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难的现实、博大的人道情怀及对宗教的亲和力 ,导致许地山小说挥之不去的宗教情结。幸福在彼岸、宿命论、破“我执”、“无我”、“利他”是许地山小说宗教意识的具体表现。宗教意识在许地山的前期小说中显得直白浅露 ,在后期小说中变得藏而不露。宗教情结既成就了许地山 ,也局限了许地山。  相似文献   

2.
许地山先生是金应熙先生的师尊,金应熙先生的治学路子正是出于许地山先生的学术传承,金先生治比较宗教学,始终洋溢着许先生深深的学术影响;金应熙先生继承许地山先生研究宗教史的学术传统,首先表现在他是沿着许地山先生“比较宗教学”和“教义本体”的研究路子前行的;金应熙先生心仪许地山先生对道教的开创性研究,其表述与许先生的见解一脉相承;金先生对中国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具有世界性视野,也有在学术继续完成老师未竟之业的志向。  相似文献   

3.
看过宝岛的叆叇云霞,听过大陆的悲苦故事,沐过欧风美雨,饮过恒河圣水,餐过儒释道义,奇特的生活境遇和心路历程在使许地山成为文坛奇人。正是这“奇”撩起许地山研究之“热”。近年来,关于许地山文学创作的研究文章不断发表。这些文章角度各异,多有建树,但着眼点似乎都放在他的思想和艺术的复杂性上面。而我在趋近许地山的过程中,则一直努力把兴味放在许地山的某种可称为“心境”的东西上面,探寻的结果使我发现在许地山县上潜藏着一种深重的多苦意识,它显化为许地山的生命意识和审美意识,它制约着许地山进入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的…  相似文献   

4.
许地山作品中反映出一种自相矛盾而使人困惑不解的复杂思想:既“出世”又“入世”,既悲观又达观,既积极又消极,既赞美生活、向往幸福又否定人生、讴歌死亡,从而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许地山作品所显现出来的“二重性”,从表层上说主要体现在其人生和伦理价值的取舍变化不定,其深层则映射出许地山重塑民族理想人格的艰难性。纵观许地山一生的文学创作活动,前期有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集《空山灵雨》,后期有小说集《危巢坠简》(许地山还另有一个集子《解放  相似文献   

5.
《命命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重要作品,它以较为浓厚的佛教色彩而引人注目。本文试从许地山的家世及其成长过程切入,进而探讨许地山与佛教的关系以及《命命鸟》中浓厚的佛教色彩所揭示的主题意蕴。许地山生活在一佛教气息相对浓厚的家庭。他的父亲,清末明初著名台湾爱国诗人许南英,又称窥园先生,自号留发头陀和毗舍耶客,①按头陀乃佛家语,谓抖擞衣服、饮食、住处三种贫著的行法,俗称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为头阳或行者;毗舍耶又称微誓耶(吻ays),天名,意为日天之妃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许地山之父窥园先生至少…  相似文献   

6.
心的天国─—许地山小说论谭丽娟(一)许地山是于宗教徒,他以悲悯情操,谛视红尘凡世的生离死别、喜怒哀乐,以冷静的思辨和对生命悲剧性的深切凝视,试图在人生苦难的黑洞中寻找一条理想的飞渡深渊的虹桥。宗教的力量在于“内功”─—齐心修身。许地山的依佛教,导致他...  相似文献   

7.
略论《空山灵雨》与印度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佛学的佛义是许地山创作《空山灵雨》选择性接受的第一个对象,是他探索生命、思考人生的一个工具。“多苦”、“虚空”使他试图从佛教信仰中推演出一套立身处世之道。他想通过佛教研究而找到人生希望。《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对人生进行探索而写下的一份独特的答卷,它的文本充满了许地山研究佛学而不迷信佛学的质疑,在质疑中,他由“谈佛”走向了“反佛”之路,由信士而斗士。  相似文献   

8.
时隔大半个世纪,我们再读许地山的作品,仍然会萌生出一种新异诡奇的感觉。就如偶涉山中,满眼所见的那古藤老树,那断崖绝壁,那倒挂九天的飞瀑叠泉,处处是奇伟的景观;又如初登蓬莱,观潮涌,观日出,观海市蜃楼,惊涛卷雪,丹霞映日,景象变幻莫测,令人为之惊叹。许地山小说具有的这种诱人的魅力,来源于他创新求异的独特艺术风格。创新求异既是许地山的艺术追求,也是他创作的成功秘诀。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充溢着许地山的多种创作文本."人生苦"是佛教文化的核心问题,许地山在文学作品中对此的阐述是他现实人生的具体体验,也是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曲折显现.而他在阐述宗教理论的同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佛教文化的反叛,又说明了他对待宗教文化的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乃是一种哲学上的"扬弃".  相似文献   

10.
1 从一九二一年开始,许地山在《小说月报》上连续发表《命命鸟》、《商人妇》、《换巢鸾凤》等小说,以异域风情的描述,独树一帜,引起文坛注意.历史进入三十年代,艾芜在《文学月报》、《现代》杂志发表《人生哲学的一课》、《我们的友人》,《伙伴》等小说,也以新颖的域外题材,受到文坛的重视.尽管在许地山与艾芜之外,也曾出现过或一作家或一域外题材小说,但总没形成这种题材的系列性.许地山和艾芜是以大量描写异域风光而显示独  相似文献   

11.
略论许地山早期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色彩黄春莲文学研究会就整个创作主导倾向来说是注重写实的,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许地山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早期小说对社...  相似文献   

12.
许地山,原名许赞坤,笔名落花生。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著名作家,而且在台湾文学史上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他的文学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和台湾文学的宝库。1893年2月14日,许地山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府。他的父亲许南英是晚清进士,一位在台湾颇有影响的诗人和爱国官员,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学术界对印度民间文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大体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中贡献最大的是许地山、郑振铎和季羡林。许地山是中国近现代最早翻译和介绍印度民间故事的梵文学者。郑振铎对印度文学有特殊关注,在研究中国俗文学发展史的时候经常以印度故事为参照,进行对比研究。季羡林在译介和研究印度民间文学方面著作更多,成就巨大,是该领域当之无愧的旗手。  相似文献   

14.
以“落花生”笔名著称的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六十年前,他就在新文化运动浪潮中,带着奇特的创作题材和温馨的异国情调步上文坛。他那独具一格的作品,成为新文苑的一簇奇葩;它色彩鲜丽,格调迥异,醒人耳目。许地山从1921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开始,到1941年辞世,仅仅度过了二十年的创作岁月。他留世的有小说散文集《缀网劳蛛》、散文集《空山灵雨》、《无法投递之邮件》、小说集《解放者》、小说散文集《危巢坠简》、《杂感集》以及散见于报刊的新诗和话剧。本文仅就许地山的创作道路(着重于小说创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著名的宗教学者,许地山精通道,熟悉佛,对基督 教亦有深入的研究,这在“五四”作家中是不多见的。但是长期以来,在谈到许地山小说的 宗教性的时候,人们大多只提佛教影响,而对道教、基督教的影响注意不多。其实,仔细研 究,可以发现,尽管基督教对他的影响更多的停留在表层的题材上,未能渗入作品的深层主 题,但是道教的影响却是无所不在的,可以说,他是佛其骨,道其心。  相似文献   

16.
宗教因素在许地山、无名氏和张承志作品里有着不同的表现 ,三位作家的宗教书写分别代表了宗教因素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三种表现形态 ,亦即三个浪漫质点。其中 ,许地山的作品突出了宗教的“灵性” ,无名氏在写作中张扬着宗教浪漫主义的“理念化”色彩 ,而张承志试图以一种“清洁的精神”同他置身的世俗世界进行对抗。这三个质点事实上是宗教浪漫主义特性的不同侧面 ,同时体现了 2 0世纪中国宗教书写浪漫表现的三个层次、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重要成员.同文学研究会的其他作家一样,他的创作也是“为人生”的.但他又有着与文学研究会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特点.早年执教南洋的生活经历,使他的作品富有奇特的异域情调,对宗教的信仰和研究,使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真实地写出被侮辱被损害者的不幸与苦难的同时,他常常对人生作出自己的解释.不论在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许地山都是一个有着独特风格的作家.  相似文献   

18.
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1855——1917),号蕴白或允白,又自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昆舍耶客、春江冷宦,是台湾省近代著名诗人,著有《窥园留草》一卷,收诗词一千另九十八首。许地山说:“嘉靖中从广东揭阳移到赤嵌(台南)居住底许超便是窥固先生底入台一世祖。”许南英也在《窥园留草》中1895年的《台感》中说:“居台二百载,九叶始敷荣。”唐景崧镇守台湾期间,他应聘为台湾通  相似文献   

19.
许地山与川端康成都深受佛禅思想和老庄哲学的影响,都擅长描写爱情,表现女性美。但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又体现出不同的审美追求和创作个性,即空灵与悲美。  相似文献   

20.
“妈祖”原型与许地山小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 《江苏社会科学》2003,1(1):124-129
本文从民俗学角度阐释妈祖文化对许地山创作的影响。妈祖从一个真实普通的女性演化为特异的神灵,并在长期流传中浸染上宗教色彩。小说中人物刻画、意象营造和情节建构都与妈祖原型叙事存在着同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