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裕彤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有人说,从打工仔到百亿富翁郑裕彤即是明证,是成功典范。的确如此,这位生於广东、崛起於澳门、发迹於香港,带有浓重顺德口音的珠宝大王,标志了许多同一代富豪的发迹历程。1926年郑裕彤出生於顺德农家,因为家境贫寒,他是勉勉强强在乡下那简陋的早校读到小学毕业。15岁那年,日寇侵华战火燃烧到珠江三角洲一带。父亲便把郑裕彤送到澳门交给自己的挚友周至元。一是为了躲避战火,二是能很口饭吃,还可以学点手艺。就这样,澳门‘凋大损”金铺多了一名“工仔”。郑裕彤特别肯吃苦:扫地、倒痰盂、冲厕所,什么…  相似文献   

2.
论宋元明小说、戏曲发迹变泰题材的流变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宋元明大众语体小说和戏曲领域,发迹变泰题材勃兴后经历了两次大的嬗变,产生了三大题材类型和总共十二种题材模式。本文认为,发迹变泰题材存在并呈现这种波动曲线,正是宋元明时代不同社会历史属性递承的投影;考察大众语体文学发迹变泰题材的流行,发掘其文化意蕴,可弥补一般中国思想史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大众心态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3.
发迹变泰故事主要是“以主人公人生境遇由穷到达、社会地位由低到高的转变过程为叙述中心”。蒲松龄从冥游、梦幻、放生三种途径表达他发迹变泰的思想,即对财富的向往,对功名富贵的渴望,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看重与认同。蒲松龄对发迹变泰的认识是理性而深刻的,一方面他认同发迹是人生向上的转变,是一种鲜花着锦的人生态势,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变泰诱发人的恶向欲望,衍生种种的世态炎凉与丑恶行径,蒲松龄以他的如椽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值得深思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一幅政治流氓的发迹图──浅谈莫泊桑《俊友》中杜洛阿形象的塑造剑明人称“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19世纪后期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850—1893)在其短短10年的创作生涯中,以惊人的速度创作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说,同时还创作出6部长篇小说,其中《...  相似文献   

5.
荡妇春梅的发迹与忠义效应的失落南矩容欣欣子认为:《金瓶梅》是一部“关系世道风化”之作。它的创作旨意“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说理戒世,以达到拯救“时俗”的目的。(《(金瓶梅)词话序》)但从《金瓶梅》的后半部...  相似文献   

6.
官桥陈氏藉由陈士芳经商于浙赣两地而发迹于清同治间,继而通过陈训正的多方努力,不但从商户转型为官宦之家,而且完成了从重商到崇文的门风转向,终乃得益于陈布雷的笔耕及其特殊的身份与地位,成为海内知名的浙东“儒门”。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后叶的思想解放潮流,确立了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张扬个性、放纵欲望成了新的时尚。人们普遍重视现世佚乐享受,渴望变泰发迹;进步思想家则对程朱理学规范标举的“贞”、“节”、“烈”妇女观提出了抗议与诘责,确认了情欲追求的人性合理性,对青年男女挣脱封建枷锁的婚恋情爱作了赞颂;最后,揭示了市民阶层世俗功利的宗教精神,寄寓了讽咏意绪  相似文献   

8.
宋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南戏流传下来的作品以反映士人的婚恋为主。由于宋代科举所形成的崇尚士子的婚姻观念的普遍化,宋南戏多揭示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士人发迹变泰、负心背德的故事,而表现出较多的批判色彩。随着时代的变迁,士人地位的失落,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也发生了转变。这一转变有两个方面:一是多写书生在科场得意后仍然忠于爱情,表现出高尚的品德操守。二是展示科举士人对“婚”与“仕”的深入的道德反思与灵魂拷问。宋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的发展经由了一个从表层批判到深刻反思的深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出现,与特定的时代相关,尤其与科举士人地位的变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美国梦”一直是美国作家所探究的一个主题。在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中,这个主题贯穿整个故事:女主人公嘉莉抱着发迹的梦来到了城市,她经过一番努力成为了纽约红极一时的舞台明星,她似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故事的末尾她还是坐在摇椅上不停地摇,似乎还在寻找自己的梦想。本文通过阐释主人公对“美国梦”的追求与实现和梦想的破灭,分析梦想成真的偶然性和非道德性,并且通分析这样一个特殊的“美国梦”的追随者,来暗示“美国梦”的虚幻性和幻想破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梁武帝其人其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梁武帝萧衍的评价 ,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其发迹、对宗室的态度、与儒道释思想的关系、诗歌创作等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勾勒出一个真实的“萧衍”  相似文献   

11.
李济深早年发迹于两广,解放战争倒蒋时,反而弃两广不用,令人费解。档案资料显示,李济深在两广积极组建反蒋军事武装,其中,通过潮汕地方实力派人物翁照垣在当地策动军事活动。李济深之所以选择翁照垣,是因为翁属国民党政权粤系十九路军将领,且在家乡苦心经营自己的地盘。翁的协助与配合,既有派系背景,也有“权力平衡术”的考量。  相似文献   

12.
河南新蔡葛陵楚简中记载了楚先祖的起源地和迁徙地.简文“昔我先出自”之后的两个待考文字,经重新考释,隶定为“邕追”,读作“雍丘”.雍丘是颛顼的发迹起家之地.新蔡楚简中“昔我先出自雍丘”的记载,与《离骚》、《史记·楚世家》等传世文献中所记楚人奉颛顼为远祖的内容相吻合.新蔡楚简中还出现了“老童”、“祝融”、“穴熊”等其他楚先祖的名字,记载了楚族由中原南迁沮漳河流域、江汉流域的路线,对研究楚族的起源、楚先祖的世系以及楚族迁徒路线具有重要的证史与补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凤城春色”与“瞻依廊庙”《水浒》第七十二回,宋江在名妓,宋徽宗的姘头李师师面前作的一首词中有这样两句:“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凤城”,就是京城。旧说,秦穆公女吹萧,把凤凰引来京都,因号曰“丹凤城”。“凤城春色”含有在京城发迹当官,得意洋洋,心花怒放的意思。唐代孟郊长期不得志。登科中进士后,高兴得忘乎所以,写了这样一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凤城春色”就是指的这种情景。《水浒》第七十一回有篇“言语”,“单道梁山泊的好处”,最后两句是;“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廊庙”,指朝廷。“瞻依廊庙”是瞻望和依附朝廷,也就是当官受爵。“瞻依廊庙”是封建社会中官迷心窍的人所向往和追求的.所谓“在  相似文献   

14.
高太尉一直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关于他的发迹经历、他与梁山好汉丝丝缕缕的关系、他的为官之道都是最热门的八卦话题。京都汴梁处处彩旗招展,在“优秀干部高俅同志光辉思想全国巡回报告会”开始前,本报首席记者宋小江专访了他。  相似文献   

15.
萧统《文选》卷四十二所载曹植“与杨德祖书》云: 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其中“德琏发迹于此魏”句,李注云:“德琏,南顿人也。近许都,故曰此魏。”胡刻宋本李善注《文选》,四部丛刊影印宋本《六臣注文选》皆同。应场字德琏,为后汉应奉之孙。《后汉书·应奉传》云:“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也。”李注谓应场为南顿人,不误。据司马彪《续汉书·郡  相似文献   

16.
问方式的疑问代词常用“怎么/怎嘛”的合音形式“咋”、“作”、“啧”以及省略形式“怎”等,少数方言用“阿地”“得嗫”等。问原因的疑问代词有两套,一套是“怎么”、“咋”、“啥”、“甚”等,另一套是“(因)为啥”、“(因)为甚”、“(因)为什么”等,少数方言用“阿”和“争”提问。问程度的疑问代词在晋方言中一般用“多”,少数用“多来”、“多嗫”、“多待”等。“咋”是“怎么”的合音形式,“作”、“争”可能是近代汉语疑问代词“作”、“争”的沿用与发展,“作么”的产生时期应比“怎么”要旱。  相似文献   

17.
“四人帮”在江苏、苏州市的代理人发迹为一个政治暴发户和江苏一霸,决非偶然。《红楼梦》中薛宝钗有两句诗: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四人帮”在江苏、苏州市的代理人就是凭借“四人帮”“三搞一篡”的黑风,并投靠在这个黑帮门下,直上青云的。黑主子的赏识与提携,奴才的献媚与效劳,这就是“四人帮”及其在江苏、苏州市的代理人之间的黑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有机体”和“有机观”是朱光潜前期著述中经常出现的两个概念,考察朱光潜前期著述中这两个概念的使用,最早是在1927年,最迟是在1944年,朱光潜对这两个概念的使用相当广泛,涵盖了政治观、社会观、人生观和艺术观等多个方面,稍显驳杂,但仍然可以梳理出朱光潜使用的两个维度:历史史实与认识指南。从这两个概念的使用情况来看,朱光潜前期并非是西方意义上的一位“现代学者”,而是一位“近代学者”。  相似文献   

19.
布希奇 《可乐》2010,(1):9-9
同事阿简与老公通话的最后一句很特别,有时是“我们一起想个字”,有时是“我们一起想首歌”,有时是“我们一起想种水果”……说毕,两人同时收线,不多讲半个字。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律”是人们进行正常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基本规范,在认识史上起了重大作用。但其躲开矛盾,回避万事万物有异、是异、多异的僵死空洞教条方法,在历史上害处甚多,更不相应今日科技水平与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黑格尔辩证逻辑以“一同二异律”弥补了“同一律”在“异”上的缺陷,但其只重矛盾、对立,忽视事物现象的多元多极多异及协同平衡。“同一多异律”从“逻辑是发展的”出发,改善发展了前两律,立一新律以应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