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猴年论猴,马年说马,狗年当然话题是狗。正如猴年歌猴,狗年中狗便被夸得可爱。但狗终究是狗,勿庸讳,。记忆中“狗”确是个“贬义”词。诸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拿耗子多营闲事”,“狗东西”,“狗仗人势”等等。可细推敲,狗实在是冤啊!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难道人嘴里就吐得出来不成。还有,狗闲着没事,拿拿耗子,也算第二职业,人不就这样?再说狗仗人势吧,其实并不都是坏事,据传狗就是倚仗人类从它们的祖宗——狼那进化而来的,狗仗人势的结果之一,便是狗去掉了它们老祖宗的“贪婪”、“凶残”的恶性。但狗进化既然是“狗仗人势”,就难免沾染人类的恶习。诸如  相似文献   

2.
狗官司奇闻     
1、审狗法庭。为了调停由狗引起的种种案件,前不久美国洛杉矶开设了“审狗法庭”.该法庭不仅能对付凶恶的猛犬,而且对那些日夜狂吠,影响邻居或是追逐过路人的狗也进行审理。主要受理由狗乱吠、咬人、吓人、咬坏东西、践踏人家花床等所引起的案件.这些狗官司过去都是向地方法院提出起诉,每个案件费用为3500美元,现在都向专门的审狗法庭起诉,费用减至原  相似文献   

3.
汉语缺少狭义的形态变化,词序作为一种语法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汉语中,很多语义关系就是通过词序表现的,不同的词序往往体现着不同的语义关系,“狗咬人”“人咬狗”是最典型的例子。正因为如此,我们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汉语中特定的词序总是反映着特定的语义关系,反过来,特定的语义关系也总是规定着特定的词序。这种词序与语义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情形要求我们在运用汉语的时候,对词序的  相似文献   

4.
玉石 《社会》1988,(10)
镜头一:恨、骂、恋连在一起。人们恨走后门,骂走后门,但又不得不想去走后门;恨物价上涨,骂物价上涨,但又想使自己的产品涨价;恨旧体制,骂旧体制,但有时又留恋旧体制……这类现象,许多人难以理解,说:“现在有些人良心大大地坏了。”有些人说:“什么领导觉悟高,实际比我更自私。”还有人说:“现在的人都是两面派,说一套,做一套。”更多  相似文献   

5.
狗年话狗     
显中  王晖 《社会福利》2006,(1):56-56
狗年话狗,七嘴八舌,盖以赞美者居多。在作家笔下,狗是挨骂的。《现代汉语词典》中,除了狗獾、狗熊、狗尾草等几个中性名词外,其他与狗有联系的诸如“狗吃屎、狗胆包天、狗苟蝇营、狗急跳墙、狗皮膏药、狗屁、狗屎堆、狗头军师、狗腿子、狗血喷头、狗咬狗、狗仗人势、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全是贬义词。一些作家常使用这些贬义词贬损狗之形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的统计数据得出,全球约17400人因狂犬病死亡,其中95%以上发生在亚非国家。最近微博上有个热搜新闻:9岁小男孩因狂犬病离世。发病期间,小男孩说,发病前曾有两次造成狂犬病感染的接触,一次是被小狗A抓伤,一次是伤口被小狗B舔。其中A小狗已经死亡,但新闻中并没有交代A小狗的死因及健康状况。而小狗B也成了众矢之的,有些人可能要说了:"你看,被狗舔一下都会得狂犬病!"那么,被狗舔会不会得狂犬病呢?会!  相似文献   

7.
狗年说狗     
正狗是有趣的动物,又是人们忠实的朋友。古代,狗与犬是有区别的,同一动物,大者称犬,小者称狗,《尔雅释兽》曰:"未成豪狗,今俗一律称狗。"可见在春秋时代已不分彼此大小,将犬与狗统一称谓为狗。自古以来,狗和马、牛、羊、鸡、猪合称六畜。六畜均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成的,其中只有鸡为禽类,其余皆为畜类,五畜之中以狗最具灵性,和人类  相似文献   

8.
“洛克的‘白板说’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洛克的‘反省说’则是其认识论中的唯心论成份”——这是我们历来评价洛克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本文拟恨据洛克本人在《人类理智论》一书中对“反省说”的基本论述,重新检查一下“反省说”。并以此分析一下那种认为“反省说”等于唯心论的说法是否真有根据和道理。  相似文献   

9.
老舍的短篇小说《歪毛儿》模仿了英国近代作家贝尔斯弗德的奇幻小说《恨世者》,但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进行了若干改造。贝尔斯弗德《恨世者》的主题是“恨世”,而老舍《歪毛儿》的主题却具有多义性。《恨世者》的主人公是个大智若愚的“隐者”,而《歪毛儿》的主人公充其量只是个徘徊于“敷衍”与“硬拐硬碰”之间的“畸零人”。老舍不赞同“恨世”,而主张用宗教的人格教育作为济世救人的手段;他认为,若能以耶稣外圆内方的人格为楷模,人们也可能在纷乱的现世中“得到许多许多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笑话     
哈里从兽医那儿回家,叹了口气.对妻子说:“我们的小狗真可怜!一路上总是哀叫,像是有话要对我说……”太太看了狗一眼,叫道:“傻瓜,这只狗也许想对你说.它不是我们家的!”  相似文献   

11.
说到狂人,马上会令人想起鲁迅的《狂人日记》,如果我们不是孤立地看待这一作品,而是将它放到鲁迅作品的系列中,同其它艺术形象进行比较,就能发现,鲁迅创造的这第一篇白话小说对他日后的艺术实践有一定影响。事实上,鲁迅不止创造过一个狂人,他创造的其它艺术形象也有“狂”的特征。如《长明灯》中的疯子,显然也是个狂人。再如《孤独者》中的魏连,亦不乏狂气。通常,论及狂人,大都只注意到狂人形象,对鲁迅的其它作品与狂人的联系有所忽视;并且在论述中,每每拿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来作解释。确实,果戈理的作品和鲁迅的《狂人日记》有一系列相似之处。比如,两篇作品皆为日记体,都写了一个佣人和狗。鲁迅的狂人看见赵家的狗,怀疑它和主人同谋要吃人,果戈理的狂人听到“狗作人言”,以为狗是“超群绝伦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2.
关于《长生殿》的主题,多年来争论不休,有说“二重主题”的,有说主题“矛盾”和“混乱”的,有说写“情缘总归虚幻”的,有说歌颂和批判相统一的。这些看法均不能令人信服。 一、关于“二重主题” “二重主题”指爱情主题和历史主题。此说认为,作者一方面歌颂了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另一方面相当尊重历史事实;揭露了李、杨的罪恶,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化和人民的苦难,甚至寄托了国家兴亡之恨。徐朔方先生指出,剧本把唐明皇的罪恶移到臣僚身上,以求减少人们对唐明皇的痛恨,这一点是有见地的;但把剧本反映历史真实强调到不适当…  相似文献   

13.
强者不等于成功者。我有一个亲戚,家里喂养了两只狗,一只是本地土狗,取名"小灰",另一只是德国良种狗,取名"黄黄"。本地狗"小灰"非常温顺听话,每次我们去亲戚家,老远就跑过来迎接。欢蹦乱跳的,很热情,待我们进屋后,又总是在我们的身边蹭来蹭去,很是讨人喜欢,主人也因此时常放任"小灰"这只本地狗在房前屋后自由自在地出入。  相似文献   

14.
“历史本身就是审批官”。一年前,由“四人帮”策划炮制的一部反动影片,现在 同“四人帮”一起,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这出拙劣不堪的反革命丑剧,是这样在银 幕上开场的: 场景──浊流翻滚,恶浪排空,大有冲决一切之势;硝烟弥漫,排炮轰鸣,大有炸 平一切之势! 片名──血淋淋的两个大红字:“反击”! 执笔──威赫赫的两个大黑字:“矛锋”! 一部电影,如此凶相毕露,杀气腾腾,意欲何为? 一把血淋淋的“蒋”记杀人刀 白骨精江青常常哼哼一句旧戏的唱词:”“恨只恨我手中没有一把杀人的刀。”反动 影片《反击》,就是“四人帮”出于他们反革命的政…  相似文献   

15.
袁枚的真情论——“性灵说”内涵新探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的“性灵说”,实际上由真情论、个性论、诗才论所构成。“个性论”与“诗才论”已另有专文阐发,本文试图论述“性灵说”内涵之一——真情论。请人钱泳《履园诗话》曰:“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宗伯专讲格律,太史专取性灵。”又说:“性灵者,即性情也。”这一界说把“性灵”与“性情”完全划等号是不妥的,因为袁枚“性灵”的内涵大于“性情”,但是它又确实把握住了“性灵说”内涵最重要的因素。不仅“性灵”这个概念本身在袁枚笔下包含“性情”的意义,而且在袁牧诗论体系中特别强调“性情”或“情”。他常把“性情”、“情”作为“性灵”的主要含义来运用。所以在感情这个特定含义上,“性灵”、“性情”、“情”往往相互代替,交叉使用。《随园诗话》(以下引文出于此书者,不再注明)开宗明义,同时标举“性灵”、  相似文献   

16.
一个壮年车夫,竟被一对有钱夫妇逼着给一条死狗下跪,磕头,这让人心酸的事激怒了众多善良的人。一天的下午,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一条宠物狗在一家音响店里买彩票,那条狗跑到店外的马路上去了,正好一个蹬三轮的经过,避让不及把狗给碾着了,那狗跑了没几米就口吐白沫倒下了。女主人从店里跑出来摸着狗哭,其丈夫拽住三轮车夫不知怎么的三轮车夫就给死狗下跪磕头。住在附近的居民,看到了都很吃惊,就上前问那狗的主人“这狗值多少钱?”中年男子说:“600元买的,怎么着也得赔  相似文献   

17.
小语 《东西南北》2009,(4):72-72
任志强再出惊人之语:房地产是北京发展的重要支柱,住房价格本身就是控制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素质的门槛。说实话,每当任志强以“房产商就是为富人建房”、“房产商眼中只有利润”之类言辞为高房价辩护时,买不起房的人虽然对其恨得牙痒,但不得不承认他只不过说了实话——追逐最大化利润并非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指出:“辩证的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只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而其充分的发展还晚得多,在现代哲学中才达到。”恩格斯的论断对于我们研究原始佛教的辩证法思想是很有启发的。原始佛教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法因素,其中尤以“缘起”、“无常”两说最为突出。本文拟根据记载原始佛教教义的汉译主要经典——四《阿含》,对这两说作一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牢骚的关系,至为密切。不过,并非牢骚就是文学,文学就是牢骚。这里所说的牢骚是有前提的,所以题目加“权说”二字。韩愈曾说过:“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送孟东野序》)欧阳修也说:“盖世之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梅圣俞诗集序》)我们所说的牢骚,是指不平之鸣;而且这“不平”倾泻了内心感情的“郁积”。类似的看法,在国外  相似文献   

20.
把白骨精和假洋鬼子联在一起,乍看似乎有点牵强,但仔细考较一下他们的行状,便觉得他们之间有许多脉络渊源可寻,说白骨精是假洋鬼子的变种,也未尝不可的。 考较他们的独特行状,大者有四。 一日洋气十足。从外貌看,假洋鬼子“洋”就“洋”在那条假辫子上,秀儿戴上洋造的假辫子,这在当时未庄的阿Q等人眼里,是不伦不类,令人作呕的。白骨精则更为突出,不仅满头的假洋发,满嘴假洋牙,连屁股也突突地带有几分洋里洋气的假象;甚而至于还请洋记者来为她立洋传、树洋碑。其妖娆作态,里通外国,大出洋相,是远非她的前辈──假洋鬼子所能并比的。 二曰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