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作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集中地,是低碳发展理念的实践主体。天津市是一座人口密集、一次能源资源稀缺、环境容量有限的特大型城市。随着天津经济的快速增长,碳排放强度虽然降低,但碳排放总量和规模持续增大,天津面临的减排困难很大。天津要建设低碳型城市,应当发展低碳能源与低碳型消费,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营造低碳社会氛围,实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是天津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的低碳创新道路是以低碳创新为动力实现城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当前,缺乏低碳创新意识,低碳规划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高碳排放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模式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低碳创新为重要理念加强新型城镇规划,以低碳产业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为关键加强低碳能源利用,以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强化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以低碳生活方式创新为保障构建低碳消费型城镇。  相似文献   

3.
伦理语境下的低碳经济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低碳经济蕴含绿色环保、节俭节制,责任创新的理念.深化绿色环保的理念,健全德法并举的市场规范,强化市场主体的道德责任,倡导节俭节制的生活方式,是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将在全国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研究编制试点省和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降低碳排放强度。而这5省8市不约而同地都把眼光投向了对减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电动汽车领域。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要从思想上达成共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从感情上加大投入,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职工需求相统一,重视职工主体地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持机制的健全和创新相统一,强化组织领导;从实践上加强凝聚,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大力弘扬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虽然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角度都应该实施低碳经济,但其提出的背景和目的却值得深思.即使碳排放与温室效应之间有直接关系,人类碳排放所占比例很小也难以成为主因.相比于气温上升,人类更应该警惕气温的下降.当前碳排放巨大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所以降低温室效应的前提是它们改变生活方式而不是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碳排放的计算应是产品的最终消费(地)而不是生产(地)为依据,以体现利益与责任的平衡.在当前,低碳经济并不是一种环保和高效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而低碳经济文化的演变却经历了自然中心主义碳文化、亚人类中心主义碳文化、人类中心主义碳文化和生态整体主义碳文化四个阶段。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丰富和重要补充,将引领经济发展理念、价值观、消费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使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复苏,产生潜在的和巨大的"绿色效应"。最后,本文提出从价值取向、战略举措、科学理念、教育体系等方面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构建低碳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应从三方面入手:一要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引导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增加非公交出行的成本;三要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应用,降低公共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碳排放国之一,如果要实现“双碳”目标,就需要先从测算碳排放量入手。从要素投入视角考察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碳元素当量排放的碳排放,数据集根据IPCC(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家小组的简称)基于行政边界的核算范围来估计,能够测算出我国省级碳排放量并分析其特征。完善我国省级排放测算方法,需采取建立多尺度碳排放核算体系,适时建立家庭消费视角的碳排放清单,逐步完善核算技术细节,优化低碳要素的存量和增量,加强后进地区低碳政策支持,健全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低碳发展区域联动体系,完善碳交易的市场体系建设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低碳农村建设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要构建一个适宜人类永续生存的低碳社会.而低碳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发展低碳生产,同时也要倡导低碳生活;不仅要建设低碳城市,更要建设低碳农村.目前,中国低碳农村建设面临着农业生产污染严重、乡村企业污染严重以及农民生活能源结构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低、政府环保宣传偏差、农村环保投入不够以及农村环保法制滞后等一系列制约我国低碳农村建设的因素.为此,应该从农村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来破解低碳农村建设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