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对<道德经>第五章的诠释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通过详尽的探讨,认为"天地仁心爱物(民)"的思想理念、 "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 "守中"的行为艺术,是第五章的思想精髓.这三者构成了老子人本主义思想的基本理念,反映了老子以民为本,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和行为模式.这对于我们构建当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永 《齐鲁学刊》2002,(3):38-41
芦焚小说创作的荒野意象凝聚着作家复杂而又深沉的乡土情结。透过荒野意象,芦焚的乡土小说表现了中原乡村大地的异化与挣扎。同时,对荒野意象的关注表现出作家强烈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情怀。  相似文献   

3.
荒野价值与生态文明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定位,停留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社会实践的积极的文明成果。这一定位显示了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所在。然而荒野价值未被纳入生态文明的建构之中显得有些缺憾。本文强调荒野价值在人类文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荒野价值在生态文明建构中缺席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4.
对于清代经济这个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的园地,学术界进行了长期、大量的耕耘,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吴量消先生所著《清代经济史研究》一书,是这一园地的又一力作。该书于1992年4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二十六万余字,包括:前言、第一章:清代社会的生产能力、第二章:农村封建租佃的变化、第三章:商品经济与城市的发展、第四意;清代雇佣关系的发展及其特征、第五章:新的农业经营方式、第六章:农业雇工的工价、第七章: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向、第八章:封建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束缚、附录、尾语琐言。在历史发展的长…  相似文献   

5.
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保国同志的著作《苏联对中亚及哈萨克斯坦的开发》与读者见面了。这是建国以来,自治区的经济科学工作者对与新疆毗邻的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全书共六章。作者在书中全面介绍了苏联中亚和哈萨克斯坦的自然条件与资源(第一章);重点论述了沙俄时期与十月革命后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建设史(第二、三、四章);详尽分析了苏联对这一地区进行长期开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晓毓 《理论界》2006,(10):180-181
本文从《坟墓的闯入者》形式的意味入手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作家的种族观。通过处理文本的叙事策略(叙事时间、人物模式、叙事张力、叙述人称和叙述者等),作家表现了青少年在南方种族社会艰难的种族观抉择,批判了维护种族秩序的南方社会,从而借通俗侦探题材及侦探小说的范式实现了对现实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荒野作为美国精神的核心元素之一,其概念内涵经历了一个嬗变、消解与重构的过程。在殖民时期的旧世界荒野叙述中,荒野或被描绘为超越文明界限的蛮夷之地,或呈现为异域的花园形象。在此后19世纪的超验主义潮流中,新世界荒野叙述则凸显了田园牧歌式的避难所形象。传统荒野的定义强调淳朴自然的无人涉足性,折射出西方世界中持续已久的荒野/文明的二元对立思想,实际上深化了现实与文本之间的矛盾。20世纪后半叶以来,原始荒野的概念逐渐被解构,并重新建构为后现代世界的荒野,从强调"荒野"之表象转为重视其内在之"野性"。野性作为荒野的原始属性,成为人们在后现代空间中获得自然经验的关键特征,也是后现代荒野概念的核心维度。  相似文献   

8.
一、人的本质及其贪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存在物,因此,人的本质就同时体现在自然和社会这两个方面,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对象化地构成了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那么,什么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呢?马克思说:“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烟为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工业生产,从本质上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力和创造力,而且,这种“力”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产生于自然又物化于自然的。所以,马克思称之为人的自然本质。同时…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作家,福克纳对种族问题的关注和对黑人的同情最充分地表现在他的小说里。他探索了种族问题,对奴隶制与种族主义表现了毫不掩饰的愤慨。但南方社会的文化传统、思想意识和道德价值,自然也包括种族主义对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他不想看到南方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只是寄希望于通过提升南方人民,特别是黑人的道德素养来解决种族问题。福克纳不愿改变南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基本态度,同南方传统和种族观对他的影响相结合,使得其小说中黑人形象具有局限性,他笔下的黑人———卢希、黑人空想家———卡斯皮等无不滑稽、可笑。他小说中的黑人形象与他反对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基本立场出现矛盾。  相似文献   

10.
梭罗的遁世与入世情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确是个个性突出、强调自我的人 ,但他并不像一般评论中认为的那样 ,只是一个消极遁世的自然作家 ,而是 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现实的积极应对人。在他的作品里 ,我们读到的不仅是他对自然的迷恋、对自由的向往 ,而且还有他对陈规世俗的挑战。他以超凡的智人向世人传达了他的自由民主思想和旷达的入世情怀。本文以作者具体的文本为例分析并论述其遁世思想和入世情怀。  相似文献   

11.
韦尔蒂与奥康纳作品死亡主题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主题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一大特色。美国南方文坛的两大女作家韦尔蒂、奥康纳的生平和创作都与死亡有不解之缘,在她们的作品中,死亡成了她们诠释主题的重要手段,展示了她们对于社会现实、道德伦理、生活本质的思考。本文拟通过对她们作品中死亡主题的对比,揭示南方文学中死亡主题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社会主义”认为自然是自在的、原生态的荒野,它把人看作是动物般的自然人、抽象人,主张人“奔向自然的怀抱”去实现人与自然“直接的超历史”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是在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基础上生成的人类学的自然,人是现实的、社会的人,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撇开自然的社会性,无视人与动物的区别,力图通过“奔向自然的怀抱”去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过原始的天人合一的生活,根本无助于生态危机的解决。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批判的相关论述,既有利于全面深化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又有助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小说《圣殿》的创作中不仅关注人的世界,也同样关注作为自然环境的外部世界,以及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作家在《圣殿》创作中不仅细致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还通过展现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对立以及人与自我的对立,揭示出作家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破坏自然的现代工商业文明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4.
当代发展观的演变及难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发展观经历了发达国家发展理论、非发达国家发展理论、人和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四个阶段。当代发展现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脉胳,主要体现在:第一,研究视野从局部、微观趋于整体宏观。第二,以主客综合尺度作为参照系。第三,研究方法科学化、多样化。第四,对发展概念的内涵的理解更加全面。第五,发展模式由一元趋于多元。第六,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思路。发展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是:学科视野问题、研究方法问题、前提批判问题和某些具体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简评美国当代南方女作家群的创作成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当代南方女作家的创作,反映了美国南方地区的特殊历史和思想传统如何使现代南方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资本主义文明给他们带来的精神痛苦,表现了美国南方文学独特的伤感、怀旧、孤独情绪和畸形怪诞心理,表现了人的异化、道德批判、自我拯救等现代主题,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埃伦·格拉斯哥等五位作家为代表,介绍、简评了美国当代南方女作家群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美国与荒野、荒野实践、荒野伦理、荒野诗学以及荒野文明五方面探讨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的荒野观.作为在荒野上建立起来的民族,美国的历史常被当作一部东部拓居与西部拓荒的历史.斯奈德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美国西部荒莽山地度过,是一位身体力行的荒野诗人.斯奈德的荒野观比较系统完整.斯奈德的诗歌大多以荒野为背景,号召人们回归荒野,在荒野中沉思.斯奈德强调荒野的治疗作用,认为荒野与文明的交汇才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状态.荒野伦理处理的是社会对生态系统及大地的所作所为问题,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更为民主的、更带包客性和永恒价值的伦理,是一种普世伦理.  相似文献   

17.
《悲剧观念与中国文学》(张恒学、余三定著)于2009年5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全书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悲剧与悲剧观念;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悲剧观念;第三章,“社会主义悲剧”观念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新时期”文学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第五章,《白鹿原》:中国当代小说成熟的悲剧文本。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要求:1、以教材为基本依据,讲清:文学批评的本质特征和功能;几种主要批评模式和方法的源流演变、主要特征、基本术语和得失评价,文学批评文章写作的过程和技巧。2、注意本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当前文学创作现象讲授中应重视批评方法、技巧的可应用性.二、教学重点、难点:第2、3章:文学批评方法,特别是其中的社会一历史批评、文化学批评、印象批评、心理学批评、形式批评、文体学批评等六种操作性较强的批评模式和批评方法.三、、课时分配:导论1节;第一章3节;第二章10节;第三章10节,第四章2节;第五章2节;…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4):86-92
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论述中总是充满了浓厚的美学气息,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环境伦理学家,更是一位有着深厚环境伦理思想的环境美学家。其环境美学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自然审美价值的发掘;认为审美才是伦理的基础;对一种新的审美模式——荒野审美模式进行了引入和探究。他认为需要建立一种深度审美的方式,才能够对自然有更多的体验。他经历了亲身的体验,相信荒野自然本身极具审美价值。罗尔斯顿的荒野美学观对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11,32(4):46-46
陈占彪撰者的《五四知识分子的淑世意识》一书于2010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分为:绪论,知识分子观的视角;第一章,知识探求与公共关怀;第二章,出与入;第三章,人与政;第四章,学与政;第五章,文与政;尾声,淑世意识的当代回响。本书的中心任务是通过"言"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