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探索,稳步前进,开创了新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持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一、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疆的和平解放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块土地的兴衰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旧社会,新疆也一直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统治下,虽然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但却从未取得过彻底的胜利。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新疆就有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70年的征程。70年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能发展中国。新疆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也充分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新疆不仅素以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和民族众多而著称,而且新疆各族人民还具有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和富于革命传统。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各族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3.
周朗生 《兰州学刊》2010,(10):20-23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民生政治史。民生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未曾圆满解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翻开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政治观。因此,探讨民生政治观的思想渊源、内涵特征和重大意义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新疆各族人民翻身得解放,这是历史的结论。(一)翻开新疆的近代史,是这样一付屈辱悲惨的景象:在帝国主义列强、封建王公贵族与宗教势力的相互勾结,竟相欺压,新疆生产破败,经济凋蔽,民不聊生。反抗帝国主义的野蛮奴役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压榨,争取民族的自身解放,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一致要求和共同愿望,并为此一再掀起反抗的风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战的胜利,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在抗日战争中,新疆400万各族人民也发扬了爱国救亡的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自己重大贡献。新疆抗日文化救亡运动就是中华民族抗日历史画卷中的光辉一页。它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倡导和组织下,以它革命的内容,清新的格调,活泼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上,把自己的一生完全彻底地献给了党、国家和人民。在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新疆各族人民深切缅怀周恩来为新疆的解放、发展和稳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联络新疆,播下革命火种新疆毗连苏联,是重要的国际通道。抗日战争前夕,在苏联推动下,中国共产党与新疆地方实力派盛世才建立了统一战线。西路军左支队余部400多人来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对外称"新兵营",陈云任中国共产党驻新疆第一任代表。根据陈云的建议,中共中…  相似文献   

7.
文化润疆视域下柯柯牙精神有其生成依据、价值意蕴、实践探索等逻辑理路。柯柯牙精神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土壤之中,秉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等思想理念。柯柯牙精神展示出新疆各族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为建设家乡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号召人们在立足当下实践、承接过去奋斗、吸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传承和弘扬柯柯牙精神,推进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逐渐成为现实,从根本上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多方共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疆各族人民用青春和汗水诠释着绿色发展的真谛,昭示着生态文明建设更加美好的前景。新时代,柯柯牙绿化工程将是一项继续下去的生态工程,而柯柯牙精神必将薪火相传,激励新疆各族人民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在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在新疆朱培民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新疆各族人民虽然没有在...  相似文献   

9.
灵均 《西域研究》2014,(3):128-131
正新疆历史一直是中国历史、中国民族历史以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新疆的现实问题,近些年来持续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成为当下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认真总结、研究历史上各族人民开发建设大西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解决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王欣教授将其二十多年来以新疆为中心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编辑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祖国的西部边陲,古称西域,有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新疆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族人民为捍卫祖国统一、抵御外敌侵略、建设美好家园而前仆后继、英勇斗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爱国史。因此,在新疆开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以民为本作为基本立足点、实事求是作为重要突破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基本途径、统筹兼顾作为重要策略,积极推进民生建设.中国共产党推进民生建设的进程表明,民生建设必须与时俱进,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2.
中央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开发西北,建设西北;开发新疆,建设新疆;把建设重点逐渐由沿海转向西北边疆。这对于新疆一千三百多万各族人民来说,不但是一件欢欣鼓舞的大喜事,而且也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桩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征途中,开发新疆,建设新疆,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民生政治史和民生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经历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演进,民生思想与时俱进,日益成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民生改善的进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和新疆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新疆解放以来半个世纪的历史,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邓小平对民族团结合作思想有重要发挥,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疆在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的锐利的思想武器。一、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坚持各民族大团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列宁说:“在一个国家内把各民族分开是有害的,因此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力求使他们接近和融合。”①他还说:“工人阶级及其反资本主…  相似文献   

15.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民生建设的历史。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相继确立了"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建设"等民生理念及由此形成的一整套民生思想。这些思想指导着中山市民生的解放与保障、改善与发展,使中山市这座文化名城日趋和美,人民日益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仅就民主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蒙古族聚居区开展牧区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作一论述,以便展示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发展经济、改变新疆的落后面貌所开展的工作及初步取得的成就和宝贵的经验。新疆和平解放后,党和新疆省人民政府根据当时牧区的社会实际情况,进行了许多休养生息的工作,首先剿灭了乌斯满等土匪。解放初期,长期盘踞流窜在阿勒泰地区的乌斯满匪帮仍坚持反动立场,继续与人民为敌,到处进行骚扰破坏,为了安定边疆社会秩序,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决支持各族人民的一致要求,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省人…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随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新疆各族人民也随之走上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建国41年来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新疆。一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与苏联相毗邻。俄国十月革命后,对新疆少数民族人民产生巨大影响,苏联的榜样,鼓舞着他们争取解  相似文献   

18.
读过刚刚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9月版),颇为兴奋,感触良多。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为新疆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运筹帷幄、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心血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启示之一 :民族团结是解决新疆问题的关键 ,要始终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作为新疆稳定和发展的大局来抓。毛泽东十分关心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后 ,怎样领导新疆各族人民建设新新疆 ?当时百业凋蔽 ,百废待兴 ,问题成堆 ,什么是解决新疆问题的关键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为 ,“解决新疆问题的关键是我党和维吾尔族的紧密合作。”毛泽东强调 :…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和民生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业已取得的民生成就的基础上,我国民生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对民生事业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民生建设的范围更加广泛,民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全面创新: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七有”新目标,明确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原则,践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路,以“补齐短板”为民生建设的新作为。整体而言,我国民生事业取得历史性进展与创造性经验的关键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建设理念,坚持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良性互动,坚持推进民生建设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