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于“心”的研究新科学的启示窦宗仪中国文化尚实重致用,对心的探讨,似乎比其他文化较不注意。《尚书》提出“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大纲,但后来缺乏更深入有系统的分析。心是什么?《易经》中没有涉及。心学在宋明理学中蔚为大观,是受大乘佛家论心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正以心育课程作为重要载体,关注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健康心理养成本学期,有幸在学校进行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展示《做情绪的主人,让快乐常在》,作为一直致力于推进心育工作的青年教师,我始终认为心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它作为重要载体,以课程的形式关注不同年龄层次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从未写过论人生的专门著作,但他却有丰富而深刻、精辟而通俗的人生论思想.这些思想就体现在已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的许多文章中,尤其是诸如《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著名文章之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他对白求恩有段著名的评价:“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一连说了五句“一个…人”,实际…  相似文献   

4.
“体”是《诗品》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以体论诗是钟嵘诗歌批评的重要特点。它集中反映了文体论是六朝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一个热点。钟嵘的体论表现出鲜明的独特性:就对象而言,他只论诗体且是五言诗体;从内容上看,他主要从明确体制规范和辨析体貌特点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行文逻辑来说,《诗品》序文重在明体制,正文重在辨体貌。剖析钟嵘的体论,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品》一书的理论体系,又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六朝文体论的实况。  相似文献   

5.
《老子》道论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挖掘和利用《老子》道论思想所蕴涵的生态哲学思想和智慧,可以为我们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论理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论的世纪性回顾与展望李建中1中国文论在本世纪初的历史功绩,有两项值得大书特书。一是建立了一门新的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二是大量引进介绍西方(包括俄国和日本)的文学理论。这是两件相互矛盾的事情。创建“古代文论”,意味着整理和宏扬中国文论的历史与...  相似文献   

7.
论阮籍《咏怀诗》的儒家思想倾向马青芳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乃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的确,正始文学是在对《老》、《庄》、《周易》进行深人探讨及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哲学观点被当时士人所广泛...  相似文献   

8.
明代“心学”除了众所周知的阳明“良知”“心学”外,还有甘泉“气化”“心学”一系。甘泉“气化”“心学”思想集中体现于《心性图说》。在一“气”流贯的视域下,《心性图说》勾勒了万物间“生意”归之于人,人之“生意”归之于“心”,“心”之“生意”又归之于“性”,而“性”的展开便是天地间的“生意”,以“心”著“性”为这一图式之枢纽。《心性图说》还论及工夫论,甘泉以“敬”贯工夫始终,由是涵养一“心”所蕴之“生意”。由是甘泉建构了以“心”“性”论为核心,“气化”和工夫论为两翼的别具特色的“心学”体系。《心性图说》的撰成的机缘基于阳明对甘泉“心体”论的质疑,在此意义上,《心性图说》可谓是甘泉自我回护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王谢子弟”穷途路旅美华人无根心———论白先勇短篇小说的思想倾向程鹏台湾当代作家白先勇从1958年发表处女作《金大奶奶》起,至80年代中期辍笔,共发表了30多篇短篇小说,后来汇编为《金大奶奶》、《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谪仙记》、《...  相似文献   

10.
儒家理想人格对老舍的影响──老舍文化人格论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理想人格对老舍的影响──老舍文化人格论之二郭锡健注重自我人格的塑造,是老舍一生孜孜以求的。1937年,他在《大时代与写家》中写道:“伟大文艺中必有一颗伟大的心,必有一个伟大的人格。”“有了人格作根,我们的笔才会生花。”①这是老舍对伟大文艺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论习惯》是由法国哲学家拉维松所写的一篇专门讨论习惯的文章。拉维松认为,习惯是一种普遍的存在方式。通过论证习惯奠基于同一种原则、同一种力量,拉维松统一了习惯的机械论意义与活力论意义,表达了一种唯灵主义的存在论思想。因而,《论习惯》在传统主体哲学与存在神学论的谱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或许可以对《论习惯》进行一番解构式的阅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另一角度重新审视上述观点,而且也将进一步揭示出习惯的双重意义:习惯既是上瘾也是恩典。这一分析最终所通向的是一种以习惯为支点的疾病理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成为"经"的佛典,《坛经》是六祖慧能"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生命观的最可靠文献。《坛经》关于生命的体悟不仅从涅槃性空的高度来观照生命的"毕竟空",而且注重从修禅者自身出发,来自我体悟自心的解脱和自性的成佛。《坛经》的生命观主要有五个方面——自心:生命本源论;自行(自修):生命解脱论;自见:生命智慧论;自在:生命境界论;自度(自转):生命价值论。《坛经》生命观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佛性本自具足的入世精神、积极入世的"人间佛教"思想以及关爱生命的和谐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庞大的怡心、养心、健心的重大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德育是以心育为前提的。我校一直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协调一致地进行。使心理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继续将“以心育心”作为学校发展目标,力求创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湛若水哲学体系的构建与易学密切相关。在阐释心学思想时,湛若水借鉴《周易》经传的思想,创造性诠释了《系辞》、乾卦、复卦,构建一套以“知几”为核心的修养工夫论。“心之体即是易体,心之几即是爻变”为湛氏易学思想的总纲,该理念高度概括了心与易通一不二的关系,积极推动了明代中晚期心学易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尚和思想在《庄子》中是普遍存在的。《庄子》强调"阴阳之和"、"天人之和"、"心之和"、"道之和"以及"德之和"等,它们都与"道"密切相关。其中,"道之和"与"德之和"是《庄子》尚和思想的核心,是对《庄子》道论的补充和阐发。把握尚和思想对于进一步理解《庄子》及其道论都是极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理论专著。它比古代著名教育家昆体良写的《演说家的教育》要早三百年,比十七世纪经捷克教育家夸美扭斯《大教学论》要早一千八百年。《学记》实在是可以引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的,实在是需要我们认真去探索、去借鉴的。个人认为,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一个倾向,研究、借鉴外国的多,批判、继承我国古代的少,而在古代教育理论研究中,又存在着批判、继承智育方法论的多,批判、继承德育方法论的少。本文试想就《学记》的德育方法论进行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拟容取心”一语,出自《文心雕龙》《比兴》篇的赞语中。对“拟容取心”的解释,长期以来,多以为是既描绘其外貌,又摄取其实质的意思。如1963年出版的,陆侃如、牟世金两位先生合著的《文心雕龙选译》(下),就已将“拟容取心”翻译作“比拟事物的外表,摄取其精神实质”。而首先把“拟容取心”作为“拟容取心说”来提出的,则是王元化先生的文章《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发表在1978年第一期《文学评论》上,后收入《文心雕龙创作论》)。因此,要解释“拟容取心”的含义,还得从王元化先生的文章谈起。  相似文献   

18.
熊十力的《心书》(1918)、《新唯识论》(1944)、《读经示要》(1945)等著作既反映了熊十力对王船山的学术思想的认识历程,也大体反映了民国时期熊十力对王船山学术思想的研究情况。《心书》所论王船山学术是熊十力早年思考人生与哲学关系之时对船山“道器一元”论的初步体悟;《新唯识论》则以“翕辟成变”说对船山易学之“乾坤并建”等宇宙观有继承有批判;《读经示要》以“尊生”“明有”“主动”“率性”四说对王船山学术及精神进行了总体评价,其有认同王船山学术之处,也有不认同之处。总之,因熊十力的哲学宗主、宗旨不同,其为学之道与王船山也就同趣异旨。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诸多评论家用不同的理论和视角对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进行了解读,当代文学批评的各种声音似乎都在《黑暗的心》这部作品中得以回应,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极佳注脚,并引发了一次次争论,因此,对国内研究《黑暗的心》的成果进行述评是必要的。对中国学者而言,众多的研究视角中,我们尤其需要关注现代主义这一视角。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真正能直接体验这一角色的当数高校《思想品德修养》课的教师。他们肩负着育心、育德、育思的育人重任,为此,要认真承担起高校《思想品德修养》课,必须具有自信,必须自尊、自爱,必须努力自强。本文从作者的亲身教学经验中,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