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是现代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把除政府组织、企业组织之外的社会组织界定为第三部门组织。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表明,这类组织具有非政府、非营利性和中立自治、多样灵活等鲜明特征,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社会组织应从公关形象建设的角度进一步推进其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使其在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宗族文化在乡村社会中具有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根源,在国家构建中曾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本文论述了宗族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具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分析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社会,宗族文化的复兴有其价值合理性,探讨了在推进乡村治理时,必须对宗族文化采取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仇童伟  罗必良 《管理世界》2019,35(8):97-109
本研究利用"委托—代理"模型探讨了宗族代理人在村庄地权变更中的行为特征及其转换机理。分析表明,随着社区开放程度的提高,宗族代理人将从村民公平诉求的响应者转换为地方行政指令的执行者。使用2014年CLDS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宗族组织的存在或宗族越团结,农地调整发生的可能性越高,也更可能根据村民需求实施。但随着村庄开放程度的提高,宗族按照村民需求进行农地调整的可能性不断下降。采用村主任是否为宗族成员刻画宗族代理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宗族代理人在社区开放过程中根据行政指令实施农地调整的可能性不断增加。本研究指出,宗族内部分化或宗族精英与地方政府合作是村民土地权益受损的重要诱因,亟须严格限定行政干预的边界。应该正视和发挥宗族在村民权益保护和基层自治中的积极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4.
方蔚  徐凌 《管理科学文摘》2013,(18):102-10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公民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完善社会区域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本文客观考察了区域公民社会组织的缘起及意义,深入分析我国区域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区域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更好地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区域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其现实诉求和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个案中,H组织以主导、支持、推动等发展性角色从三个层面积极推动自下而上、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治理行动:对龙舟文化进行包装,满足现代文化消费需求;搭建主体性参与的平台,增强社区参与的自主性与长效性;从主导转向提供协助性服务,搭建社区自治的内生组织。从利益契合到公共精神培育再到组织化行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在利益契合层面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诱发性动力,在公共精神的培育层面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思想转变,在社区为本的组织化行动层面是多元行动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相当一部分社区社会组织具有行政延伸特性,但也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趋势;社区社会组织逐步嵌入社区治理网络之中;社区社会组织开始在社区管理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预期较好;党建对于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议事具有显著作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与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处理好发展数量与发展质量的关系、政府视角与居民视角的关系、互益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的关系、参与服务与参与管理的关系。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在政府层面,应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完善购买服务制度;在社区层面,应加强党建引领,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在社区社会组织层面,应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参与和服务能力;在居民层面,应推动居民参与,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社区作为城市有机体的细胞单元,在新时代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数字化改革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城市未来社区的数字治理更是城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治理的实践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而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将为数字治理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段和方法。文章首先研究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城市社区数字治理的困境,包括加剧邻里关系的疏离、过于追求数字化导致对民生需求的忽略、产生信息孤岛问题和造成居民隐私泄露等方面。然后提出了未来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即要发挥社区的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作用、注重人文的改造和管理温度的体现、强化数据整合并提升精准管理、完善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数字风险,从而推进未来社区数字治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辉杰 《经营管理者》2014,(22):136-137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基本职能已成为非营利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对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并基于组织行为学角度对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街道办事处在城区基层治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街道办事处在其发展和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暴露了它的缺陷和不足,弱化了社区居委会的自治能力,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开始尝试精简管理层级,撤销街道办事处,实行社区自治,形成“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缺失等"诚信问题"日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在管理的实践中甚至暴露出很多非常严重的弱点。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的阐述和剖析,以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为切入点,在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积极引入公司治理理念,根据非营利组织特有的产权基础与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加强制度创新,从而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非营利组织的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以提升其组织运作效率,达到发挥非营利组织应有社会效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机制,如何协调两种治理机制,更好的发挥整体社会治理效果,是建立科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社区作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服务居民群众、加强社会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组织不健全、工作职责不清、人员素质不高、  相似文献   

13.
协同治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策略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锋 《领导科学》2012,(16):54-55
协同治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中的一种话语尝试,尽管其存在着行政吸纳的潜在性风险与应用领域的地方性局限,但其在公共事务治理领域,相对于政府主导和社会自治的两极化态势,彰显着积极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行动者系统的开放性、行动策略组合的多样性、文化制度结构的适应性、网络化组织的创新性以及社会协同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现代化表现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处理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关系。作为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有生力量,在我国社区治理、生态治理和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与实现形式,有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推进。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在人类组织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而对于图书馆来说,人力资源是图书馆组织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详细介绍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以及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有效落地的关键支撑,也是政府和市场在扶贫减贫中治理失灵的重要弥补。然而,目前社会组织在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现实困境。社会组织自身能力的建设和自治水平的提升才是最终确保其作为精准扶贫核心角色的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17.
政府在社会深刻变化中遭遇社会治理困境,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具有政府不可比拟的优势:有利于弥补国家政权组织治理资源不足的情况,有利于迅速、灵活回应社会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治理理性化、专业化,有利于促进社会源头治理等。同时社会组织的外生性使其在社会治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要恰当定位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监管作用,才能促进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社会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町内会是日本的居民自治组织,类似于中国的居委会,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探索,町内会在构建协同治理机制、组建町内会联合会、培养居民的参与意识、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推广治理经验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对于海南省推进居委会社区治理具有借鉴意义。海南省可以通过建立社区治理联席会机制、组建居委会联合会、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等措施破解居委会社区治理困境,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指明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公民作为国家与社会治理的主体,理应承担起治理现代化的重任。社会治理与协商民主制度的推进,要求给予公民更多在公共场合进行商议的空间,从而使公民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必须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培育出符合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成熟的公民素质,真正发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效能。在社会治理活动中,从公民与国家、公民与社会及公民与公民的关系层面建构社会治理体系中公民素质的应然状态,有助于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治理事业。通过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组织与公民个人之间的合作,能够促使公民用符合民主法治程序的方式实现个人需求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在善治中形成公共性的累积,在社会和历史中实现公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99年,世界银行在年度报告中就提出,国家把部分职能向下移交给自治地方与自治社区必然将成为21世纪的发展潮流。20世纪90年代“治理”理论的兴起,则更为社区自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治理”理论强调将公共事物的管理权限和责任从传统的政府垄断中解放出来,形成一个社会各单位共治的局面。在此背景下,社区自治(这里主要指城市社区的自治)获得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契机和空间。然而,我们在为社区自治获得快速发展感到欣慰时,却不得不重新审视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社区自治过程中的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