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对网络舆情引导的能力关系到政府形象的构建,是网络时代政府亟须面对的新课题。本文首先对网络舆情相关概念及政府与网络舆情间的关系进行描述,选取7.23动车事故为案例分析政府应对行为对舆情的影响,最后提出政府危机管理部门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世界中的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网民参与社会管理,监督社会体制运行的重要工具,网络也成为了公民捍卫自身权利的主要阵地之一。然而由于互联网本身所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造成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过程中会存在虚假、突发、偏差等不良影响。作为基层检察机关应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的作用,从而有效利用网络舆情的力量为提高基层检察机关的工作而服务,使得网络舆情成为检察院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本文先从网络舆情的定义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基层检察机关应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并采取相关措施正确认识、引导和利用网络舆情为检察监督工作而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舆情迅速形成并发展,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是信息时代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研究了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一个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的框架,该框架将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分为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以及结果呈现模块,并对每个模块的功能以及实现时所需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进而探讨如何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研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建设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专职队伍、加强网络规范制度建设、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4个控制高校网络舆情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要做好网络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对网络舆情的管理。网络舆情是民众将自己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和意见发表在网络平台上并形成了某种言论导向。在现阶段,我国互联网的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这给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阻碍。本文分析了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功能,并提出了优化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一系列对策,以期能促使网络环境更加和谐、网络文化更加文明,并为网络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是近几年来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要热点问题,本文从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的功能与实现的角度,对典型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并构建了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模型,探讨了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既发生问题,另一方面也汇聚了民意,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场,对政府行为进行质疑和监督.本文对网络舆情进行梳理、总结,并对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价值进行分析,运用罗伯特·希斯4R 理论探求其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决策,政府需要了解、掌握舆论舆情。网络环境下舆情形成与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政府主管部分必须建立起有效的舆情监测机制。广州在舆情监测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引发社会危机的网络舆情一般源于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与社会需求供需失衡,合理的舆情处置既要平息舆情,也要完善管理服务。有效的应对策略是将舆情处置纳入政府常态工作,形成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构建政府部门间舆情处置协调联动机制,设计舆情处置的规范程序。  相似文献   

10.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一要确立政府部门主体地位,明确各级政府网络舆情管理职责;二要把握网络舆情管理原则,建立完善各级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三要明确网络舆情管理分工,科学制定舆情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四要持续监测网上舆情活动,实时掌握网络舆情热点动向与动态;五要统一指挥部署应对预案,有效掌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变化;六要建立网络舆情评估制度,切实做好舆情统计分析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赋予了网络舆情独特的传播特征,也对其监管与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探索有效的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与激励机制对营造健康的舆论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网络舆情传播的动态性与持续性,结合网络舆情实际传播过程及借助微分博弈的研究范式,本文构建了由监管主体、网媒、网民构成的5种网络舆情传播情境;通过求解不同情境下各主体的均衡策略,进而分析网络舆情的传播引导效果,识别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的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双激励并存策略情境下的网络舆情引导效果最佳,可实现系统整体收益的帕累托最优;无激励策略情境下,网络舆情引导效果处于最低水平;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策略均可有效改善网络舆情引导效果,但存在差异化的影响强度:φM?ω?φN。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社会,无论是网络推手炒作谣言,还是官方微博积极应对,都可视作舆论领袖在舆情演化过程中发挥传播影响力。本文将舆情演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分别应用不同的仿真模型对不同作用舆论领袖的传播影响力进行分析。第一个阶段是舆情危机爆发阶段,即舆情危机"从无到有",分析网络推手在该阶段的扩散影响力,以SIR经典传染病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有网络推手作用的扩散影响力模型;第二个阶段是舆情危机平息阶段,即舆情危机"从有到无",分析官方微博在该阶段的证伪影响力,以Lotka-Volterra竞争关系模型为基础,研究官方微博如何发挥证伪影响力与网络推手进行博弈。结合具体舆情实例对阶段式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并提出如何根据舆论领袖不同传播作用应对舆情危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帮助决策者打击网络谣言、平息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3.
谌艳青 《办公室业务》2014,(15):238-239
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是一项崭新和重要的业务,对网络舆情分析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网络舆情分析师具有浓厚兴趣和高度责任心的职业态度,掌握网络舆情分析的基础知识,具备网络舆情分析的基本能力以及拥有独立第三方的思维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杜芸 《经营管理者》2013,(29):267-26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人数的集聚膨胀,网络舆情在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有助于政府有效的引导事态发展。本文对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引导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理念偏差、信息公开不健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群众舆情表达机制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提高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如今网民参与网络舆情的现象愈加普遍,但国内网络舆情治理体制不完善,网络舆情事件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基于演化博弈研究复杂网络中的网络舆情能够反映网络舆情形成和演化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引导相关主体参与网络舆情的行为和控制网络舆情的演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网络舆情的复制动态模型中引入两个可以反映网民复杂交互行为的因素:创建新博弈连接的行为偏好以及维持博弈连接的时间长短,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舆情演化博弈模型。根据演化博弈均衡解,分析、解释个体复杂交互行为因素以及网民初始得益对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情境提出相应的舆情治理建议。研究表明在交互连接达到稳态时,网络舆情博弈的得益矩阵会发生改变,新的得益矩阵由原来得益矩阵中的元素乘以其相应的博弈连接类型的活跃连接占比而构成。本文定量地解释相关主体间复杂的交互行为,研究结果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以及疏导,减少网络舆情事件对社会的危害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民情的重要部分,负面舆情会对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运用智能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网络舆情预警系统对于我国政府部门正确引导舆论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并结合改进Stacking算法,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模型,对舆情危机级别进行预测。文章利用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舆情预警效果,并且相较于传统的Stacking模型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已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以及表达利益诉求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政府听取民意的有效途径,网络舆情的政府监管就是实现网络安全和社会和谐的保障。本文将以近年来网络舆情及监管情况为基础,总结目前我国网络舆情监管现状,并对目前现状中的不足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民航业发生的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为主要线索,结合国内外文献,通过研究民航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变化,归纳民航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关注点的变化规律。以A航空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态度为切入点,对有关网络舆情、舆情发展态势、相关民航部门如何控制舆情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这些事情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共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纷繁复杂的信息无时不刻的充斥着社交网络,这也使得负面舆情信息不断滋生并快速传播,严重影响了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本研究提出考虑思考时滞的舆情传播最优控制模型。首先,基于传染病模型构建引入思考者的舆情传播模型。其次,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引入对立舆论攻击机制,利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所提舆情传播最优控制模型,旨在最小化舆情采纳者密度和控制成本。实验表明,所提模型能够对社交网络中的舆情传播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研究突发事件微博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特征,探究微博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对微博信息传播的影响。以2013年重大突发事件"4.20四川雅安地震"为例,运用ucinet软件生成微博舆情传播网络拓扑图,基于统计得到的微博节点关系矩阵进行微博舆情传播网络整体结构、角色与位置结构等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媒体用户、政府用户、地震经历者以及积极参与救援者在舆情传播网络中具有较高的传播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影响这些关键节点有效控制舆情的传播速度。本文采用实证方式对突发事件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结构进行了分析与测量,拓展了SNA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