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前者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毕生对师长的哲学观和社会观虔诚不二;后者从师柏拉图20年,是这位老师的“高足”,但又非处处唯老师马首是瞻,以致老师抱怨地说:“亚里士多德象小马驹生下来对它母亲那样踢我”。结果,在如何改造当时已开始动摇的希腊奴隶制社会这个问题上,这师生二人提出的方案竟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那么,这种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它本身又说明什么?这就是本文试图研究的问题。柏、亚两人都认为,要医治当时社会弊端,决非一计半策而所奏效,而必须从总体上进行全面的改革,所以当他们勾划济世方案之时,就各自编制了一幅理想的社会模式。这种模式,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一、理想社会应由那些阶级构成?  相似文献   

2.
文达 《淮海文汇》2004,(3):44-45
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生活着一位神奇人物,叫亚里士多德。生前,他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导师;死后,他是西方两千多年文化的主宰。作为柏拉图的弟子,他却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相似文献   

3.
两千年以前的希腊有一位象中国的孔子一样著名的思想家,他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出生在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曾游历过麦加拉、埃及、昔勒尼、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等地。四十岁左右他回到雅典建立一所学校,名叫“学园”,他在学园中从事教育和写作达四十余年。柏拉图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教育家。他十分关心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为了挽救日趋走向危机的城邦奴隶制度,他企图改革当时的政体,提出了建立“理想国”的方案,而把教育视为实现和维护“理想国”的根本手段。为此他著书立说,提供教育理论和方案;开办学园,培养和造就未来的统治者;他还派出学生为一些国家提供政治咨询。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在《蒂迈欧》和“未成文学说”中所讨论的生成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生成论有很大的相关性,甚至可以说后者是在与前者的对话中形成的。无论是三本原的生成模式学说,火、气、水、土四元素相互生成学说,还是由四元素生成同质体的理论,甚至个别事物的生成理论,亚里士多德都从老师那里获取了理论资源。本文即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表明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生成理论。本文还就柏拉图的“接受者”与亚里士多德的最初质料和终极质料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澄清。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对于柏拉图“理念論”的批判,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和理論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过去所有的資产阶級哲学家和哲学史家都設法歪曲或抹煞它。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一书中以二、三百頁的篇幅不厌其煩地談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許多方面,但关于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論”的批判,却只写了几行,并沒有提及这个批判的真正意义,所以列宁在《哲学笔記》中指責他說: “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在其对柏拉图的理念的批判中)破坏唯心主义基础这一点胆怯地避而不談。”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古代希腊“最博学的人物”和“最伟大的思想家”。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些研究中,虽然也涉及到了亚里士多德的人学思想,但对其作专门系统的研究还很不够。为此,笔者愿在这方面作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7.
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在所谓“后现代哲学”中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尼采曾经把他自己的哲学界定为“颠倒了的柏拉图主义”,但尼采对柏拉图的激烈批判与反驳,恰恰证明柏拉图哲学对他的巨大影响;通常认为“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现象学最为重要的一个发现,但实际上柏拉图对这个“发现”早已有所发现;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都遗忘了“存在”,因此,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问题,就是要回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一西方哲学的源头上去,以他们已经赢得的东西为基础,将他们未竟的事业推向前进。这表明,柏拉图哲学与后现代哲学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二者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著名的两位政治思想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系统阐述了他所设想的最为理想的政治制度。作为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非对他老师的政治思想全盘接受。笔者比较了两者对国家起源、阶级构成及政体形式等政治学基本问题看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一、真理是属于什么范畴真理属于什么范畴的问题同社会科学真理有无阶级性有着直接的联系,故在回答社会科学真理有无阶级性之前,应该先解决这个问题.在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对真理属于什么范畴的问题,确实有不同的回答,存在着重大的分岐.有的哲学家认为真理是属于本体论范畴,如柏拉图把所谓“理念世界”当作真理,基督教把“上帝”当作真理,就是如此.但有更多的哲学家则认为真理属于认识论范畴,特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一向把真理当作认识论范畴.在他们看来,真理是思想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我们可以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关于  相似文献   

10.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在哲学史上居承先启后之地位。如果说,《理想国》代表了柏拉图的政治社会理想,那么,《法律篇》则是柏拉图晚年所作的面对现实的对话体著作。在《法律篇》中,三位老人,即克里特人克列尼亚斯、斯巴达人梅奇卢斯、雅典来客(暗指柏拉图  相似文献   

11.
<正> 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削的主要理论依据。从资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开始,直到今天,“三权分立”一直是资产阶级国家政体的典型形式。因此,认真研究和评价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乃是我们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重要环节。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如下初步探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产生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但它的思想渊源却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就有分权思想的萌芽。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曾提到“混合政体”的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曾主张实行“温和民主制”,以中等阶层来平衡寡头和贫民的势力。后来的波利比则吸取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的上述主张,进一步论述了分权的思想。他认为公元前三世纪的罗马所以能够保持长时期的强大,就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直接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起点,但是他们的政治思想又有所不同。亚里士多德摆脱了柏拉图过于沉溺的理想主义色彩;针对当时希腊城邦的日趋没落,柏拉图认为社会应该是整齐划一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应是多元化的;柏拉图提倡公有制,亚里士多德主张私有制;柏拉图提倡人治,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柏拉图注重演绎,亚里士多德则注重归纳。  相似文献   

13.
实存主义的基本命题是“实存先于本质”,这一命题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启的“形而上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通过演绎和归纳,对“本质”进行了看似不同的思考;但是对他们来说,“本质”都必须依附于最高存在者,因此理性形而上学实际是一种神学式的信仰。通过把名词性的“本质”还原到动词性的“本质的本质性”,海德格尔提醒被形而上学以名词性存在者遮蔽的动词性存在,提醒人们关注“存在论差异”,因而把形而上学带到边缘。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中产阶级奴隶主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在西方国家学说史方面,亚里士多德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第一次提出了国家学说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和思想原理,这些思想的基本点一直被历代剥削阶级思想家所承袭。亚里士多德成为剥削阶级国家学说的首创者和奠基人。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它集中地反映在《政治学》一书。本文仅就其中几个影响较为深远的基本观点简要地加以评介。  相似文献   

15.
“本体”是哲学史上最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一个哲学概念,其原意为万物存在的基础或支撑物。在西方哲学史上,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第一个把本体(通译“实体”)作为哲学范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论述。 (一) 亚里士多德指出;“实在说来,从前,现在并且永远被提出的那个问题,永远是疑惑的主题的那个问题——即‘有’是什么?这个问题,正就是‘实体’(即‘本体’——引者注)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这个十分重要的主题,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哲学家们并未专门进行研  相似文献   

16.
城邦一词出自古希腊文πολιs,英译poliv,古典作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人,在其著作中均对此有过论述。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是由若干村坊”组成,是社会“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即政治社团(城市社团)。”总之,“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  相似文献   

17.
“本质”概念的确立对于研究西方本质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关于“本质”的探讨势必要追根溯源到西方古典 哲学时期,但是西方本质主义哲学并非一开始就确立了“本质”概念,它是随着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对万物本原追求的发展,经过 柏拉图的努力,最终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并确立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本质”的研究奠定了盛行西方千年的本质主义.通 过分析西方古典哲学时期各家“本质”概念的理论内核,鮮明展现此时期“本质”概念形成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的财产伦理观可分为三个方面:用“私产公用”的主张反对柏拉图的“公产”主张,承认私产的善德性;批判柏拉图的财产“两分法”,将人们的合理财产定额为“宽裕”而不是“素朴”;通过“均产”理论来缓和贫富分化、消除社会动乱,主张不多不少的适度财产是最善的,进而推导出中产阶级最具有政治上的善德,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稳定核心.亚里士多德的财产伦理观对于当下理解公私产关系、破解贫富分化现象、培育中产阶层等方面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兼数学家,生于公元前427年,死于公元前347年。他对数学本体的贡献并不多,但当时的数学家大多是他的学生。 柏拉图曾受教于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门下,因此他受到毕氏学派相当深的影响。并愿为其研究数学奋斗一生,但后来渐渐转向政治学,为近代的政治学说建立了基础。 柏拉图是一个坚定的乐观主义者,信仰稳健制人类进化过程,并倡说人类的生活是从低级渐次升为高级的,世界是从美丽的个人进为美丽的制度,更从美丽的制度进为美丽的思想。他具有出众的雄辩才华,吸引了许多人听他讲学。约在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建立了自己的学院(柏拉图学院),这所学院从各种标准衡量是相当可观的,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思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的政治学说是政治化了的伦理学,是对苏格拉底思想的偷渡。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维正相反,他通过批判其师柏拉图而回归到苏格拉底的立场,换言之,与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维更接近于苏格拉底道德优先的原则。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政治思维更明显地趋向于形而上层面与形而下层面的对立,趋向于精神世界与行为世界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