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实践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其政党外交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起步到经过艰辛的探索后逐步地走向成熟和完善。90年政党外交的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政党关系必须服务于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2.
政党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政党外交工作,将其作为党的事业关键战线.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兴起包含了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背景,而其在长期的发展中起到了国家关系的推进器、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展示党和国家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以及多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等重要作用.未来在基于"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背景下,为使政党外交更好地服务于总体外交,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将呈现有重点和阶段性开展外交工作、进一步淡化和超越意识形态以及外交主体拓展与客体延伸三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89年的风雨历程.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其政党外交的实践也由初创阶段一步步发展到了制度化阶段:由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求同存异,到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使党际关系服务于国家关系,再到不扛旗不当头、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使政党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致力于以人为本、外交为民,致力于树立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4.
政党外交在推动构建中尼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尼泊尔政党外交已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局面。在实践中,对尼政党外交积累了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论述,创新政党外交方式增进尊重和认同,把握政党外交的双重属性以及深化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左翼进步力量的友谊与合作等宝贵经验。未来对尼政党外交仍需要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互学互鉴的原则,着力打造中尼政党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尼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政党外交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时代主题的转变,确立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开辟了政党外交的广阔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依据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拓展交往对象,丰富交往内容,使政党外交更为全面、立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政党外交纳入到不断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一重大战略课题之中,发展了政党外交思路。  相似文献   

6.
时新华 《天府新论》2010,(3):18-21,86
随着外交形式的丰富,政党外交的作用日渐突出。国际政治形势、经济全球化、政党自身发展的逻辑、中国共产党对不同时期自己不同身份的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视野与宽广胸怀,都是影响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实践的日益蓬勃发展,呼唤创新的理论视角对其进行考察。为理解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如何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借助议程设置理论构建一个“提出政党外交议题—以政党外交渠道传播议题—推动政党外交议程制度化”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是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提出议题、主导创建政党外交机制传播议题、参与国际议程设置竞争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既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外交过程,也是一个可划分为数个有先后顺序、有彼此关联步骤的过程,更是一个可过程化、多维度考察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6,(9):72-76
政党法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关键之举和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建设的历史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建设阶段;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建设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政党法治建设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在思想认识上明确政党法治建设的战略地位是前提条件,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政党法规制度体系是核心要求,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关键环节,真正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是根本保障,在全社会范围内努力培育与建设法治文化是重要条件支撑。在全面依法治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法治型"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政党法治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建设历史发展问题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一百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实践中,坚定了党的初心使命,形成了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百年探索过程中,随发展阶段的变化,共同富裕的特征变化为通过土地革命或改革使人人拥有土地、“平均富裕”的思想倾向、坚持“先富带后富”及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的经验启示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人民至上。  相似文献   

10.
常泓 《学术论坛》2012,35(12):52-55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苏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以执政党的姿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展的一项重大政党外交活动。访苏期间,代表团通过多种方式阐明了中共的内外政策,摸清了联共(布)对中共的基本态度,增进了两党的理解和信任,争取到了新中国的重要援助。此次访苏为中共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开展政党外交做了奠基性工作,为新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张成兴 《学术论坛》2001,2(6):22-25
中国共产党以德治国走过了曲折的历程.它的基本经验是德治是必要的,舍此不能实现治国和人民的精神需要,但它不能代替利益原则.在当代,德治只能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德治,必须与法治相结合,注重实效,注重教育和管理,发挥党的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了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搞好国内建设,主张加强我党与外国政党的交流往来,建立双边或多边政党关系。政党外交实践体现了毛泽东处理政党外交的独特风格,即主张不同性质政党之间的包容与合作、注重党与党之间的独立与平等、追求政党关系的宽松与和谐、坚持对外援助的慷慨与无私、坚决反对大党主义。这些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今天的政党外交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朋 《学术探索》2010,(2):49-54
政党外交是政党政治在国际事务中的延伸。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战线。通过对十六大以来7年间中国共产党重要对外交往活动的考察分析,总结分析中共政党外交现状并提出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对于促进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党的廉政建设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奥秘所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百年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起步到排斥阶段、重新起步阶段和逐步深化阶段的历程.这一历程表明,我们党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过程中,首要问题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基本理念是求同存异,核心目标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主要方式是“中西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也是一部带领人民摆脱贫困的斗争史.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摆脱贫困的减贫历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减贫宏观战略稳中有进,扶持政策覆盖面不断扩大且逐渐精准,治理方式更加多元,减贫成效持续卓著,宝贵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未来中国的减贫事业更是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7.
谭波澜 《理论界》2006,(1):36-37
邓小平政党外交思想是其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政党外交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贯彻邓小平政党外交思想,对于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农民经历了乡村革命、乡村建设、乡村改革、乡村转型和乡村振兴五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之路。在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为农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行动遵循,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指向,积累了三个方面的宝贵历史经验,即尊重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有效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坚持以农民利益为中心,与时俱进地推进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价值观建设具有历史必然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宗旨及天然的文化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改造传统社会价值观阶段;二是探索社会主义价值性阶段;三是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阶段;四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阶段。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价值观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为指导,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及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是从中得出的重要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