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邴瑄 《学术交流》2007,(8):144-145
1813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了“异化”(fore ign ization)和“归化”(do-m esticati  相似文献   

2.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较为'常用的翻译方法,它们以翻译的主体和对象为边界,前者要求"接近读者",后者要求"靠近作者".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大众文化日益趋同,而文化本土化又使得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继续存在.因此,归化与异化具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在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文本翻译中,应以归化为主;而在以文化传播为目标的文本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  相似文献   

3.
论习语中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晓丹 《学术交流》2004,(5):136-13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要想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一门语言,就一定离不开该语言所在的地域文化。英语习语是英语中的精华,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如何运用已学的文化知识恰到好处地把英语习语翻译成汉语对于译者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教育关系的暴力异化是对教育本性的破坏,是对原初温情而和谐的教育关系的逆反.它主要由人际关系的疏离、 道德情感的怨恨及对暴力的去道德化而引起,产生的影响是降低了教育公信力,使可预期实现的教育受损.为缓解教育关系的暴力异化,实现其本真归化,应发扬教育的丰富性,涵养教育的人文性,尊重教育的保守性,让教育关系中的暴力被文明教养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师彦灵 《社科纵横》2005,20(6):251-254
本文在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共通性和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将英汉习语融于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文化导入的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同时,作者还就如何将英汉习语融于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有大量习语,由于其环境、宗教、习俗、审美等不同,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就常用英汉联想意义相同或者相似与不同或相反的习语做以比较.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4):125-130
英汉习语源于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文化意义异常丰富。英汉动物习语文化意义存在完全一致、部分一致及完全不一致特征,文章基于动物类习语内涵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揭示英汉习语文化反映的民族性特点,学习和研究英汉习语有助于跨文化教育,促进中国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赵琦 《创新》2009,3(8):65-67
很多英汉习语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由于不同的来源及各异的文化背景,使得相同的喻体有不同的喻意,对同一概念又用不同的事物作比喻。就英汉习语中几种动物喻体,从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历史典故及文学作品等方面探讨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使语言更成功地服务于交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赖斯的文本类型学为基础,结合赖斯针对各种文本所提出的翻译批评标准,分析了文本类型学的翻译策略指向。翻译策略的选择与文本功能有很大关系,赖斯的翻译类型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具体表现为重形式文本的异化趋势,重内容文本和感染文本的归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异化"概念自诞生之日起便充当了考察"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有效工具。马克思在伊壁鸠鲁、黑格尔等人之后创造性地补充强调了"异化"的实践内容,确立了层次分明的"异化劳动"的学理体系,与内部矛盾理论、危机理论共同组成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石。以"异化劳动"为起点,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围绕"异化"不断衍生新意,这与马克思"异化劳动"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习语是人类语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中有大量丰富的习语,其中与动物名称有关的习语占有相当的分量。本文就这类习语进行了探讨,并按其特点加以归类  相似文献   

12.
张永萍  娄瑞娟 《社科纵横》2010,25(11):171-175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翻译界争论已久的焦点之一。翻译中绝对的可译性和绝对的不可译性论断都有极端主义的趋向。没有绝对的可译,也没有绝对的不可译,二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不过是一个程度问题。本文在拥有固定表达形式和蕴含丰富民族文化的英汉习语互译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语言的不可译和文化的不可译。认为从语言和文化整体层面而言,翻译是可能的。然而,由于不同语言音、词、结构、语法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一些音律、字形结构、修辞、风格等方面的相对不可译现象在目前是很难改变的;文化层面即使有些难译和暂时的不可译现象,也会随着翻译方法的不断探索更新、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和人们心理开放度和接受度的增加而变得易译和可译。  相似文献   

13.
孙际惠 《社科纵横》2007,22(12):184
本文试图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和奈达的"动态对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二者的理论内涵,指出在提倡不同的翻译策略之外二者在翻译目的、读者对象和读者接受以及文本类型等方面也有着根本的区别,最后探讨二者的贡献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9):147-149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借助语言进行表达。语言和思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就翻译而言,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转换。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差异,有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本文拟从英汉语的思维方式出发,通过对比分析,探究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民 《社科纵横》2002,17(6):28-29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中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仍然局限在理论的批判活动之内 ,但是他把批判的锋芒直指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在这种批判中 ,他发现了私人利益对国家的制约 ,认识到物质利益的重要性 ,因而转向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创立了异化劳动理论 ,把劳动、生产同实践结合在一起 ,第一次认识到实践高于理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马克思的“异化”存在着两大争议:“异化消亡论”与“异化转换论”。“异化贯彻论”认为,异化问题通过经济批判的路向一直贯穿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资本论”(《资本论》及手稿),即《44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到“资本论”的“雇佣劳动”,其本质性的内容没有改变,都是对资本社会的生产本质的提炼,只是后者对前者进行现实的论证与理论的推进,体现出异化研究的“贯彻性”。  相似文献   

17.
肖明惠 《社科纵横》2009,(9):172-173
网页翻译起着对外宣传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翻译目的论学说,分析了网页翻译的现状,并根据功能目的论翻译的策略进行实例分析,最后提出了如何遵循"翻译目的论"这个问题,并概括地说明了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任素珍 《唐都学刊》2001,17(3):126-127
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但它们在某些方面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特别是在习语的表达上尤为突出。两种语言的习语或是在内容、形式上相似;或是本意相通;或是引申意思相同。究其原因,一是两种语言自身存在着某种不谋而合的因素;一是两种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彼此接纳,兼收并蓄。这一现象反映出语言固有的共性和语言相互接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牛秀丽 《社科纵横》2009,24(1):173-174
异义归化是俄语词汇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异义归化现象的具体描述,阐释其出现的原因。探讨在词汇教学中为避免这种现象所需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林语堂英译作品《浮生六记》个案的分析,发现为了使弱势文化的文本顺利进入处于强势的译入语文化,使其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就要向译入语的语言及文化规范靠拢。其中,译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所选择的文本及翻译策略首先需遵守译入语文化的各种规范,其次还要在不与译入语文化规范起激烈冲突的情况下,满足译入语文化读者对源语文化异质性的期待和文化心理需求。因此,译者一般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样译本才能在译入语体系固有的规范中,获得译入语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