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鹏 《管理科学文摘》2012,(23):148-149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我国进入了一个公共危机的高频率发生期。公共危机正以极大的力度和广度冲击并影响着全社会,它不仅导致社会财富与生命的损失、经济环境的破坏,甚至还会引发政府合法性的丧失以及政局的动荡等灾难性后果。公共危机给政府形象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怎样有效控制和消除公共危机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如何将公共危机变成政府危机管理的革新契机,已成为中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与紧迫任务。文章分析了我国各级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对如何在公共危机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非典到禽流感,从汶川地震到西南旱灾以及一系列的社会安全事件,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接连不断。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如何处理社会危机事件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面对层出不穷、类型各异的危机事件,政府的危机管理体系和能力是防止、解决危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危机应对中,政府的危机沟通在危机管理中起到绝对的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处理中掌握胜算。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公共危机沟通模式的分析,尤其是对马航MH370飞机失联事件中马方政府的做法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比较得出我国政府应对危机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危机沟通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虽已成功地处理了很多公共危机事件,也积累了一定的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经验。但目前,要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我们力从提高公共危机政府判断能力、探寻公共危机政府判断的社会环境二个方面,来对公共危机判断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以突破公共危机中政府判断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隐患,并对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以增进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做出阐释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并提出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政府对公共群体性事件危机管理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政府对公共群体性事件危机管理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了政府对公共群体性事件危机管理的原则和预防、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对社会公共危机的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核心。在政府危机管理的应急处置中,正确的应急决策是制定正  相似文献   

8.
危机是指能给利益主体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突发性事件。本文为了深入探讨危机与企业声誉的关系,按遭遇危机的主体不同把危机区分为社会公共危机和企业公关危机。一、社会公共危机是企业声誉提升的一个契机社会公共危机是指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的某一区域,由于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旱灾、社会动乱、战争、严重的传染病疫情等不可抗力)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损失,人民生活极其困难,政府面临抗灾救灾巨大压力的非常状态。在公共危机时,救灾物资严重短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乘机捞一把、发国难财,还是尽己所能,协助政府化解困难、安抚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公共危机与政府公共关系的探讨,阐述了公共关系危机下政府公关的作用,分析了当下我国应对公共危机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政府公共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叶青 《决策》2011,(6):83-83
近年来,我国各类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出现,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到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直至2008年的南方地区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在这些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和善后工作中,政府财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危机的宏观环境下,我国农村已经进入危机频发时期,如何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综合应对能力,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特点,提出通过建立前馈控制体系预防农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时启动危机传播策略去化解农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化危机为转机,树立起政府的威信和声誉。  相似文献   

12.
冯春 《经营与管理》2006,(12):47-48
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事件近年来日益成为困扰社会的棘手问题。政府在提供更快捷、更周到的服务的同时,如何化解危机是对政府的社会应对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危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自然界不可抗力引起的灾难,如地震、海啸等;二是人为故意因素或行为的过失造成的重大事故,如四川开县的井喷、山西煤矿瓦斯爆炸等。危机通常有以下特点:①危害性。突发性事件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破坏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威胁民众人身和财产安全,进而对社会心理造成深远的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钧 《经营管理者》2013,(32):281-28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载体和方式。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高效性、广泛性、交互性和自由性等特点,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新媒体和公共危机的概念,分析了新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传播和处理中的作用,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传播和处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一系列与食品有关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出现了非常态化的发展趋势,由此引发的危机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经济生活。如何预防和应对食品供应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及其引发的危机,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广大老百姓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成为我国当前各地方部门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以2011年3月发生的食盐抢购事件为例,浅析了食品供应突发事件中政府管理的缺陷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朱春辉 《科学咨询》2010,(10):32-33
妥善处理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是当前政府有关部门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信息多向飞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实现全面高效、科学合理、及时快速的信息沟通,已经上升为公共危机事件处置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文章在探讨了危机事件中信息沟通的作用后,分析了信息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跨区域公共事件的特征决定了应该走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道路。事实上,我国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跨区域公共危机事件的实践已经开始起步,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在跨区域公共危机合作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公共利益的实现.本文从公共利益的实现主体和公共利益实现的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了两个认识的误区;从社会利益中的不和谐、地方政府公司主义及其政策博弈、政府官僚科层制、政府公共行政权力的扩张、政府的自利特性、对公共利益理解的差异、公共利益实现主体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公共利益实现的障碍;并在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克服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协调联动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危机四伏的社会”。尽管各种危机与风险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但它在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表现完全不同。现代社会危机具有高度的不可测性与不可确定性,一旦爆发,它的涉及面和影响度将会大大高于传统社会中的灾难。我们把涉及到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危机称作为公共危机(一般也称为“突发性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危机事件的高度关注使舆论传播产生裂变效果。公共危机事件层出不穷,来自舆论的巨大压力给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地方政府如何利用新闻媒体,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借助多种手段进行危机干预,成为社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如何实现与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分析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功能与作用,对上述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公共危机已趋于常态,政府作为行政主体,不仅从一方面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失效,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又是政府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新矛盾的出现,只有更新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和灵活性,才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本文通过对公共危机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政府形象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公共危机与政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