奴隶主专政的是封建地主阶级专政。这是因为奴隶阶级并不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为什么?自从人类分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以来,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目的。读书为做官,这是一切剥削阶级的读书目的,读书为革命,这是无产阶级的读书目的。两种读书目的,代表了两个不同阶级的利益,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维护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孔丘,出于其奴隶主阶级的反动本性,极端鄙视体力劳动,极力鼓吹“学而优则仕”。孔丘对他的学生说:“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就是说:“种田嘛,免不了饿肚子;读书嘛,就可以升官发财”。这个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的孔老二,从小就打上了剥削阶级的烙印,从小就是一个“当官迷”。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一生为谋官而奔走于诸侯之门达七十二次之多,  相似文献   

17.
春秋末期,奴隶暴动、奴隶起义的革命烈火遍地燃烧;新兴地主阶级也到处向奴隶主贵族展开夺权斗争。面对“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局势,孔丘这个顽固地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反动透顶的家伙,拼命狂叫“克己复礼”。孔丘要恢复的“礼”就是指“周礼”。他曾大言不惭地说过:谁要使用他,他就按照周王朝那样,在东方推行奴隶制统治。(“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还说:周代总结了夏商二代的奴隶制度,它的“礼”制最完备,他坚决主张周代那一套(“周  相似文献   

18.
一秦始皇(公元前二五九年——公元前二一○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秦始皇所处的时代,正当我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后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在奴隶和平民反对奴隶主贵族的阶级斗争的基础上已经基本战胜了奴隶主阶级,在各个诸侯国都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政权,封建制度已经取代了奴隶制度。但是,由于封建制度刚刚确立,经济基础还不巩固,上层建筑还有待逐步完善,而奴隶制的残余仍然严重存在,奴隶主贵族在各个诸侯国仍然有着很大的势力,因此,社会上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一直都在激烈地进行着,反动的儒家学派拼命鼓吹“法先王”,主张分封制,就是奴隶主贵族复辟活动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同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奴隶们纷纷暴动,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向奴隶主阶级夺权。整个奴隶制社会濒于瓦解。妄图复辟奴隶制的吹鼓手孟轲,面对这种形势,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他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散布“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等反动谬论。他还恬不知耻地说什么“小国师大国,就像学生服从老师一样,不要以为是什么耻辱。”这完全是地地道道的投降哲学。孔家店的二老板是这样,历代的反动儒生们也是这样。西汉时,儒生们在匈奴奴隶主贵族政权的骚扰面前,被吓破了胆,他们散布“抗战亡国”、“领土无用”,提出“罢兵休士”、“厚帛结和”的投降主张。北宋的儒徒司马光,对契丹、西夏的入侵,也提出让出土地的谬论。大卖国贼袁世凯投降帝国主义,把出卖祖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它是为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服务的。春秋末期,奴隶阶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柳下跖同没落奴隶主阶级代言人孔丘的论战,就是奴隶同奴隶主两个阶级、两条哲学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正面交锋。剖析这场大论战,将有助于我们认清奴隶阶级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